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17)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周立志杨陈黄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东方白鹳
  • 2篇英文
  • 2篇白鹳
  • 1篇再引入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分子标...
  • 1篇分子标记

机构

  • 2篇安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2篇周立志
  • 1篇黄赟
  • 1篇杨陈

传媒

  • 2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东方白鹳微卫星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其在种群遗传分析中的应用(英文)
2011年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分布于东亚的大型濒危涉禽,亟待深入开展其种群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筛选东方白鹳的微卫星位点,并进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所用的36对微卫星引物7对来自白鹳(Ciconia ciconia),12对来自朱鹮(Nipponia nippon),17对来自大蓝鹭(Ardea herodias)。从23个东方白鹳个体中筛选获得11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群体等位基因数为3-11,平均7.0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8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172,显示出东方白鹳较丰富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黄赟黄赟
关键词:微卫星分子标记
半圈养环境下东方白鹳的行为适应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环境因素会影响到动物行为的表达。圈养环境和野生环境相比,活动空间小、种群密度高,且人为干扰强度大。动物在圈养环境下往往表现出较多的刚性行为而丧失许多弹性的行为,并出现一些刻板行为,这可能导致动物在圈养条件下繁殖失败或存活率较低,还会影响到以后将其再引入到野外环境下的成功率。为了了解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在圈养环境下的现状,以及影响圈养个体的受胁因素,我们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合肥野生动物园,对环境因子、人为干扰和自身繁殖周期等因素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瞬间扫描取样法采集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繁殖多代组(组 1),繁殖一代组(组 2)和非繁殖组(组 3)相比,维持行为(觅食和运动)的比例没有变化,但是弹性行为(防御、理羽及繁殖)的比例在 3 组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繁殖组,非繁殖组呈现出较少的弹性行为。同时,由于不同季节环境温度、人为干扰、日照时间的变化,使得不同行为的时间分配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对东方白鹳在半圈养条件下行为时间分配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希望能为这一濒危物种未来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杨陈杨陈周立志
关键词:东方白鹳再引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