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42085816)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杨松霖刁波叶英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延性
  • 1篇载力
  • 1篇受弯
  • 1篇受弯承载力
  • 1篇纤维
  • 1篇静力
  • 1篇静力试验
  • 1篇混合纤维
  • 1篇混凝土梁
  • 1篇混杂纤维
  • 1篇合纤
  • 1篇承载力

机构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1篇叶英华
  • 1篇刁波
  • 1篇杨松霖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钢筋超高性能混合纤维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抗压、抗拉)、高延性和高耐久性的优势,但其抗拉强度仍远低于抗压强度。将端钩型和哑铃型钢纤维按不同比例混合,采取自密实成型和常温标准养护方法,试验研究了配置440MPa纵向钢筋的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通过12根梁的静载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为2.0%和2.5%时,不同纤维混合比例的钢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钢纤维后梁的极限荷载和延性显著提高;在纤维体积率2.0%时,钢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比配筋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提高20%~41%,延性系数提高3.9~6.7倍。钢筋端钩纤维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延性较钢筋混凝土梁分别提高39%和5.1倍,钢筋哑铃纤维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高20%和3.9倍;钢筋混合纤维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介于钢筋端钩和钢筋哑铃纤维混凝土梁之间。参照现行规范提出了钢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杨松霖刁波叶英华
关键词:混杂纤维静力试验受弯承载力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