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13110014)

作品数:19 被引量:156H指数:8
相关作者:丁霞苏泽琦刘婷张寅刘福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中医
  • 8篇胃炎
  • 8篇慢性
  • 6篇证候
  • 5篇中医证
  • 5篇中医证候
  • 5篇萎缩性
  • 5篇萎缩性胃炎
  • 4篇慢性萎缩性
  • 4篇慢性萎缩性胃...
  • 3篇用药规律
  • 3篇证素
  • 3篇迁移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迁移
  • 3篇慢性胃炎
  • 3篇关联规则
  • 2篇用药规律研究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炎

机构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7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延吉市中医医...

作者

  • 17篇丁霞
  • 16篇苏泽琦
  • 12篇张寅
  • 12篇刘婷
  • 12篇刘福生
  • 7篇杜娜
  • 6篇李健
  • 5篇王晓迪
  • 5篇师宁
  • 5篇陈亮
  • 4篇郭强
  • 4篇李培彩
  • 4篇贾梦迪
  • 3篇王龙华
  • 3篇陈润花
  • 3篇陈建新
  • 3篇刘敏
  • 2篇张文君
  • 2篇李晓林
  • 2篇李志红

传媒

  • 8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文献挖掘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挖掘分析古代方剂中粪便类中药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归纳整理现代临床常用粪便类中药的基本特征,挖掘分析其在古代方剂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粪便"并含"中药"为关键词,全面检索CNKI、万方、重庆维普、CBM数据库自建库至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涉及的粪便类中药,对临床常用粪便类中药进行筛选,并对其正名出处、历代别称、药物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进行整理;同时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平台分别检索包含每味粪便类中药的古代方剂,以每味药物方剂总数的20%作为支持度取值个数,统计其药物组合模式,并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对粪便类中药与其他药物的内在关联性进行运算,获得每味粪便类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用药规则。结果现代临床仍然常用的粪便类中药共有11味。它们分别被记载于多本中医药学专著中,别称繁多、药物来源广泛;其药性寒、热各异,药味涵盖酸、苦、甘、辛、咸,归经分属肝(胆)、心(心包)、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主治功效有解表、清热、祛风除湿、消滞、化瘀通络、化痰止咳平喘、息风、开窍、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不同;11味粪便类中药共检索到相关方剂1 550个,每味药均有其内在药物组合模式及关联规则。结论粪便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对粪便类中药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应用,将在肠道微生态研究领域及各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有着非常广阔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苏泽琦张文君张雨珊王德辰孟祥梅王玮鑫吴嘉瑞李健丁霞
关键词:中药方剂肠道菌群
基于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的反流性食管炎证素分布特点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四诊信息的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分布模式,为该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2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复杂网络技术对其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进行探索性分析,总结分布特点。结果:经因子分析、复杂网络技术共同提取出证素8个,病位证素:胃、肝、脾,病性证素:气滞、热、痰湿、气虚、阳虚。结论:综合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更有利于阐释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复杂网络技术较因子分析更能直观阐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师宁陈建新刘敏李晓林李志红陈亮张寅朱辰辰王晓迪丁霞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证素
基于关联规则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丁霞教授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明确丁霞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阐发丁霞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选取丁霞教授临床治疗胃脘痛自诊处方360首,详细记录首诊用药情况,确定首诊处方各药物的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张寅刘玥师宁陈亮苏泽琦李培彩郭强王晓迪朱辰辰王龙华刘福生杜娜刘婷贾梦迪丁霞
关键词:胃脘痛关联规则算法
文献传递
反流性食管炎证素诊断量表的编制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运用量表学原理进行反流性食管炎证素诊断量表的编制研究。方法综合离散趋势法、集中趋势分析(频数分布法)、因子分析法、复杂网络法、复杂系统熵聚堆法、克朗巴赫系数法,筛选条目,以复杂系统熵聚堆法提取四诊条目并确定四诊信息对证候的贡献分值,对条目完成赋分。以ROC曲线确定证候诊断阈值,完成反流性食管炎证素诊断量表的编制。利用诊断试验完成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评价。结果编制完成了反流性食管炎证素诊断量表,由气滞证、热证、痰湿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6个分量表构成,其条目分别为9,8,4,5,2,2个,显示出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试验评价显示各分量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结论借助证素量表这个媒介,综合运用数理学统计方法研究疾病的中医辨证,可使中医证候诊断迅速、标准,并可以重复。
师宁陈建新刘敏李晓林李志红苏泽琦张寅刘福生丁霞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证素诊断量表
论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情商塑造
2016年
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是中医人才队伍中的后备力量,成才时间更长,需要接受更多的磨练,因此在当前市场和医疗环境中,急需加强其情商塑造以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针对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情商塑造目标较模糊、理念较落后以及途径较单一的问题,提出要顺应人才培养变革趋势,制定符合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情商塑造的培养方案和发展规划;以导师为主体,协同多部门力量,既重视传统,又要接受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临床专业研究生情商塑造的多元化格局;利用现代传播、交流、互动媒介和平台,创新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情商塑造模式,打造情商塑造的全天候体系。
赵莹丁霞
关键词:中医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分类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326例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证候常见肝郁脾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阳虚6个基本证型,临床涵盖率达90%以上。结论:通过建立该病的因子分析、复杂系统熵聚堆模型,揭示其中医证候特点,丰富了中医证候分类方法,有助于该病中医证候分类的客观化。
师宁苏泽琦李培彩郭强陈润花陈建新陈亮刘敏孙建光王宪波金贤国丁霞
关键词:酒精性肝纤维化证候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研究现状与思考被引量:7
2016年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是当前中医临床治疗和研究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内在物质基础涉及胃镜下胃黏膜表现、病理组织学、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炎性介质、胃肠激素、代谢、免疫、内分泌以及离子通道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数学建模联合实验方法验证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中医证候的时空性、系统性及多层次性决定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候内在物质基础的复杂性,提示在研究方法和理念上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
刘福生刘婷苏泽琦李健陈润花贾梦迪丁霞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证结合中医证候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文献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3年至2013年有关文献,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CAG证候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2篇,报道病例数19 083例,经规范后CAG证候名称74种,与CAG相关的证候要素20个。从证候出现频次以及累计病例数两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CAG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脾胃阳虚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瘀阻胃络证;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主要为:滞、虚(气虚、阳虚)、湿、热、瘀。结论本研究初步反映了CAG常见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CAG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依据。
苏泽琦贾梦迪潘静琳龚雪妍刘婷丁霞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证候要素
调气活血法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胃酸分泌的机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索调气活血法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胃酸分泌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的综合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调气活血方、胃复春片、蒸馏水灌胃治疗8周,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胃酸,测胃酸p H值,取大鼠胃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质子泵(H,K-ATPase)、ez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调气活血方可有效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显著提高大鼠胃酸分泌水平,增加胃黏膜H,KATPase、ezrin蛋白的表达面积,与空白模型组和胃复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调气活血法可能通过提高胃黏膜ezrin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H,K-ATPase在壁细胞顶膜锚定,从而促进了壁细胞酸分泌,达到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刘婷苏泽琦刘福生张寅贾梦迪龚雪妍潘静琳丁霞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质子泵EZRIN
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雷公藤红素对 HepG2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HepG2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二甲基亚砜组及雷公藤红素5、1、0.5、0.1、0.01μmol/L组,于0、6、12、24 h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情况,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结果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其对细胞迁移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其抑制细胞迁移的作用越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高浓度雷公藤对HepG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红素高浓度组可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结论高浓度雷公藤红素能使HepG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雷公藤红素抑制了HepG2细胞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终浓度为5μmol/L作用于HepG2细胞6 h时,其对HepG2细胞迁移抑制作用最明显。
杜娜付建华李健刘福生张寅刘婷苏泽琦丁霞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细胞迁移HEPG2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