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1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天渊吴翠荣卢森权黄咏梅李彦青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形态性状的甘薯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选取15%的总体取样比例,采用2种分组方法、3种组内取样量比例和2种组内个体选择方法,分析了476份广西甘薯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数据,构建出13个甘薯初级核心种质样本。为确定这些样本的代表性,分别与总体进行了5个指标的比较,包括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极差符合率。结果表明,按资源类型分组优于按来源地分组;组内取样量以对数法代表性最好,简单比例法的代表性其次,平方根法最差;在个体选择中,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优于随机法。因此,按资源类型分组,再按对数比例法确定组内取样量,通过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选择个体是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 李慧峰陈天渊黄咏梅吴翠荣李彦青卢森权陈雄庭
- 关键词:甘薯核心种质
- 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形态标记聚类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从形态标记水平了解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消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为甘薯种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择33项性状指标作为形态鉴定参数,对收集的136个地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性状测量及鉴定,利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36份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可被分为4类:第Ⅰ类包括7份材料,第Ⅱ类包括2份材料,第Ⅲ类包括60份材料,第Ⅳ类包括67份材料,其中包括24对同物异名和3对同名异物的材料。【结论】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选择与甘薯特征特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标记作为鉴定参数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和筛选是可行的。
- 李慧峰黄咏梅吴翠荣李彦青陈天渊卢森权
- 关键词:甘薯种质资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