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106)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富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2篇中国戏曲
  • 2篇戏曲
  • 1篇音乐
  • 1篇昭君
  • 1篇中国民间音乐
  • 1篇算命
  • 1篇戏曲形成
  • 1篇民间音乐
  • 1篇考释
  • 1篇故事
  • 1篇表演
  • 1篇表演形式

机构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富琳

传媒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中国音乐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黄钟(武汉音...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戏曲对琉球戏曲形成的影响——以“演故事”为例,兼与日本能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1719年,琉球为迎接中国的册封,在重阳宴上首次表演了琉球戏曲,标志了琉球戏曲的诞生。有关琉球戏曲的形成,日本学界普遍持"日本能影响说"的观点。本文以琉球戏曲最早的两个剧目为例,从如何"演故事"这一表演方法入手,把琉球戏曲的这两个剧目与相关的日本能的剧目进行比较,发现琉球戏曲是通过舞台人物的表演再现故事的发生、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合歌舞、演故事"相同。而日本能存在明显区别,日本能的故事人物不一定上场,故事也不一定在舞台上发生。琉球戏曲是"演故事",而日本能是"说故事"。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琉球戏曲的诞生是受中国戏曲的影响而形成的。
刘富琳
关键词:中国戏曲表演形式
中、日“算命曲”的传承变化
2010年
《算命曲》是日本长崎"清乐"的曲目之一。长崎"清乐"是19世纪初,由金琴江、林德健等人传入日本长崎的中国音乐发展而成,它与我国的民间音乐具有深刻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日本长崎县立长崎图书馆馆藏"明清乐"乐谱资料及我国《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的调查,搜集中、日"算命曲"的曲谱资料,了解它们的传承变化情况,并从曲词的比较,看其之间的联系。
刘富琳
关键词:中国民间音乐
琉球御座乐《送亲亲》《一更里》《相思病》《为学当》考释被引量:1
2011年
御座乐是琉球的宫廷音乐,主要用于宫廷仪式、册封仪式和上江户仪式等场合,所用乐器和音乐都来自中国。1879年,日本废藩置县吞并琉球,琉球王国瓦解,御座乐随之失传。本文以御座乐《送亲亲》《一更里》《相思病》《为学当》保留下的唱词为依据,寻找相同唱词的中国歌曲,对其唱词和音乐进行考释,为琉球御座乐的复原研究提供参考。
刘富琳
中国戏曲《和番》在琉球的传播
2011年
"昭君戏"是我国戏曲的传统剧目之一。根据《通航一览》和《琉球人座乐并躍之图》的记载,《和番》于1764年、1832年琉球"上江户"时表演过,其人物和表演的内容与我国的"昭君戏"相同。《和番》传入琉球后,作为宫廷音乐在琉球宫廷活动和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1879年,日本"废藩置县"吞并琉球,琉球王国瓦解,《和番》随之失传。本文以《和番》剧本资料为基础,比较它与我国"昭君戏"的联系,为琉球复原《和番》提供中国戏曲的参考,同时也为了解明清时期我国戏曲的对外传播提供一则实例。
刘富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