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JYC752021)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爱菊任晓晋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洛克
  • 1篇信仰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视角
  • 1篇中国儒家
  • 1篇儒家
  • 1篇漂流
  • 1篇漂流记
  • 1篇自我
  • 1篇宗教
  • 1篇宗教观
  • 1篇鲁滨孙
  • 1篇鲁滨孙漂流记
  • 1篇论理
  • 1篇《鲁滨孙漂流...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王爱菊
  • 1篇任晓晋

传媒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洛克论理性和信仰——兼论中国儒家的宗教观被引量:1
2012年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是基督教哲学的基本问题。洛克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存在自相矛盾。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以认识论为框架探讨二者的关系,虽然强调理性是信仰的基础,却又认为理性有限而且启示真理高于理性。在《基督教的合理性》中,洛克进一步证明了信仰或启示在道德领域中对于理性的优越性。洛克的自相矛盾说明信仰不是经验理性范围之内的事情,而是道德领域之内的事情。与此不同,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很早便放弃了在认识论领域探讨鬼神天命的努力,而始终将信仰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
王爱菊
关键词:信仰洛克儒家
自我的建构:洛克哲学视角下的《鲁滨孙漂流记》被引量:8
2012年
洛克的哲学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从洛克的哲学来看,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表现了一个近代个体解构权威并建构自我的过程。鲁滨孙违抗父命,离家出海,和洛克的政治哲学一样体现了个人在建构自我之初摆脱权威和自主选择的精神。《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鲁滨孙的人生经验和冒险经历,他的外部经验和内在反省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两条主线,而这两个方面正是洛克的经验认识论的两个关键词。在洛克式的双重经验中,鲁滨孙完成了自我的建构。
王爱菊任晓晋
关键词:洛克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