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5c33027)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董关萍梁黎杜立中王秀敏戴阳丽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毒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酮症
  • 2篇酮症酸中毒
  • 2篇儿童
  • 2篇儿童1型糖尿...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血脂紊乱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依赖
  • 1篇胰岛素依赖型
  • 1篇糖尿病酮症
  • 1篇糖尿病酮症酸
  • 1篇糖尿病酮症酸...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梁黎
  • 2篇董关萍
  • 1篇王秀敏
  • 1篇杜立中
  • 1篇傅君芬
  • 1篇戴阳丽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浙江省1999-2004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血脂水平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 探讨浙江省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DM)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血脂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1例1型DM患儿的年龄发病时间、出生时间、酮症酸中毒(DKA)及血脂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年新诊断的1型DM病人与总住院人数之比高于1999年;男童中12岁以上组病例所占同性别比例高于同年龄组女童(27.5%vs4.9%).新诊断1型DM患儿出生于10月份至次年1月份者多于2~5月份出生者,同期发病的病例与总住院人数之比也明显升高。新诊断病例DKA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非DKA组明显升高。两组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有显著性差异。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并DKA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糖、HbAlc和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童1型DM与总住院人数之比早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可能与青春发育有关。初发1型DM患儿的DKA发生率又有回升。1型DM患儿TC、TG与血糖和HbAlc水平相关。
王秀敏梁黎董关萍杜立中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血脂紊乱
儿童1型糖尿病的10年回顾及白介素-10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0年来住院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并探讨白介素-10(IL-10)在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263例334例次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血脂、细胞因子等检查,根据有无酮症酸中毒分为DKA组和非DKA组,24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脂、细胞因子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中,女性多见(56.3%),发病年龄以6~11.9岁多见。32.7%的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就诊表现。DKA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DKA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上述指标水平的升高均为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水平在DKA组明显升高,余细胞因子在DKA组和非DKA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高,糖、脂代谢紊乱是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可能为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指标。
戴阳丽傅君芬梁黎董关萍
关键词: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白介素-10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