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101)
-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6
- 相关作者:蒋建雄易自力肖亮覃静萍谭炎宁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转育籼稻亲本MH63的抗瘟性鉴定被引量:4
- 2005年
- 针对部分杂交稻在生产上不抗病的问题,通过传统选育方法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将转溶菌酶基因水稻中花9号(粳稻)与杂交稻亲本MH63(籼稻)进行杂交和多次回交,以期快速筛选出持久高抗的优良株系,进而配制新的杂交稻组合,获得既抗稻瘟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稻亲本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均明显优于轮回亲本,叶瘟的病情指数降低了39.39,穗颈瘟的发病率降低了10.21%.经病圃筛选和室内分子检测,证明转育后代已携带有溶菌酶基因.现已得到167个综合抗性好且表型趋向于轮回亲本的单株.
- 覃静萍易自力蒋建雄唐忠海
- 关键词:溶菌酶基因转育粳稻籼稻
- 一种提取高质量油菜种子和种皮RNA的方法被引量:5
- 2007年
- 提取高质量的RNA是从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油菜种子和种皮发育的必要条件。现有方法因为油菜种子脂肪、多酚和多糖,难以快速获得完整、高纯度的油菜种子总RNA。本试验针对油菜种子和种皮特点,利用苯酚-氯仿抽提后用无水乙醇沉淀RNA,建立了在油菜种子和种皮中快速提取高质量总RNA的提取方法,电泳分析表明28S rRNA亮度约为18S rRNA的2倍;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介于1.8~2.0之间。用该法分离的RNA,已成功用于RT-PCR、Northern blot分析和基因全长的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 严明理刘忠松官春云陈社员刘显军
- 关键词:RNA提取油菜种子
- 转基因改良水稻抗稻瘟病的策略及其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广泛发生在世界各水稻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由于病原菌致病性的高度分化,使得对稻瘟病很难控制和防治。长期实践证明,培育抗病品种是稻瘟病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外源基因改良稻瘟病抗性已成为一条新途径。现有研究表明,通过某些抗病基因、抗真菌蛋白基因、杀菌肽基因的克隆和转育,可以培育出获得对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水稻品种(系)。
- 谭炎宁易自力蒋建雄覃静萍肖亮
- 关键词:基因改良抗稻瘟病水稻产区广谱抗性子囊菌杀菌肽
- 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多酚差异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以芥菜型自交系黄黑油菜种皮为材料,研究了其多酚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了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样以没食子酸和茶叶儿茶素标准计的多酚含量,发现黄种皮的多酚含量约为黑种皮的90%,显著区别于甘蓝型油菜的10%,因此多酚含量高可能是芥菜型黄籽油菜性状稳定的根本内因。基于香草醛试验,推测黑种皮中含有3-OH的黄烷醇类多酚,而黄种皮中没有。基于加入位移试剂后特征吸收谱带Ⅰ与Ⅱ的位移方向与大小,推测黄酮醇类多酚A环在黄种皮中可能主要为单酚羟基,而在黑种皮中可能主要为邻二酚羟基结构。这种多酚分子的结构差异可能是形成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色泽差异的主要原因。
- 曾盔刘忠松龙桑严明理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种皮色泽多酚紫外-可见光谱
- 应用G418催芽胁迫体系鉴定携带npt-Ⅱ基因的转育水稻纯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G418胁迫条件下转育后代的发芽特性和长根类比率,筛选获得了高抗G418的抗性株系,并进行其npt-Ⅱ基因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育株系如BM-3、BM-10、BM-13具有高发芽率(>90%)、高生根率(>95%)、低死亡率(<10%)和高长根比率(约为90%),经PCR结果发现这些株系内各单株都含有npt-Ⅱ基因及溶菌酶基因,确为转基因纯合体。进一步证实了G418胁迫催芽技术是可行和实用的,对于npt-Ⅱ基因转育纯系的筛选有重要意义。
- 谭炎宁蒋建雄段美娟曾慧杰肖亮覃静萍易自力
- 关键词:G418纯合体
- 转溶菌酶基因籼稻在湖南地区的抗稻瘟病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以转溶菌酶基因粳稻中花9号[ZH9(R)]与几个湖南地区目前生产上有广泛应用价值但感病的籼型杂交稻亲本9311、MH63、288、E32和PA64s进行一次杂交和多次回交转育,从各转育世代中选育出优良的抗病株系,进而配制新的杂交稻组合,以期获得优良杂交稻亲本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各转育后代发病情况均明显轻于对应籼稻亲本;在这5个品种中,MH63要优于其它几个亲本,其转育后代抗性和农艺性状也相对优良,且已基本趋于稳定;田间筛选到的353份优良单株的DNA样中检测到269个阳性样,阳性检出率达76.20%,对应田间的抗性表现,吻合率达94.05%。
- 覃静萍易自力蒋建雄谭炎宁肖亮
- 关键词:稻瘟病溶菌酶基因转育籼稻抗性鉴定
- 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色泽特征的分析化学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以经多代自交选育的芥菜型油菜自交系黄黑籽种皮为材料,采用改进的方法测定了其中可能影响种皮色泽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黑/黄种皮花色素、黑色素和木质素含量之比依次为3.26/1、3.73/1、3.02/1,该3种成分均是种皮色泽差异的特征成分;芥菜型黄种皮多酚含量约是甘蓝型的8倍,表明种皮多酚含量相当高是芥菜型黄籽油菜的显著特征。黑/黄种皮多酚含量之比为1.16/1,但黑皮样对香草醛变红色而黄种皮没有变色,表明黑/黄种皮多酚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
- 曾盔刘忠松严明理曾笑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种皮色泽花色素黑色素
- 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方法的改进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培矮64S和9311两种籼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几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4d的幼胚最适宜作为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受体,其次是来源于幼胚和成熟胚的生长状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以AAM培养基作为共培养培养基,对于农杆菌EHA105(pUb1m)来说,菌液浓度为OD600值=0.8时,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最高.在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过程中,通过负压处理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在愈伤组织浸染后,以含一定浓度的Ca2+和表面活性剂Tween20的溶液处理可明显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
- 王志成易自力蒋建雄覃静萍肖亮
- 关键词:农杆菌籼稻
- 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后代抗瘟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为进一步明确溶菌酶基因回交转育利用对于强优恢复系"明恢63"稻瘟病抗性改良的效果,运用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穗颈瘟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纯系对于稻瘟病的抗谱特性和穗颈瘟抗性。结果表明:回交纯系对所应试的76个菌株中的6~8个感病,稻瘟抗性频率为90%左右,属高抗水平;而轮回亲本"明恢63"对21个菌株感病,抗性频率为72.37%,属中抗水平。穗颈瘟调查分析表明,回交转育纯系比轮回亲本发病率平均降低10%左右,发病指数平均降低15%左右,经T值检验二者在穗颈瘟抗性水平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回交转育纯系抗性评价为抗性(R)级,轮回亲本为中感(MS)级。因此溶菌酶基因的转育利用确能有效拓宽抗谱,提高稻瘟病抗性水平,这些回交转育品系在抗病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 谭炎宁段美娟易自力曾慧杰蒋建雄肖亮覃静萍
- 关键词:溶菌酶基因稻瘟病抗瘟性回交转育明恢63
- 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转化籼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导入籼稻E32、9311、特青、盐恢559等4个栽培品种的愈伤组织中,经筛选与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基因组中.抗病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抗稻瘟病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 王志成易自力蒋建雄覃静萍肖亮储成才
- 关键词:籼稻几丁质酶基因葡聚糖酶基因农杆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