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329)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孝利曾昭霞曾馥平宋同清铁柏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稻田
  • 2篇湘中
  • 2篇CD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养分
  • 1篇养分释放
  • 1篇有机碳
  • 1篇原生林
  • 1篇原位
  • 1篇运移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数据挖掘
  • 1篇数据挖掘方法
  • 1篇水相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团聚体稳...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曾昭霞
  • 5篇刘孝利
  • 2篇陈求稳
  • 2篇陈喆
  • 2篇宋同清
  • 2篇曾馥平
  • 2篇铁柏清
  • 1篇范夫静
  • 1篇杜虎
  • 1篇杨钙仁
  • 1篇宋希娟
  • 1篇谭秋锦
  • 1篇彭晚霞
  • 1篇魏祥东
  • 1篇姜红梅
  • 1篇王克林
  • 1篇叶长城
  • 1篇罗阳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EPR数据挖掘方法的稻田土壤重金属镉向水相析出特征
2013年
以湘中矿区典型重金属镉超标水稻田为研究对象进行原位实验,分析稻田淹水期土壤重金属镉向水相析出特征。基于统计及遗传编程方法的EPR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镉析出质量浓度与温度影响因子关系方程。结果表明,温度是镉向水相析出质量浓度的重要影响因子,相比传统的统计方法建立的线性及非线性方程,EPR具有一定的预测优势。稻田淹水期水温达到30℃时,溶解态镉质量浓度接近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限值,是地表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潜在威胁。
刘孝利曾昭霞陈喆罗阳
关键词:数据挖掘稻田重金属
桂西北喀斯特区原生林与次生林凋落叶降解和养分释放被引量:16
2012年
凋落叶降解及养分释放研究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选取桂西北喀斯特区3种原生林与3种次生林进行比较,研究其凋落叶降解与降解过程中的营养元素释放规律以及降解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原生林凋落叶的降解速率略大于次生林。C、N、K元素在前180d释放速率较快,随后趋于稳定。次生林凋落叶总P含量在降解初始阶段呈净积累,随后净释放,而原生林的凋落叶在降解360d后仍呈现P素净积累。相关分析表明,凋落叶降解速率与凋落叶初始总N、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N比值呈负相关,与C∶N比呈正相关。综合比较发现,次生林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um Hemsl)凋落叶的降解速率与养分释放速率较快,是喀斯特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过程中潜在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曾昭霞王克林曾馥平宋同清刘孝利宋希娟
关键词:原生林次生林养分释放
小流域尺度土壤物理特征时空差异及其对大豆初期生长影响
2013年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农业小流域的微地形特征对土壤物理特性、作物初期生长呈现显著影响。研究将东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划分为3类典型景观地块:坡顶高地、坡地和坡底洼地,跟踪了流域内不同景观地块土壤物理性质时空差异及其对大豆(Glycine max)籽粒萌发和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洼地土壤耕作层土壤回温较慢,大豆籽粒萌发和幼苗高度以及发芽率明显低于坡顶高地。流域内3类典型地块的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尺度农田生态系统空间差异管理的理论框架提供数据支持。
曾昭霞刘孝利姜红梅
关键词:小流域尺度黑土区土壤物理性质大豆
几种修复措施对Cd淋失及土壤剖面运移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采集典型Cd超标稻田土壤开展室外盆栽实验,选取石灰、生物炭、苎麻、苎麻+有机酸EDTA添加强化富集植物等当前具有大田推广潜力的重金属超标土壤修复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降雨、土壤双重酸性环境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剖面有效态Cd含量变化及其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生物炭(2%质量分数添加量)相比其他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 H,苎麻添加EDTA则明显降低了土壤p H.同次降雨事件中,苎麻处理所产生的径流水样中水溶态Cd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水稻降雨排水,水稻生物炭添加处理径流水Cd质量浓度明显低于石灰添加及其他各处理,苎麻添加EDTA后径流水Cd质量浓度比苎麻显著升高,石灰处理(0.3%质量分数添加量)对土壤p H、径流水Cd质量浓度影响不明显.实验周期内,径流水Cd的质量浓度呈现春季高于夏季的特征.生物炭添加可显著降低0~20 cm土层有效态Cd含量且具一定持续效应,EDTA添加则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有效态Cd的含量,而添加一段时间后含量则明显降低,但20~40 cm土层有效态Cd含量则略高于其他处理,具有一定的次表层土壤Cd活化效应.综上,生物炭等碱性固化材料添加修复措施可降低Cd污染土壤对地表受纳水体、土壤剖面下移的污染风险,而有机酸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对地表水、深层土壤Cd污染风险较大,因此有机酸强化植物修复措施在大田推广时应充分考虑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风险.
刘孝利曾昭霞铁柏清陈求稳魏祥东
关键词:稻田土壤径流流失
峡谷型喀斯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被引量:46
2014年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峡谷型喀斯特水田(ST)、旱地(HD)、草地(CD)、灌丛(GC)、人工林(RGL)、次生林(CSL)6种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筛处理下(除HD外)均以〉8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总体上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呈现随粒径减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湿筛处理下(除HD外)均以〉5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总体上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径减少而降低.干筛处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MD)为ST〉CD〉RGL〉CSL〉GC〉HD;几何平均直径(GMD)为ST〉CD〉RGL〉CSL〉HD〉GC;湿筛处理的MMD为RGL〉CSL〉GC〉CD〉ST〉HD,GMD为CSL〉RGL〉GC〉CD〉ST〉HD,用湿筛的MMD特别是GMD评价喀斯特石灰土土壤团聚体质量性状比干筛指标更准确.团聚体机械稳定性的分形维数D表现为CD〉HD〉ST〉RGL〉CSL〉GC,水稳定性表现为GC〉CSL〉RGL〉HD〉CD〉ST.土壤SOC含量越高,D、MMD和GMD值越大,土壤结构越合理.不同生态系统下各粒径团聚体SOC含量均以0.053~0.25mm粒径最高,部分〉5mm粒径含量最低,但以〉5mm团聚体对土壤SOC的贡献率最高,且贡献率随着粒径的减小逐渐降低.
谭秋锦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杜虎杨钙仁范夫静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生态系统
湘中矿区不同用地类型面源Cd输出负荷的原位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受污染土壤重金属随降雨径流输出已成为河流、湖泊等水体重金属超标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日益严峻,以镉超标最为严重.研究以湘中矿区Cd超标农业小流域为实验场,选取流域内水稻、旱田、荒草地这3类土地利用模式设置径流小区进行自然降雨水文过程的原位观测.结果表明,雨水pH值由春季到夏季呈升高趋势,径流水相溶解态Cd浓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显著高于夏季,雨水pH值可显著影响土壤溶解态Cd向径流水相迁移,与径流水相溶解态Cd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同降雨条件下,稻田径流水相溶解态Cd浓度显著低于旱田和荒草地,旱田与荒草地Cd面源输出负荷显著高于水稻田,由于降雨量差异,3类土地利用类型溶解态Cd面源输出负荷的季节性规律不明显.本研究可为流域尺度重金属面源输出负荷定量估算以及湘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水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刘孝利曾昭霞陈喆铁柏清陈求稳叶长城
关键词:土地利用自然降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