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10014)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2
相关作者:郝亚光凌文豪黄雪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社会化
  • 3篇生产社会
  • 3篇生产社会化
  • 2篇缘由
  • 2篇农村
  • 2篇小农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养老
  • 1篇养老模式
  • 1篇一元到多元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化小农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新农...
  • 1篇社会主义新农...
  • 1篇农村道路建设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女性化
  • 1篇主义

机构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作者

  • 2篇郝亚光
  • 1篇凌文豪
  • 1篇黄雪丽

传媒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行政事业资产...
  • 1篇中国农村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回应“徐勇命题”:中国农村“两减一增”的缘由——以农业生产社会化为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徐勇教授提出了一个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两减一增'的现象,即土地减少,务农人口和务农时间减少,农产品增加。本文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在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正是生产资料社会化弥补耕地面积之不足,生产过程社会化减少农业劳动之需求,生产产品社会化增加产品总量与种类。
郝亚光
关键词:生产社会化
乡村道路建设社会效应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2年
乡村道路是连接传统与现代文明的重要纽带,是支撑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农村道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关于农村道路的社会效应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与此同时,农村道路建设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对近年来诸多关于农村道路建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村道路建设对社会效应进行归纳,总结出以下四个观点:农业现代化论、收入提高论、社会和谐论、负面影响论。在结论部分对当前的研究提出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关于我国农村道路社会经济意义研究的方向与走势。
郝亚光黄雪丽
关键词:乡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男耕女织到男工女耕:“农业女性化”产生的缘由——以生产社会化为分析视角被引量:18
2012年
当下中国"男工女耕"的现象日益凸显,除了农村妇女素质普遍低于男性、家庭拖累、结构障碍等影响因素外,还有农业生产社会化这一影响因子。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村落常常是小农的整个世界,在与世隔绝的"桃花园"里,过着靠与自然交换的生活。"男耕女织"生产生活模式是其家庭自然分工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分田到户之后,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粮食单产的增加做出巨大贡献;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向非农产业,参与到社会大分工之中。当农村男性劳动力较女性在进城务工后,更容易找到工作,并且平均工资水平较女性高;当生产社会化能够保证家庭妇女顺利完成农业生产时,农村家庭内部进行的劳动力分工,自然倾向选择"男性外出务工、女性留守"的策略。"男工女耕"的模式逐渐代替"男耕女织",农业女性化的现象日渐显现、普遍。
郝亚光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社会化小农生产社会化
从一元到多元: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逻辑——以生产社会化为分析视角被引量:27
2011年
纵观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演变,发现其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生产社会化理论认为,除了生育制度的影响、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外,更重要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因素。即,随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耕地、管理等生产环节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改变着农村家庭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多样的家庭养老需求和供给模式。
凌文豪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生产社会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