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3-2-7)

作品数:26 被引量:271H指数:10
相关作者:裴雪霞张定一党建友张晶王姣爱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小麦
  • 10篇冬小麦
  • 9篇水分
  • 8篇水分利用
  • 8篇小麦产量
  • 7篇利用效率
  • 6篇旱地
  • 5篇生长发育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利用率
  • 4篇水肥
  • 4篇水分利用率
  • 3篇深翻
  • 3篇土壤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2篇氮肥
  • 2篇养分
  • 2篇玉米

机构

  • 22篇山西省农业科...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贺州学院
  • 2篇北京农业智能...

作者

  • 23篇裴雪霞
  • 20篇张定一
  • 19篇党建友
  • 15篇张晶
  • 12篇王姣爱
  • 8篇武雪萍
  • 4篇毛平平
  • 3篇张永清
  • 3篇董飞
  • 3篇王丽
  • 2篇曹勇
  • 2篇吴会军
  • 2篇李银坤
  • 1篇程麦风
  • 1篇李晓明
  • 1篇王丽
  • 1篇闫翠萍
  • 1篇杨峰
  • 1篇王敏
  • 1篇王敏

传媒

  • 5篇山西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份下播期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研究了2008—2010年不同播期对小麦群体、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转移、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总茎蘖、单株茎蘖和单株成穗数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9月28—30日播种,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多,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最高;生育期耗水量以9月28—30日播种最多,其次是9月20—22日播种;籽粒水分利用率随播期推迟而提高。不论特大干旱年份还是冬春低温、积温不足年份适期(9月28—30日)播种都是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确保高产的基础。
丁锐钦丁亨裴雪霞张定一
关键词:旱地小麦播期水分利用效率茎蘖数
冬水前移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是晋西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季的主要栽培模式,冬前灌水可塌实土壤、加快秸秆腐熟、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探明合理运筹越冬水对培育冬前壮苗、增加小麦产量、提高籽粒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设置4个冬小麦冬前灌水时间处理,分别为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和12月25日,以冬小麦传统灌冬水时间(12月10日)为对照(CK),研究冬前灌水时间对冬小麦冬前群体茎数、根系、旗叶光合性能和土壤容重、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冬水的处理相比,冬前灌水可塌实耕层土壤、调节土壤容重,利于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冬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的发生。与传统冬前灌水时间(12月10日)相比,冬水前移对小麦生长有补偿作用,使冬前总茎数、单株茎数、次生根数、根干重增加,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转化,使成穗数增加1.66%~5.37%,千粒重增加0.55%~3.03%。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条件下,小麦冬前灌水时间由传统昼消夜冻(12月10日)前移一个节气,即11月25日左右,主茎叶龄3叶到3叶1心的分蘖初期,可使小麦增产8.4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76%,达22.05 kg·mm^(-1)·hm^(-2)。
闫翠萍肖俊红张晶裴雪霞董飞张定一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旋耕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休闲期深翻时间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3个年度田间试验,研究了休闲期深翻时间对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生育期耗水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蓄水量受深翻时间、休闲期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影响。随休闲期深翻时间的推迟使0~200 cm土壤蓄水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上中旬深翻蓄水效果好,较7月中旬深翻多蓄水23.9~45.8 mm;休闲期降雨多或集中在8—9月有利于增加土壤蓄水。休闲期适时深翻可增加土壤蓄水量,促进小麦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成穗数,8月中上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3.7%~18.2%。产量与休闲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生育期各层土壤耗水量呈正相关,且受春季小麦生育关键期降雨影响较大,降雨多时相关性低,否则相关性高。深翻时间对生育期60~140 cm土层耗水量影响较大。当前耕作条件下,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在立秋(8月6日)前发挥留高茬和麦秸覆盖的保墒作用,立秋后至处暑(8月21日)期间深翻提高土壤渗水特性,纳秋雨多蓄水,可增加小麦冬前茎数和成穗数,使产量增加。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武雪萍
关键词:休闲期旱地土壤蓄水量小麦产量
重金属Cu、Zn污染对小麦旗叶生理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明确Cu、Zn污染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从而为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以分别添加铜盐和锌盐模拟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晋麦96’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保护酶活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开花后Cu、Zn各处理间SPAD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浓度Cu、Zn处理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进程。Cu、Zn以100 mg/kg处理在灌浆后期光化学活性较强,受伤程度较小,高于100 mg/kg不利于维持小麦叶片细胞膜稳定性,适宜的Cu、Zn含量可以延缓小麦旗叶细胞的脂膜过氧化作用和衰老进程。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各处理小麦旗叶CAT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Zn均以100 mg/kg处理CAT活性最高;Cu、Zn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且均以100 mg/kg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达12.86 g、12.17 g。
张晶王姣爱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栗东霞杨萍果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小麦生理特性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为了确定山西省晋南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微喷灌(MSI)、滴灌(SDI)和传统漫灌(CK)3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生长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其中SDI处理和MSI处理生育期灌水3次,分别为越冬期(12月9日)、拔节期(4月1日)、灌浆期(5月20日),每次灌水量为600 m^3/hm^2;CK按当地灌水习惯,于越冬期和拔节期灌水,每次灌水量为2 250 m^3/hm^2。结果表明,各处理越冬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没有明显差异,灌浆期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表现为SDI处理>MSI处理>CK,MSI处理、SDI处理灌浆期灌水,可满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与CK相比,SDI处理与MSI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总茎数、促进群体生长,显著增加冬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因而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与CK相比,MSI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16.54%、5.21%,SDI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9.10%、11.78%,MSI、SDI处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2.79%、3.35%;同时,SDI处理与MSI处理冬小麦生育期的耗水总量分别减少43.88%和41.6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3.15%和77.09%。因此,在山西临汾盆地采用微喷与滴灌可以取得明显的节水高产效果。
宜丽宏王丽王丽毛平平党建友毛平平党建友吴会军李银坤裴雪霞张晶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方式生长发育水分特征
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以冬小麦品种‘临Y7287’为供试材料,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在等化肥施用量,额外增施生物有机肥,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提高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显著提高了千粒重、穗粒数和成穗数,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在配施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条件下,以氮肥底追比为1∶1(即50%氮肥底施,50%氮肥拔节期追施)增产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成穗数提高了12.71%,穗粒数提高了4.93%,千粒重提高了6.42%,产量增加了11.27%。因此,推荐山西临汾盆地冬小麦施肥方案:以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配施N 225 kg·hm^(-2),50%氮肥底施,50%拔节期追施较宜。
毛平平王丽张永清党建友裴雪霞武雪萍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有机肥干物质
微喷水肥一体化提高冬小麦产量与品质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探明山西南部麦区节水省氮合理运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9个水氮组合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拔节期单株分蘖、成穗数和籽粒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以微喷4次(W_2,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和优化施氮(N_3,施氮N 225kg·hm-2,60%底施+30%拔节期追施+10%灌浆期追施)水氮一体化组合处理产量最高,与CK(越冬期和拔节期漫灌,习惯施氮)相比,冬前单株分蘖增加13%,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9.36%和61.8%。2.相同灌水模式下,不同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微喷3次以目标产量施氮(N_2)的产量最高;微喷4次以优化施氮(N_3)产量最高,与习惯施氮(N_1)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61.8%。3.相同施氮模式下,以微喷4次的产量最高。综合分析各水氮处理组合以W_2N_3的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且节水节肥、籽粒品质最优,因此,推荐该模式为山西省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的节水节肥减施增效水氮运筹模式。
张孟妮毛平平王丽宜丽宏党建友吴会军李银坤裴雪霞张晶张永清武雪萍
关键词:冬小麦
化肥减施下有机替代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8
2020年
【目的】探讨化肥减施和氮肥有机替代对小麦产量、养分积累、运转和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定位研究了常规施肥(CF)、等氮量有机替代(有机替代30%N,CF+M)、化肥减施(N、P2O5、K2O分别减施25%、30%和16.7%,CFR)、减施替代(有机替代30%N,CFR+M)和单施有机肥(M)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生物量、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花前植株养分运转及花后养分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CF相比,CFR和CF+M处理小麦产量、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没有显著变化,千粒重有增加趋势;CFR提高了小麦拔节—开花阶段氮、磷、钾吸收量及其比例,CF+M与CF处理间各生育阶段尤其是拔节期后吸氮、钾量差异均不显著,而CFR处理开花—成熟期的氮磷吸收量显著降低,CF+M处理降低了花前茎叶氮运转量及花后氮磷积累量,CF+M、CFR和CF 3个处理间氮积累量差异不显著;CF+M提高了花前茎叶氮磷运转量对籽粒氮磷贡献率及花后氮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籽粒氮素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氮素积累量、花前期茎叶氮素运转量及花后氮素积累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磷素积累量仅与花后磷素积累量显著正相关,籽粒钾素积累量与返青—拔节阶段钾素积累量显著正相关,与花前颖壳+穗轴钾素运转量显著负相关。CFR和CF+M较CF提高了氮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CF+M较CF提高了钾素利用效率,降低了钾素吸收和钾素偏生产力。【结论】本试验的两年间,不同程度地减少氮磷钾化肥投入量,或不减少总氮量投入(以30%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有利于花前期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向籽粒运转及籽粒对氮养分的吸收利用,都可以维持小麦产量。在减施氮肥量25%的前提下,用30%或者100%的鸡粪替代化肥则降低小麦各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和运转,最�
裴雪霞党建友张定一张晶程麦凤王姣爱
关键词:冬小麦养分吸收利用
近54年来晋南气候变化及其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为探讨晋南地区气候变化与旱地小麦产量的关系,利用山西省临汾市1961年6月至2015年5月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及日照时数资料,对近54年来晋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旱地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汾市近54年来年平均降水量为478.2mm,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年降水最少,21世纪开始回升,平水年和枯水年份分别占31.5%和38.9%;旱地小麦休闲前期(6-7月)和越冬前(播种到日均气温5d稳定在0℃日期)每10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休闲中后期(8-9月)降水量增加,对增加旱地麦田深层土壤贮水量有利。年日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以每年0.040 6、0.024 6和0.064 9℃的趋势逐年升高,旱地小麦冬前积温、越冬期日均温也逐年升高,其中冬前积温≥700℃的年份占74.1%,21世纪后达100%,使小麦冬前旺长的几率增加,越冬始期从20世纪60、70年代的11月下旬推迟到21世纪的12月上中旬。年日照时数呈缩短趋势,其中越冬期缩短最明显。晋南旱地麦区小麦产量与降水量存在较高正相关性,其中与生育期降水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小,因此降水是制约晋南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首要限制因子。
裴雪霞党建友张定一武雪萍赵娟
关键词:旱地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小麦产量
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索晋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条件下适宜的小麦播种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条播行距15 cm(行距-15)、条播行距20 cm(行距-20)、人工撒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植株分蘖特征、产量及构成因素、籽粒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种量下,条播比撒播处理基本苗多,且条播行距-15处理的冬小麦总茎数以及成穗数显著高于行距-20和撒播处理,产量最高,比撒播和行距-20处理分别增产8.67%,10.26%;而撒播处理冬小麦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成穗数优于条播处理。可见,条播行距-15有利于冬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而撒播处理更利于单株效应;行距-15处理下冬小麦籽粒品质综合评价值较高,比撒播和行距-20处理分别高6.25%,10.86%;行距-15处理的籽粒水分利用率(WUE籽粒)比行距-20处理高11.15%,比撒播处理高3.99%。说明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条播行距-15处理的群体结构更加合理,利于冬小麦优质高产。
董飞党建友王姣爱张定一裴雪霞张晶马惠梅程麦凤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方式水分利用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