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4AA302A01)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伟国杨辉田辉张红张开诚更多>>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发酵液中L-组氨酸的定性定量测定被引量:10
- 2006年
- 以组氨酸的茚三酮显色和Pauly特征显色为根据,研究了发酵液中L-组氨酸的定性、定量测定。确立了以Pauly试剂和茚三酮试剂纸层析显色来定性测定组氨酸;茚三酮显色-分光光度法来定量测定发酵液中L-组氨酸,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
- 何俊锋张伟国
- 关键词:组氨酸发酵纸层析
- 混合酶水解水溶性淀粉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根据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性质设计了混合酶水解淀粉的试验,确定了糖化最佳条件为pH5.6,温度58℃,混合酶作用底物的最佳酶活比为α-淀粉酶:糖化酶=1:4,适宜的给酶量为1218 U/g~1827U/g(干淀粉)。
- 张剑张开诚田辉张红杨辉
- 关键词:Α-淀粉酶糖化酶水解
- L-异亮氨酸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2
- 2006年
- 以栖糖蜜棒杆菌(Corynedacterium melassecola)ATCC17965为出发菌株。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经硫酸二乙酯和60^Co诱变处理。定向选育出一株L-异亮氨酸产生菌131-5(SG^r+LeuME^r+Leu+AHV^r+Suc^g+Eth^r)。在培养基未经优化的情况下产L-异亮氨酸14-15g/L.同时,考察了培养基及发酵每件对茼株产酸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积累L-异亮氨酸19.2g/L.最高时可迭21.3g/L.
- 李进张伟国
- 关键词:L-异亮氨酸育种
- 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HZ4221(TRARDCPR AMTRhistidase-)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莽草酸缺陷型的渗漏突变株CLW0560,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72h,积累L-组氨酸可达5.31g/L。与亲株相比,L-组氨酸产量提高了32.1%,转酮酶比活力下降84.3%。研究了该菌株利用培养基中碳源情况及菌株遗传稳定性,而且考察了金属离子对CLW0560的影响。
- 陈青山张伟国
- 关键词:L-组氨酸谷氨酸棒杆菌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