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ZS001)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永祥陈其泰魏蔚屈宁施建雄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史学
  • 3篇民族
  • 3篇编纂
  • 2篇新史学
  • 2篇史学史
  • 2篇主义
  • 2篇历史编纂
  • 2篇民族主义
  • 2篇国史
  • 1篇读史
  • 1篇修史
  • 1篇学科
  • 1篇学史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关联
  • 1篇学术追求
  • 1篇疑古
  • 1篇知识
  • 1篇知识重构
  • 1篇中国史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

  • 4篇刘永祥
  • 3篇陈其泰
  • 1篇施建雄
  • 1篇屈宁
  • 1篇魏蔚

传媒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学海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疑古”之外的学术追求——顾颉刚的通史编纂构想与实践被引量:1
2016年
抗战期间,发挥史学致用功能越来越受到史家重视,顾颉刚即曾尝试以中国通史编纂唤起民族意识,主张从受众角度探索编纂形式的多样化,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其在编纂理念上,则与梁启超首倡的"新史学"一脉相承,如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主干书写社会"全史";推动由"君史"向"民史"的转型;发扬集体修史的优良传统;将专史视为通史编纂的基础等。顾颉刚这一"疑古"之外的史学追求,不仅折射出抗战时期通史编纂形成继20世纪初"国史重写"运动之后的新高潮,而且提醒人们应当注意"新史学"与新历史考证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刘永祥
关键词:通俗史学民族意识
关于拓展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思考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推进学术研究和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我们应当着力探讨中国史学演进中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要努力总结和阐释那些显示出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伟大创造力,具有当代价值,具有中西融通学理意义的内容、思想、命题和方法,并力求作出新概括、新表述,以展示传统史学和近现代史学的成就和独具魅力,促进中国学术向世界的传播。
陈其泰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经史关系20世纪中国史学
缪凤林的通史编纂风格
2015年
缪凤林是继梁启超之后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通史编纂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历史家和理论家。他通过编纂《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要略》,在编纂理论、形式、史书体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进而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通史编纂新高潮的典型代表之一。他旨在以通史编纂激扬民族精神,特别重视"关于表现民族自力之纪录",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历史叙述的主线来凸显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与独特性。他一方面从史学内涵及功能等方面阐述"通史所系者巨",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史学的主客观关系来说明通史编纂中"笔削"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并为之设定主要标准。此外,他还尝试着将中国传统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与西方的章节体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综合体,不仅展现了历史演进的趋势,而且还涵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刘永祥
关键词:民族主义
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学科关系辨析被引量:2
2019年
与西方史学相比,历史编纂是中国史学最为优长和最具特色之所在。当前,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需要,一项迫切任务是努力撰成系统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对于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之间的关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辨析:一、历史编纂学史是史学史的分支学科;二、历史编纂学史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重点;三、二者研究的内容应当各有侧重。
陈其泰
关键词:史学史
民国时期国史馆的变迁被引量:7
2015年
民国时期,国史馆设立与发展经历了曲折过程,以1917、1927、1937、1946年为节点,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在设馆理念、史馆地位、组织系统、职责范围、人员构成等方面均呈现不同时代特征,其间更交织着中西、新旧史学理念的碰撞和官、私史学的互动。国史馆虽在史料搜集、纂辑等方面做出不小贡献,但整体上成绩不彰,未能编纂出一部形制完整的民国史,充分折射出官方史学的衰颓。这主要是因为,以现代知识生产为依托的史学学科体系的逐步确立,使得以大学为中心的私家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的主体,官方史学则被迅速边缘化,而时局的动荡、政治的干预以及经费的不足等也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刘永祥
关键词:民国时期国史馆建制沿革
李焘北宋史事考证及其方法——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心
2019年
南宋史家李焘在其编纂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通过考异自注的形式对宋代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考察,尤其关注中枢机构中的枢密使之来源多途化的倾向、新的司法机构的出现以及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由此反映出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特征。在经济制度上则集中考察各种开源节流尤其是专利措施的出台及执行的过程。其考证路径和形式相对成熟,具有鲜明的比较意识和客观辩证的治史态度。对其进行必要的总结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能给后人获得治史方法上的有益启示。
施建雄惠梦琪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
清初私家修史成就举要--论《明季南、北略》的史学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清初史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是反映明清之际历史时势的两部重要史著。其丰富的史料内容,多体裁综合运用的编撰特点,以及鲜明的史论特色,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考察同时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屈宁
关键词:清初史学历史编纂
试论传统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的学术关联——以《读史方舆纪要》为中心被引量:1
2014年
作为一门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学科,环境史注重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不仅与现代历史地理学以“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为主要课题的学科特点颇有相似之处,而且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注重反思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学术传统和思维方法,也存在重要关联,尤其是清初历史地理学家在“以史经世”思潮视野下对人事与自然地理环境之相互关系及对历史变迁之影响所作的深入探研,对于环境史学者而言,颇值得参鉴。
陈其泰
关键词: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地理学环境史
新史学与清末历史教科书的编纂被引量:1
2014年
晚清新式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是中西文明不断融合下学术分科和学制变革的产物,经历了由译介到自编、由学习欧美到学习日本的转变过程。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构建一般民众普遍历史观、世界观和民族观的重任,而新史学以先进的史学理念掌控了国民历史知识的重构权,将以进化史观为理论指导、重视历史解释、强调史学致用、关注民史、反映人类社会全貌和重视史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等观念贯彻到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中。此外,新史学试图通过增强历史文化认同来激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主张,也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中得到充分体现,直接影响了这一特殊历史载体的书写范式。
魏蔚刘永祥
关键词:新史学历史教科书民族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