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Y0204003040731)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朝晖廖秦平张爱梅张岱耿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阴道
  • 5篇生殖
  • 4篇阴道上皮
  • 4篇上皮
  • 4篇生殖道
  • 4篇女性
  • 4篇外阴
  • 4篇外阴阴道
  • 4篇细胞
  • 3篇上皮细胞
  • 3篇念珠
  • 3篇下生殖道
  • 2篇阴道上皮细胞
  • 2篇生殖道感染
  • 2篇念珠菌
  • 2篇念珠菌病
  • 2篇女性人群
  • 2篇下生殖道感染
  • 2篇先天
  • 2篇菌病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门头沟...
  • 4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0篇刘朝晖
  • 9篇廖秦平
  • 4篇卢丹
  • 4篇吴文湘
  • 4篇刘菲
  • 4篇耿力
  • 4篇张岱
  • 4篇张爱梅
  • 3篇李奎
  • 1篇陈磊
  • 1篇王晓莉
  • 1篇刘宏图
  • 1篇周玲
  • 1篇李颖
  • 1篇张岩
  • 1篇赵敏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7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假丝酵母菌对人阴道上皮细胞TLR4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菌对人阴道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白假丝酵母菌热灭活孢子刺激体外培养的人阴道上皮细胞12h和24h,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TLR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阴道上皮组织和体外培养人阴道上皮细胞均表达TLR4mRNA。白假丝酵母菌热灭活孢子刺激12h,上皮细胞中TLR4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刺激24h组P<0.05,刺激24h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50。结论人阴道上皮细胞构成性表达少量TLR4,白假丝酵母菌刺激12h时人阴道上皮细胞表达TLR4mRNA增加,推测TLR4可能在人阴道上皮细胞识别白假丝酵母菌和启动防御感染的早期起一定作用。
张岩吴文湘刘朝晖赵敏廖秦平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TOLL样受体4上皮细胞阴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人阴道上皮鳞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07年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受到重视,初步研究显示,外界微生物入侵时,生殖道上皮细胞可分泌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因子,如人类防御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同时促进阴道局部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学者Fichorova等已经建立了人阴道上皮细胞模型,并将阴道上皮的原代细胞进行传代,Steele和FidelL40借用此细胞系进行了衣原体感染的初步研究。
吴文湘李颖刘朝晖廖秦平
关键词:阴道上皮生物学特性体外培养鳞状细胞特异性细胞免疫女性生殖道
阴道上皮细胞先天性抗假丝酵母菌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以人阴道上皮细胞和人阴道灌洗液为模型,分析与阴道上皮细胞先天性抗假丝酵母菌机制有关的细胞因子在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变化,研究阴道上皮对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和含表皮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阴道上皮原代细胞,实验组(VVC组)为细胞传代后与培养白假丝酵母菌的上清液共同培养,对照组为传代细胞加无血清培养基,在0、3、6、12、24、48h收集各组的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阴道上皮细胞分泌的人β防御素-1(human β defensin-1,HBD-1)、人β防御素-2(human β defensin-1,HBD-2)、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等细胞因子的变化,并取VVC患者、复发性VVC(RVVC)患者及健康者的阴道灌洗液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SP-A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培养的人阴道上皮细胞模型组中,VVC组的HBD-1(F=62.784,P=0.001)、HBD-2(F=5127.984,P=0.000)和SP-A(F=542.210,P=0.00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人阴道灌洗液模型组中,VVC组的S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1),RVVC组的SP-A高于对照组及VVC组。结论:人阴道上皮细胞有先天性抗白假丝酵母菌作用,能分泌HBD-1、HBD-2、SP-A。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人阴道上皮细胞时,HBD-1、HBD-2、SP-A的分泌量均有增加。RVVC组的SP-A水平可能比VVC组更高。
刘朝晖陈磊
关键词:念珠菌病外阴阴道
正常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筛查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正常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为制定预防及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2005年3月~2006年9月间,对北京地区870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了阴道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对衣原体感染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沙眼衣原体的总感染发生率为13.4%(117/870)。高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OR=1.793,95%CI 1.106—2.906,P=0.017)、阴道清洁度异常(OR=1.701,95%CI1.147~2.521,P=0.008)和pH值异常(OR=1.675,95%CI1.053—2.666,P=O.028)是衣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阴道清洁度和pH值异常的患者应警惕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可能,尤其是教育程度较高者。对高危妇女应进行沙眼衣原体筛查,以便早发现衣原体感染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预防妇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刘菲李奎刘朝晖张岱廖秦平耿力卢丹徐晓萍张爱梅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黏膜先天抗白色念珠菌机制的研究
2007年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常见的由念珠菌引起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近年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倍受重视,上皮细胞的先天性抗念珠菌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近年阴道黏膜的先天抗白色念珠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文湘刘朝晖廖秦平
关键词:念珠菌病外阴阴道
女性不同人群下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部分城市人群、农村人群、流动人群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状况及不同生活、卫生行为对下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9月由北京地区协作医院对当地农村人群、流动人群(批发市场商户)、城市人群女性进行下生殖道感染调查。所有对象填写调研表,并对其进行下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检查,比较3组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结果:①在所有研究对象中,HPV检出率最高为15.7%,其他依次是衣原体13.4%、细菌性阴道病11.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1%和滴虫性阴道炎0.8%。②衣原体感染城市人群最高,为15.8%,其次是农村人群(9.0%)和流动人群(8.8%);HPV感染农村人群(26.0%)高于流动(23.7%)和城市人群(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次调查未检出淋病、HIV和生殖道梅毒感染。③3组人群的洗浴方式、性伴侣数、教育程度、阴道冲洗习惯、经期清洗外阴和服用抗生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女性不同人群间下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其生活习惯及卫生行为有关,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习惯及卫生行为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及行为干预以降低下生殖道感染发生率。
刘菲张岱刘朝晖廖秦平耿力卢丹徐晓萍张爱梅
关键词:下生殖道感染女性人群发病率行为干预
北京地区健康妇女阴道需氧菌群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正常妇女阴道需氧菌群的构成。方法:对北京地区872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阴道需氧菌群培养,对菌群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①阴道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培养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妇女(P<0.05),而年龄对菌群培养的阳性率无明显影响;②北京地区正常妇女阴道主要需氧菌群为草绿色链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念珠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③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段,阴道需氧菌群的构成亦不相同。结论:了解阴道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将有助于促进阴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及研究。
李奎刘菲张岱刘朝晖廖秦平耿力卢丹徐晓萍张爱梅
关键词:阴道感染妇女生殖健康
北京部分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部分农村人口、流动人口、高危人群及医务工作者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情况。方法分别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北京市展览路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当地农村人口、流动人口(批发市场商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人群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务人员体检人群进行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调查,对所有参加者进行调研表登记及各项下生殖道感染指标检查,比较四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衣原体感染在下生殖道感染中发病率最高;滴虫阳性与阴性者相比较,盆浴者感染率高于淋浴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人群衣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人群。结论下生殖道感染在女性中发病率高,其中衣原体发生率最高(12.6%),卫生习惯中盆浴可能与滴虫感染率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P=0.02,P〈0.05)。
王晓莉刘朝晖周玲廖秦平刘宏图
关键词:生殖器疾病女(雌)性流行病学
北京地区不同女性人群下生殖道感染就医行为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部分城市、农村、暂住女性人口对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就医行为特点,为健康知识的宣教及下生殖道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9月在北京地区协作医院对当地农村女性、暂住女性(批发市场商户)、城市女性进行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及就医行为特点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参加者进行调研登记记录各项下生殖道感染指标检查结果,对三组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城市人口对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及暂住人口(P<0.05),有外阴不适而不去就医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必要",三组人群主要希望通过医疗机构的咨询门诊获得性传播疾病和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希望医疗机构提供健康查体服务。结论:不同女性人群对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就医行为存在差异,希望了解的知识也有所不同,应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及行为干预来降低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
李奎刘菲刘朝晖张岱廖秦平耿力卢丹徐晓萍张爱梅
关键词:下生殖道感染就医行为
体外培养人阴道上皮细胞感染假性酵母菌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改变被引量:6
2007年
刘朝晖吴文湘廖秦平
关键词:上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