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MZ077)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芳王敏姚伟冀文秀吴晓艳更多>>
相关机构:包头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童话
  • 11篇蒙古族
  • 11篇民间童话
  • 11篇古族
  • 4篇故事
  • 3篇教育
  • 2篇心肝
  • 2篇亲友
  • 2篇教育取向
  • 2篇幻想
  • 2篇故事形态
  • 2篇爱惜
  • 2篇传承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功能
  • 1篇英国作家
  • 1篇少年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情结
  • 1篇童话故事

机构

  • 10篇包头师范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6篇李芳
  • 3篇冀文秀
  • 2篇王敏
  • 1篇姚伟

传媒

  • 2篇阴山学刊
  • 2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芒种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族民间童话中蟒古斯形象与少年的弑父情结被引量:2
2014年
对于民间童话最重要的接受群体——少年来说,蒙古族平魔故事中的蟒古斯就是父权的象征,平魔故事就是蒙古族少年成人仪式的隐喻,只有通过了"斩杀蟒古斯"的考验,蒙古族少年才能顺利地被成人社会所接纳,进而取代"父亲"在家庭与社会中的位置。
李芳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童话
幻想的工具化:《海力布》传承中的悖论现象
2013年
采用历时性的研究方法对《海力布》的传承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它的每一次被重新发现,背后的巨大推手都是幻想的工具化。先是被教育诱使变身为传道的文学童话,然后又被经济打造成娱乐性商业产品,每一次被利用的"文明化"过程,都使其最初的、最本体的功能渐行渐远。
李芳
关键词:民间童话文化产业
视草原如亲友,像心肝一样爱惜——蒙古族民间童话的生态教育取向
<正>近年来,我国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发展目标。这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大抉择,也是付出沉痛代价后的觉醒。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
冀文秀
论蒙古族民间童话故事体系的复合形态
2015年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蒙古族的迁徙生活直接推动了文化的流动,形成了文化多元共生局面。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凝结而成的蒙古族民间童话,在故事体系上必然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复合形态,这主要表现为阿尔泰故事、印-藏故事和汉民族故事三大体系的交融并蓄。
李芳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童话
蒙古族民间童话的生态情结被引量:1
2012年
蒙古族民间童话蕴含着鲜明的生态情结,体现在强烈的生态意识、和谐共生的生态教育主题、自觉自律的生态道德观和穿插其间的生态知识几方面。其生态意识无处不在,带有理想情结,自觉自律又生生不息。人被看作是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生存发展的亲密伙伴。其生态道德观主要包括敬畏、顺应和保护大自然,不损害自然万物,善于应对自然灾害。其中的生态知识充满童趣和智慧。
冀文秀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童话生态情结
蒙古族民间童话的教育人类学探析被引量:2
2012年
教育人类学关注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问题。蒙古族民间童话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系统研究方面还是少之又少。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蒙古族民间童话及其传承进行研究,不仅使人们对蒙古族民间童话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民族教育学的丰富和发展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周智慧姚伟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传承
蒙古族文化对民间怪孩子故事形态的影响
2014年
蒙古族民间怪孩子型故事非常多,最为丰富的应属神力儿、蛤蟆儿和拇指儿三种类型,其独特的文化特性表现为:动物崇拜、尚力美学追求和神秘宗教色彩。对这些文化特性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世界民间怪孩子型故事的整体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比较研究中发现民族与地域对于怪孩子故事传播的影响。
李芳
关键词: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民间童话“狠心的父亲”的双重阐释
2014年
蒙古族民间童话中普遍存在着"狠心的父亲"形象。它的表现形态为失父现象、虐子现象、设置成长障碍的"父亲"。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来看,尤其是有关原始国王献祭和少年成人仪式的习俗,"狠心的父亲"的塑造同时反映了父亲对于少年成人的恐惧和对少年成长的推动。而童话叙事的少年立场,以及童话的简单化、类型化、象征化的叙事策略,是促成父亲形象表现为"狠心"的主要原因。
李芳
“故事形态学”视野下的蒙古族民间童话叙述特色略论
2014年
蒙古族民间童话是蒙古族文化中的瑰宝。运用普罗普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来观照蒙古族民间童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与世界各民族民间童话的相通性,也使我们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民间童话在叙事功能上的成熟与完善。蒙古族民间童话的叙述不但具有各种功能的组合搭配,而且在回合的插入与衔接中也显得灵活自然,同时在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故事元素的过程中依然执着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个性。
王敏
关键词:叙事功能角色模式普罗普故事形态学
论蒙古族民间童话幻想的美学特征
2014年
民间童话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一支,刘守华、陈建宪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将民间童话又称为“幻想故事”,认为它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1]关于幻想,英国作家J.R.R.托尔金在《论童话故事》中将其阐述为“心理的真实”,他说:“童话故事从根本上不是关注事物的可能性,而是关注愿望的满足性。”[2]的确,童话讲述的正是一个愿望满足的故事,无论是古老的民间童话还是新的创作童话,使它们获得勃勃生机的原因都在于它们能够以象征的形式表达人类未能实现的愿望,映照着人类运用智慧去实现愿望的努力和过程。
王敏
关键词:美学特征蒙古族民间童话幻想故事童话故事英国作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