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176)

作品数:10 被引量:138H指数:5
相关作者:付小兵孙同柱张翠萍姜玉峰程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三○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世界糖尿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愈合
  • 3篇去分化
  • 3篇细胞
  • 3篇分化
  • 3篇干细胞
  • 3篇创面
  • 2篇生物学
  • 2篇体表
  • 2篇慢性
  • 2篇难愈合
  • 2篇汗腺
  • 2篇表皮
  • 2篇表皮干细胞
  • 2篇表皮细胞
  • 1篇多潜能干细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延迟愈合
  • 1篇诱导性多潜能...
  • 1篇愈合创面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三○...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广州军区总医...
  • 1篇内蒙古包钢医...

作者

  • 9篇付小兵
  • 4篇孙同柱
  • 3篇张翠萍
  • 1篇刘宏伟
  • 1篇章宏伟
  • 1篇刘毅
  • 1篇周岗
  • 1篇许永安
  • 1篇胡大海
  • 1篇蔡飒
  • 1篇陆树良
  • 1篇黄沙
  • 1篇王润秀
  • 1篇李鹰
  • 1篇韩春茂
  • 1篇姜玉峰
  • 1篇赵亚力
  • 1篇叶祥柏
  • 1篇李强
  • 1篇韩为东

传媒

  • 5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立一种快速分离人汗腺细胞的实验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与传统汗腺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建立一种新的快速分离、获取人汗腺方法。方法采用制作微粒皮(直径0.5~1.0mm^3)、提高胶原酶Ⅱ型的浓度(2.5g/L)以及改变温度条件(37.5℃)来与传统方法比较,对比两种方法获取汗腺的时间、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由此方法分离、获取汗腺细胞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由12h以上缩短为3~5h),其形态及增殖特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汗腺细胞分离方法的建立为汗腺的修复与再生研究提供一种快速、大量获取汗腺细胞的新策略。
许永安黄沙付小兵张翠萍孙同柱
关键词:汗腺细胞皮肤再生
整体观、系统观及多学科合作在糖尿病足诊治中的重要性被引量:13
2012年
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了“糖尿病足(DF)”的概念。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因神经病变失去感觉或缺血、失去活力及合并感染的足。
姜玉峰许樟荣付小兵
关键词:糖尿病足整体观系统观诊治神经病变
中国人群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原微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0
2011年
目的:研究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原微生物学特征,为选择正确的创面抗感染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性病例回顾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7—2008年我国17家医院中因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治疗患者的住院病历中有关细菌病原学特征进行记录,分析其规律。结果:共有1 488 201个病案被纳入观察对象,从中获得符合入选标准的2 513例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 d~96岁,中位年龄58岁。660个病案记录了细菌培养结果,1 853个病案无记录,144个记录显示培养结果为阴性,4个记录无法进行分类。记录革兰阴性杆菌36种,347株;革兰阳性球菌17种,265株;革兰阳性杆菌5种,7株;革兰阴性球菌1种,4株;真菌7种,42株;共计可分类阳性记录66种,6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含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少见。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真菌。结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复杂,提示在创面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并重视对创面的细菌培养,这样才能给予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或其他方式治疗,从而避免抗生素的联用及滥用,降低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性,以及抗生素过度使用而导致的医药费用的额外增加。
姜玉峰付小兵陆树良韩春茂胡大海刘宏伟程飙章宏伟冉兴无谢挺李强王凌峰刘毅叶祥柏李鹰陈华德王润秀
关键词:创面难愈合慢性体表病原微生物
不同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观察表皮干细胞(ESCs)及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DESCs)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异同.方法 由新鲜人包皮标本以贴壁法分离ESCs,随机分为3组,第1组作为原代ESCs:第2组传代培养至第6代时可见细胞成熟呈表皮细胞(ECs)形态,由原来的大克隆生长的小圆细胞形态变为较为肥大的不规则型细胞,无法形成克隆样增殖;其细胞表型也由β1整合素、CK19强阳性、CK10阴性变为β1整合素、CK19阴性,而CK10强阳性,予以10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培养48 h进行去分化诱导,48 h后ECs周边开始出现小圆细胞并呈克隆样生长,β1整合素、CK19、CK10等细胞表型也趋于与ESCs一致,即DESCs;第3组传代培养至第6代获得ECs.3组细胞皆以D-Hanks液重悬调其终质量浓度为2×106个/ml.将12只裸鼠每只背部左右各制备1个直径6 mm创面,共24个创面.将全部创面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6个,分别以ESCs、DESCs、Ecs及生理盐水(NS)各0.2 ml进行创面注射.于术后0、3、7 d测量创面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术后7 d行创面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 ESCs组与DESCs组在术后3 d时创面面积分别为(11.758±2.544)、(11.515±1.351)mm2,7 d时创面面积分别为(1.795±1.063)、(2.043±1.138)mm2,修复速度要明显快于ECs组与NS组[3 d时创面面积分别为(17.857±1.722)、(16.192±2.256)mm2,7 d时创面面积分别为(5.367±1.219)、(5.070±1.357)mm2,P<0.01];而ESCs与DESCs组之间创面修复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s组与N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提示ESCs组与DESCs组的创面愈合质量优于ECs组与NS组,可见有皮肤附属腺的再生且纤维瘢痕组织较少.结论 ESCs与DESCs皆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
费阳张翠萍付小兵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去分化创面愈合
采用基因芯片筛选与汗腺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人胚胎皮肤汗腺在不同发育胎龄时的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12周(H1)、16周(H2)、24周(H3)等3组不同胎龄胎儿皮肤,组织常规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皮肤不同发育阶段的汗腺结构特征,提取不同胎龄的胚胎表皮组织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胚胎皮肤汗腺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光镜下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皮肤具有典型的组织学结构,胎龄24周时汗腺结构初步形成,数量稳定。在95%的可信区间内,H2与H1样本相比较(H2/H1),差异表达基因有113个,其中下调的基因有45个,上调的基因有68个;H3与H2样本相比较(H3/H2),差异表达基因有91个,其中下调的基因有66个,上调的基因有2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分子和外胚层发育因子等,与汗腺发育进程密切相关。结论:将基因芯片运用于汗腺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汗腺发育及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寻找特异性调控基因。通过对汗腺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及功能研究,可以筛选关键步骤调控基因,指导实现分子基因水平调控皮肤创面修复和汗腺组织再生。
周岗付小兵谢晓华孙同柱
关键词:胎儿基因芯片汗腺发育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特定的基因组合与转染可以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iPS),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新的干细胞制造技术。与胚胎干细胞(ES)不同,iPS细胞的制造不需要毁损胚胎,因而不会涉及更多的伦理学问题。iPS的出现不仅为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机制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机制研究与特异的细胞治疗,特别是再生医学带来新的曙光。目前,iPS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文章就iPS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韩为东赵亚力付小兵
关键词:体细胞重编程IPS细胞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6
2011年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也叫慢性伤口或慢性创面,其定义目前尚未统一界定。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对于慢性创面的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存在特定的病因,如糖尿病、缺血、压力等。
姜玉峰付小兵
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体表慢性创面慢性伤口伤口愈合延迟愈合
Wnt信号通路在创伤微环境诱导的表皮细胞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创伤微环境对表皮细胞的去分化诱导作用,并探讨Wnt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包皮皮片去除皮下脂肪后,中性蛋白酶消化过夜,分离表皮和真皮。分离的表皮片用Ⅳ型胶原反复粘贴并冲洗去除表皮干细胞。处理后的表皮片经免疫组化鉴定后移植到BALB/c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5d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片内细胞的表型特征,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Wnts分子及下游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未经处理的表皮片基底部细胞呈CK10染色阴性,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阳性;Ⅳ型胶原处理后的表皮片内细胞全呈CK10染色阳性。而去基底皮片移植后5d,在皮片的基底侧重新出现CK10染色阴性、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阳性的细胞。同时在移植皮片内Wnt-10b、Wnt-4和Wnt-7a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了3.1倍、2.2倍和1.4倍,而Wnt通路下游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3倍、1.5倍和2倍(P〈0.01)。结论创伤微环境可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张翠萍付小兵孙同柱
关键词:表皮去分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Important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for identifying sweat glands被引量:1
2013年
The major adnexal structures of the skin,the sweat glands,regulate the body temperature.There are two types of sweat glands in the human body,the eccrine type,which produces the NaCl-rich solution in response to heat,and the apocrine type,which releases a lipid-rich secretion.1 Human sweat glands have many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which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weat-related diseases.2 Recently,although numerous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appeared in sweat glands,these biomarkers scattered in the oceans of literature without a systemic review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 and their functions in the counterparts of the sweat glands.It is important for identifying sweat gland-derived neoplasms that originate from or differentiate into the ducts or secretory elements of the sweat gland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systematically.Actually,we try to classif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of the sweat glands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protein characters and the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ir presumed physiological counterparts of the sweat apparatus.
LEI Yong-hongLI XueZHANG Jin-qianZHAO Jing-yu
关键词:免疫组化汗腺生物标志物NACL溶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热
人表皮角质细胞系培养过程中细胞生物学行为和表型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获得较高比例的已分化表皮细胞,为表皮细胞去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表皮细胞培养方法对人表皮角质细胞系(HEK)进行培养和传代。每一代细胞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表皮干细胞和表皮细胞相应标志物的检测,包括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角蛋白10(K10)等指标。结果:第1代HEK呈克隆样生长,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K19均有高表达,而K10的表达为阴性。经过数次传代,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减少,细胞逐渐呈分散分布,K10的表达逐渐增高,而β1整合素、K19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比例减少。细胞培养至第5~6代时,为其生长的一个转折点,即此时细胞增殖能力开始明显降低,但形态良好,K10表达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β1整合素、K1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迅速降低。细胞培养至10~11代时,为其生长的第二个转折点,此时细胞几乎丧失增殖能力,数量显著减少,体积变大,核浆比明显减小,完全见不到β1整合素、K19表达阳性细胞,K10染色均为阳性。结论:可以选取适当代数的HEK用于去分化研究,为增加HEK的新用途提供了实验基础。
蔡飒孙同柱付小兵
关键词:细胞培养表皮干细胞去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