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700)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段世明曾因明王钧胡兴国许鹏程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桃源县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异丙酚
  • 3篇注射
  • 3篇丙酚
  • 2篇异氟醚
  • 2篇异氟烷
  • 2篇鼠脑
  • 2篇脑室
  • 2篇脑室注射
  • 2篇氟烷
  • 2篇NMDA
  • 2篇侧脑室
  • 2篇侧脑室注射
  • 2篇大鼠脑
  • 1篇递质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系统
  • 1篇胸骨

机构

  • 5篇徐州医学院
  • 3篇徐州医学院附...
  • 3篇桃源县人民医...
  • 2篇江苏省麻醉学...

作者

  • 8篇段世明
  • 7篇曾因明
  • 6篇王钧
  • 3篇胡兴国
  • 2篇许鹏程
  • 1篇张月英
  • 1篇许爱军
  • 1篇张志龙
  • 1篇靳艳卿
  • 1篇孙建良
  • 1篇刘金东
  • 1篇孙建良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侧视前区微量注射NMDA对异丙酚睡眠作用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通过在内侧视前区(mPOA)微量注射NMDA,观察其对异丙酚睡眠作用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睡眠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NS组、2%二甲基亚砜(DMS0)组、异丙酚组、NMDA 10pmol组、NMDA 20pmol组、异丙酚+NMDA 20pmol组,记录并分析睡眠EEG变化。结果 微量注射异丙酚80 ng显著增加2 h内总睡眠时间,主要为延长非快动跟睡眠时期,缩短睡眠潜伏期。给予不同剂量NMDA时,2 h内总睡眠时间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NMDA20pmol可拮抗异丙酚诱发的睡眠,主要缩短非快动眼睡眠时期,对快动眼睡眠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mPOA微量注射NMDA可拮抗异丙酚的睡眠作用。
许爱军段世明
关键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异丙酚睡眠
脑电双频指数预测小儿心脏手术切皮刺激反应研究
2004年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能否预测小儿心脏手术的切皮刺激反应。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行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浓度为2 mg/L,以0.5 mg·L-1·min-1增加至眼睑反射消失,改为维持浓度2 mg/L持续输注,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药物起效后气管内插管。诱导后,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切皮前,靶控输注异丙酚至2组的BIS值分别为60和50,再静脉输注芬太尼30μg/kg,切皮前输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切皮前后、劈胸骨后的BIS值以及相应点的血压、心率。切皮前,抽动脉血测异丙酚的血药浓度。结果 切皮及劈胸骨后,2组的血压较切皮前明显升高,并且在切皮后A组升高较B组明显,但2组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切皮前后的心率无明显改变;切皮及劈胸骨后的BIS值较切皮前明显升高,并且在劈胸骨后A组BIS值显著高于眼睑反射消失时的BIS值,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IS不能预测小儿心脏手术异丙酚、芬太尼麻醉下的切皮刺激反应,但对疼痛刺激反应敏感,并且这种麻醉方式有潜在的术中知晓的可能。
张月英刘金东段世明曾因明
关键词:胸骨后心脏手术脑电双频指数BIS
异丙酚对大鼠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了解异丙酚是否通过影响脑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方法 :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腹腔注射 (ip)异丙酚 5 0mg/kg、10 0mg/kg和生理盐水 10ml/kg。结果 :ip异丙酚 5 0mg/kg能明显抑制海马、脑干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 (P <0 0 1) ,ip异丙酚 10 0mg/kg能使大脑皮层、脑干及海马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异丙酚 10 0mg/kg组的大脑皮层、脑干及海马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异丙酚 5 0mg/kg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可能与其抑制脑突触体Na+ ,K+
胡兴国王钧曾因明许鹏程段世明
关键词:异丙酚ATP酶脑突触体钾离子
异丙酚对大鼠脑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了解异丙酚对大鼠脑一氧化氮 (NO) /环鸟苷酸 (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 ,分别腹腔注射 (ip)生理盐水 10ml/kg或异丙酚 10 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和NO产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cGM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ip异丙酚 10 0mg/kg不但明显抑制小脑、海马和大脑皮层的NOS活性 ,而且显著减少上述脑区NO产量和cGMP含量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胡兴国王钧曾因明段世明许鹏程
关键词:异丙酚环鸟苷酸信号转导
侧脑室注射MK-801或(和)NBQX、NMDA对大鼠异氟醚最低麻醉有效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通过侧脑室注射(icv)不同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的非竞争性拮抗剂NK-801或(和)非NMDA-R的竞争性拮抗剂NBQX、NMDA-R的激动剂NMDA对大鼠异氟醚麻醉箱内最低有效浓度(MCAB)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RT)的影响,以期从在体水平上探讨异氟醚麻醉作用的可能机制.
孙建良段世明王钧曾因明
关键词:侧脑室注射MK-801NBQXNMDA异氟醚
异氟烷对大鼠皮层、海马及脊髓氨基酸类递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通过观察异氟烷对大鼠皮层、海马及脊髓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从在体水平探讨异氟烷麻醉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2组,A组吸入1MAC异氟烷30min后,取皮质、海马及脊髓并测定其递质含量。B组除不吸异氟烷外均同A组。结果 与B组比,A组皮层、海马的Asp、Glu含量降低;而海马、脊髓的Gly含量则增高。结论 异氟烷可能通过抑制中枢系统兴奋性氨基酸突触传递增强抑制性氨基酸突触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
孙建良段世明王钧曾因明
关键词:异氟烷大脑皮质海马脊髓
异氟醚对大鼠脑3’5’-环腺苷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了解异氟醚对大鼠脑 3’5’ -环腺苷酸 (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五组 ,分别在未吸入异氟醚 (对照组 ) ,吸入 1.4%异氟醚翻正反射消失时 (翻正反射消失组 ) ,吸入 1.4%异氟醚平衡 30min时 (麻醉组 ) ,吸入 1.4%异氟醚平衡 30min后将动物取出自制麻醉箱待翻正反射恢复时 (恢复Ⅰ组 )和吸入 1.4%异氟醚平衡 30min后将动物取出自制麻醉箱后 30min时 (恢复Ⅱ组 )断头取脑。应用蛋白竞争结合分析法测定大脑皮层、脑干的cAM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仅麻醉组大脑皮层cAMP含量明显升高 ,是对照组的 149% (P <0 .0 1) ,翻正反射消失组、麻醉组及恢复Ⅰ组的脑干cAMP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 137%、177%和 12 8% ,均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吸入异氟醚时大脑皮层、脑干AMP含量的升高 ,在异氟醚的全麻分子学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胡兴国段世明曾因明王钧张志龙
关键词:异氟醚环腺苷酸
侧脑室注射蝇蕈醇和荷包牡丹碱对大鼠异氟烷最低麻醉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00年
大鼠侧脑室置管后 2 d,观察 icv GABAA 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和 (或 )其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麻醉箱内异氟烷最低有效浓度 (反映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 icv5mmol· L-1蝇蕈醇 2 μL明显降低箱内异氟烷最低麻醉浓度 ,延长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 ;icv0 .5mmol·L-1荷包牡丹碱 2μL对异氟烷的最低麻醉浓度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皆无影响 ,但可部分拮抗蝇蕈醇降低异氟烷最低麻醉浓度和延长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的作用 .以上实验结果提示 ,蝇蕈醇和异氟烷间有协同作用 ,但脑内的 GABAA 受体可能不是异氟烷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 .
靳艳卿段世明王钧曾因明
关键词:麻醉药异氟烷蝇蕈醇荷包牡丹碱GABA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