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22)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桂忠谭树华李少菁林琼武周美玉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对虾
  • 3篇遗传分化
  • 3篇线粒体
  • 3篇RAPD
  • 2篇短沟对虾
  • 2篇日本囊对虾
  • 2篇同工酶
  • 2篇片段
  • 2篇线粒体DNA
  • 2篇斑节对虾
  • 2篇RAPD分析
  • 2篇CO
  • 2篇I
  • 1篇养殖
  • 1篇养殖群体
  • 1篇野生群体
  • 1篇片段序列
  • 1篇亲虾
  • 1篇群体遗传结构
  • 1篇种群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王桂忠
  • 5篇李少菁
  • 5篇谭树华
  • 3篇林琼武
  • 2篇方旅平
  • 2篇曹文清
  • 2篇郑连明
  • 2篇林元烧
  • 2篇周美玉
  • 1篇管卫兵
  • 1篇艾春香
  • 1篇陈代斯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Curren...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斑节对虾两个野生亲虾种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RAPD和mtDNA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海南和马来西亚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15个RAPD随机引物共检测到82个位点,海南和马来西亚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75.90%和76.83%,杂合度分别为0.199和0.218,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76和0.288,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16SrRNA基因检测的种内遗传变异较低,马来西亚和海南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11和0,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马来西亚种群比海南种群的遗传变异水平要高得多,且海南种群可能起源于马来西亚种群;进行遗传选育时可考虑引进马来西亚亲虾作为奠基群体。
谭树华王桂忠李少菁
关键词:斑节对虾RAPDRRNA遗传分化
短沟对虾两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RAPD标记技术检测了厦门和汕头沿海2个短沟对虾群体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个10bp引物。共扩增出65条清晰可重复的DNA片段,片断长度为100—2200bp,在2个群体间没有检测到特异的片段。厦门和汕头群体的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87.69%和89.23%,杂合度分别为0.212和0.218,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47和0.2913,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8,FST值为0.004。可见两野生群体种质资源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遗传分化程度很低,可能是同一种群,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谭树华王桂忠林琼武李少菁
关键词:短沟对虾RAPD
斑节对虾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和RAPD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RAPD方法对厦门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9种同工酶共检测到21个座位,其中多态座位13个,多态座位比例为61.90%,预期杂合度0.151,观察杂合度0.120,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208,存在杂合子缺失.经χ2拟合度检验,多数座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未达到随机交配.14个10 bp引物共获得了83个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数为2~11个,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93个座位,其中多态标记数68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1.93%,杂合度为0.246,基因多样性为0.26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97.两种方法均表明该斑节对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可能已有近交衰退发生.
谭树华王桂忠艾春香林琼武李少菁管卫兵
关键词:斑节对虾养殖群体同工酶RAPD
厦门和汕头沿海短沟对虾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化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2002年10月采集的厦门(XM02)和汕头(ST)沿岸短沟对虾野生群体和2003年8月采集的厦门沿岸短沟对虾野生群体(XM03)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分化的研究。共检测了EST、ACP、ALP、MDH、ME、SOD、POD、ADH和LDH等9种酶共23个基因座位。结果表明:3个群体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有效数目(Ae)为1·207-1·244,多态位点百分数(P0·95)为39·13%-43·48%,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H0)为0·1231-0·1494,期望杂合度(He)为0·132-0·1443;XM02、XM03和ST的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041、-0·045、0·181,表明群体内的近交衰退不明显,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尚好。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D)为0·0010-0·0064,基因流(Nm)为18·98-26·57,表明厦门和汕头短沟对虾应属同一群体,推测台湾海峡中部较深水域或东侧的较高温度水域为其越冬和繁殖的场所[动物学报52(2):349-354,2006]。
谭树华王桂忠林琼武李少菁
关键词:短沟对虾同工酶遗传分化
凡纳滨对虾线粒体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被引量:7
2005年
以相应引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tDNA CO I)进行PCR扩增,经过基因重组、转化、克隆、筛选、DNA测序,得到709 bp的碱基片段.碱基组成A、C、G、T含量分别为198 bp(27.93%)、136 bp(19.18%)、129 bp(18.19%)2、46 bp(34.70%).与果蝇(Drosophila yakuba)的mtDNA CO I全序列比对,经分析发现:本实验获得的凡纳滨对虾mtCO I基因片段序列和GenBank上的同种序列(AY264901)都只是基因序列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有41 bp的重叠并可拼接,拼接后的总长为1 515 bp.证明本实验条件下获得的mtCO I基因片段确实来自凡纳滨对虾线粒体DNA,且本实验所用引物具有通用性.
郑连明林元烧曹文清方旅平周美玉王桂忠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线粒体DNACO
日本囊对虾线粒体DNA CO 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以相应引物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tDNA CO I)进行PCR扩增,经过基因重组、转化、克隆、筛选、DNA测序,得到709 bp的碱基片断.碱基组成A、C、G、T含量分别为196bp(27.64%)、129 bp(18.19%)1、34 bp(18.90%)、250 bp(35.26%).与GenBank中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mtD-NA CO I全序列(AF217843)比对,经分析发现:本实验获得的日本囊对虾mtCO I基因片段序列和GenBank上的同种序列(AY264897)都只是该种CO I基因序列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有41 bp的重叠并可拼接,拼接后的总长为1 515 bp.
郑连明曹文清方旅平周美玉陈代斯林元烧王桂忠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线粒体DNACO
中国沿海日本囊对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分化被引量:6
2009年
对中国东南沿海4个日本囊对虾地理群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在获得的467bp序列中,共检测到45个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9.64%。具有10种单倍型,三亚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高(0.900±0.161)。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07~0.0082,其中三亚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为丰富,远高于湛江、北海和海口群体。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0~0.945。结合已报道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NJ分子系统树,中国海域日本囊对虾可分为3支。香港至台湾沿岸所有单倍型聚集为一分支,湛江、海口和北海群体内的所有单倍型聚集成另一分支,两分支分别属于已报道的变种Ⅰ和变种Ⅱ,但三亚群体内的4个单倍型单独聚集成一分支,与前两分支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大(7.95%~8.35%),遗传分化明显,可能为一亲缘关系很远的新种(或变种)。研究结果可为日本囊对虾的资源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参考。
谭树华王桂忠李少菁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遗传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