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05B03)

作品数:26 被引量:531H指数:14
相关作者:武兰芳刘庆生刘高焕黄翀欧阳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土壤
  • 5篇有机碳
  • 4篇遥感
  • 4篇植被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3篇盐量
  • 3篇溶解性有机碳
  • 3篇黄河三角洲
  • 3篇含盐
  • 3篇含盐量
  • 2篇盐碱
  • 2篇盐碱地
  • 2篇盐渍
  • 2篇盐渍化
  • 2篇盐渍化土壤
  • 2篇养分
  • 2篇植被指数
  • 2篇碳密度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滨州学院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10篇武兰芳
  • 9篇刘高焕
  • 9篇刘庆生
  • 8篇黄翀
  • 6篇欧阳竹
  • 5篇李彬彬
  • 3篇柏林川
  • 3篇秦越
  • 3篇吴春生
  • 2篇柴思跃
  • 2篇张衍鹏
  • 2篇王冲
  • 2篇赵广帅
  • 2篇李发东
  • 2篇褚琳
  • 2篇诸葛玉平
  • 2篇张韵婕
  • 2篇宋小青
  • 2篇李运生
  • 2篇谢文军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资源科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空间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土壤盐分对农业发展和土地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土壤盐碱化会降低耕地质量并造成土地退化,及时了解区域内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很有必要。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局部回归预测方法,其利用主变量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根据空间位置和距离特点,实现主变量的空间扩展。本研究目的即是探索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插值中的可用性,并与多元线性回归和协同克里格作对比来检验其精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所选择的环境变量包括NDVI,高程和距河流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扩展中效果较好,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均方根误差为0.305,相关系数为0.649,决定系数为0.421),该方法降低了协同克里格插值的平滑效应,又比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具有更多的空间细节展示,故本研究认为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较好的土壤盐分插值方法。
吴春生黄翀刘高焕刘庆生
关键词:土壤含盐量地理加权回归环境变量黄河三角洲
基于关键期HJ卫星数据提取无棣县作物种植面积被引量:11
2014年
探讨利用作物关键生育期HJ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区域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快速监测的可行性,旨在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技术。以山东省无棣县为研究区,根据该县作物栽培技术月历为参考选择关键期HJ星遥感数据,通过EVI指数时序数据分析,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了该县主要作物种植空间分布信息提取。结果表明:关键期HJ星EVI指数数据结合SVM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获取该县冬小麦、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面积,总体的面积总量精度超过93%,空间分布精度大于75%;利用关键期影像大大减少了数据处理量,便于可视化感兴趣区的选择,仅利用SVM方法就获得了满足精度要求的作物面积提取结果,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为其他区域利用HJ卫星数据提取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参考。
刘庆生黄翀刘高焕柴思跃褚琳荆鑫
关键词:种植面积
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强度及其演化阶段被引量:27
2013年
地域资源禀赋差异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决定了耕地资源开发强度理应存在结构演化的阶段性。基于粮食生产角度提出了涵盖开发广度、开发深度、开发频度的耕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方法。据此,通过评价分析全国及区域开发强度演化特征,论证了耕地资源开发强度阶段性结构演化假设。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能准确判断耕地资源开发状态;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已基本完成以提高开发广度为主要特点的外延式开发历程,当前正值以提高开发深度为主要特点,同时面临开发频度降低问题的内涵式开发阶段;2004年,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强度为25.064%,区域开发强度及其结构演化差异显著。最后,在明确耕地资源管理政策转型基本导向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差别化的开发强度管控政策。
宋小青欧阳竹柏林川
关键词:耕地资源
1995-2010年山东省粮食单产变化空间分异及均衡增产潜力被引量:27
2013年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GIS空间分析和ESDA方法,对山东省1995-2010年间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农业生态区划,分析山东省粮食均衡增产潜力。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县域粮食单产水平之间的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鲁北和鲁西北平原农业生产基础差,单产增长速度最快;鲁西南平原农业生产基础差,单产增长速度较慢;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农业生产基础好,单产增长速度较慢;②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Global Moran's I值为0.5708,表明单产变化的区域分布并非完全随机,而是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4种集聚类型中,"H-H"类型区和"L-L"类型区占主导,"H-H"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鲁北和鲁西北平原,"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平原、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③全省可划分为4个一级、9个二级均衡增产类型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鲁北和鲁西北平原>鲁中南丘陵>山东半岛>鲁西南平原;总产量增产潜力约为9.50×106t,其中鲁中南丘陵>鲁北和鲁西北平原>鲁西南平原>山东半岛。
柏林川武兰芳宋小青
关键词:粮食单产ESDA空间自相关
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土壤CO_2排放与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被引量:28
2014年
田间定位试验开始于2008年,共设置秸秆还田翻耕(CT+)、无秸秆翻耕(CT-)、秸秆还田免耕(NT+)和无秸秆免耕(NT-)四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2010—2011年度和2012—2013年度两个小麦生长季内土壤CO2排放、土壤DOC含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小麦生长季内土壤CO2排放规律基本一致,从当年小麦出苗到越冬土壤CO2排放量下降,第二年小麦返青后,土壤CO2排放量开始上升,到开花期达到排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直至小麦成熟。各处理2010-2011年、2012—2013年度土壤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CT+246.44、273.94 mg·m-2·h-1,CT-183.54、212.57 mg·m-2·h-1,NT+188.41、200.06 mg·m-2·h-1,NT-179.66、179.10 mg·m-2·h-1。土壤DOC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各处理2010—2011年、2012—2013度年土壤DOC平均含量分别为:CT+0.601、0.467 g·kg-1;CT-0.530、0.377 g·kg-1;NT+0.621、0.544 g·kg-1;NT-0.528、0.402 g·kg-1。方差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CO2排放、DOC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翻耕能增加土壤CO2排放,对DOC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免耕减少土壤CO2排放,对DOC含量无显著影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2排放与DOC含量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O2排放总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DOC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秦越李彬彬武兰芳
关键词:秸秆还田CO2排放溶解性有机碳耕作措施
蚯蚓对土壤微生物及生物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5年
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改善微生境(排粪、作穴、搅动)、提高有机物的表面积、直接取食、携带传播微生物等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和功能.蚯蚓活动形成的大孔隙(洞穴)、中、微空隙(排泄物)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有助于改善微生物微环境,促进其生长和繁殖.蚯蚓还通过取食、粉碎、混合等活动使复杂有机质转变为微生物可利用的形式,增加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的接触面积,促进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对土壤中碳、氮、磷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产生影响,最终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生物肥力.
曹佳王冲皇彦纪丁戈楼屹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养分循环
山东省环渤海平原区粮食产出潜力与技术途径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给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基于山东环渤海平原区目前耕地资源、种植制度及其生产力现状,估算了该区域内30个县(市、区)的粮食产出潜力。结果表明: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具有新增粮食4.034 1×109 kg的潜力,具体技术途径为:①调整种植制度,通过将一年1熟种植棉花调整为小麦/玉米一年2熟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2.364 7×109 kg;②开发利用耕地资源,通过改造治理盐碱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7.755 5×108 kg;③实施均衡增产措施,通过提高现有粮田单产水平可增加粮食产出8.938 5×108 kg。无论是扩大种植面积,还是提高单产,增粮增产潜力较大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核心技术措施是进行洗盐排盐抑制耕层土壤返盐,改土培肥提高中低田地力,筛选配置耐盐作物品种、优化耕作制度,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标准化技术。
武兰芳柏林川欧阳竹王春晶
田菁改良重度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4
2016年
为评价田菁改良重度盐渍化土壤的效果,试验设置4个处理:(1)只种植田菁(T);(2)种植田菁,施用二铵450 kg/hm2(TA);(3)种植田菁,施用磷石膏2250 kg/hm2(TG);(4)不种植田菁的空白处理作对照(CK)。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能够显著促进田菁生长(P<0.05),TG处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较T、TA处理分别增加了14.24%、24.77%和8.32%、12.39%,施用二铵对田菁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种植田菁能够显著降低重度盐渍化土壤含盐量、容重,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水溶性有机质(DOC)含量,及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总孔隙度(P<0.05),TG处理改良效果最大。相关分析表明,盐渍化土壤含盐量、Na+含量、DOC、有机质是维系盐渍化土壤结构的关键性状,降低土壤含盐量、Na+含量,提高DOC、有机质含量是盐渍化土壤改良方向。种植田菁,同时施用磷石膏是一种快速提升重度盐渍化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
谢文军王济世靳祥旭张衍鹏武兰芳欧阳竹
关键词:土壤改良生物量磷石膏含盐量
基于MODIS时序NDVI主要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研究被引量:46
2017年
农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及时、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农作物分布信息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序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物候特征,帮助识别农作物类型,在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选取2014年MOD09Q1时序遥感数据集,以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armonic Analysis of NDVI Time-Series(Hants)滤波重构NDVI时序曲线,通过对比待分像元NDVI时序曲线与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实现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对分类结果进行面积统计和空间分布精度检验:冬小麦、棉花、玉米的面积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8%、95.5%、85.1%,空间匹配总体精度达86.9%。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为该地区农业监测提供技术基础。
郭昱杉刘庆生刘高焕黄翀
关键词:遥感MODIS
2000-2010年辽宁省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研究被引量:43
2015年
为研究2000-2010年辽宁省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原因,提取研究区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三期景观类型,使用马尔柯夫模型的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景观生态分级指数模型计算景观类型转化强度;采用In VEST模型评价生境质量,探究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面积均增加,开发浅海水域形成的养殖用地面积增加最多;2000-2005年、2005-2010年转化强度指数均为负,景观生态级别下降,大量高生态级别的景观向低生态级别转化。景观生境质量指数减少,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降低,生境质量发生退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滨海自然湿地人工化,湿地围垦以及城镇化扩张成为海岸带生态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褚琳黄翀刘庆生刘高焕
关键词:滨海湿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