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8843)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谭学新李波马丽王哲黄巍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颌下
  • 5篇颌下腺
  • 4篇颌下腺细胞
  • 4篇细胞
  • 4篇腺细胞
  • 2篇丝素
  • 2篇体外复合
  • 2篇体外复合培养
  • 2篇下颌
  • 2篇面神经
  • 1篇蛋白膜
  • 1篇导管修复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点
  • 1篇在体
  • 1篇神经导管
  • 1篇神经缺损
  • 1篇神经再生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谭学新
  • 6篇李波
  • 5篇马丽
  • 4篇王哲
  • 3篇李欣宇
  • 3篇黄巍巍
  • 2篇刘焱
  • 2篇刘纯义
  • 2篇易新
  • 1篇何洋洋
  • 1篇刘丽萍
  • 1篇黄丹丹
  • 1篇矫贞涛

传媒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鼠下颌下腺细胞与柞蚕丝素蛋白膜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柞蚕丝素蛋白(antheraea pernyi silkfibroin,ApSF)膜的体外共培养,探讨RSMGs在支架上的形态特征、黏附、增殖及分泌功能。方法:将柞蚕丝素蛋白膜、桑蚕丝素蛋白(bombyx mori silk fibroin,BmSF)膜分别接种SD大鼠的RSMGs进行共培养,并以24孔培养板单独培养的RSMGs作为阴性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抗角蛋白抗体(cytokratin 8,CK8)、淀粉酶抗体(amylase)染色鉴定细胞来源;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生长情况;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率;MTT比色法检测材料上细胞的增殖能力;Amano法测定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细胞支架共培养后下颌下腺细胞的功能。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共培养后的细胞,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K8染色阳性,腺泡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Amylase染色阳性。扫描电镜可见,共培养后ApSF膜上细胞增殖活跃,表面呈现出微绒毛等超微结构,并向支架材料伸出伪足。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支架上锚定的种子细胞数量增多,形态规则。2组支架接种细胞1 h后,RSMGs开始附着于支架上且黏附率差异不显著(P>0.05);4~12 h 2组黏附率逐渐增大,ApSF组较BmSF组更显著(P<0.05);24 h时,95%细胞黏附于2种材料上,2组差异不显著(P>0.05)。MTT提示,RSMGs与ApSF复合培养3、5 d后增殖迅速,第7天时达到峰值;ApSF组的细胞在第3、5和7天增殖速度与BmSF组差异显著(P<0.05),2组细胞增殖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mano法提示,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间的延长,2组淀粉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ApSF组在第3、5、7天时唾液淀粉酶浓度与BmSF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组酶浓度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RSMGs与ApSF复合培养后,可保持细胞表型、增殖分化能力及分泌功能。ApSF对于RSMGs�
刘焱谭学新李波易新刘丽萍
关键词:下颌下腺
颌下腺细胞与丝素-壳聚糖在体内复合培养的动物实验
2011年
目的探讨在丝素一壳聚糖(silk fibroin-chitosan,SFCS)支架上接种颌下腺细胞后,在大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颌下腺的可行性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36只8周龄SD大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取1~3d龄sD大鼠颌下腺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来源鉴定后,将第二代细胞标记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制备成5×10’个/L的颌下腺细胞悬液,将其接种于5mm×5mm×5mm的SFCS上,体外培养1周后将细胞一支架复合物植入实验组,将单纯SFCS支架植入对照组,分别于3、7、14d处死大鼠后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大体观察:植人物表面被膜覆盖,周围组织反应较轻。组织学观察: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逐渐增多,细胞黏附于材料表面或分散在支架内,聚集成集落、呈岛状排列,分泌粉染的细胞外基质。BrdU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3个时间点均存在阳性细胞。细胞角蛋白8(cytokeratin 8,CK-8)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3个时间点均存在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数目逐渐增多。扫描电镜观察:SFCS呈网状结构,植入初期的颌下腺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散在的黏附于SFCS表面或网孔内;随时间延长,颌下腺细胞表面凹凸不平,细胞数目增多,黏附于材料表面并伸出突起,细胞间相互接触。结论利用SFCS支架接种颌下腺细胞后,可在体内构建组织T程化涎腺样结构,为进一步进行组织工程化颌下腺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黄巍巍谭学新李波王哲李欣宇马丽
关键词:颌下腺丝素壳聚糖
四种显微技术观测大鼠颌下腺细胞与丝素-壳聚糖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特点
2012年
目的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丝素-壳聚糖(silk fibroin-chitosan,SFCs)的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为观测、评估种子细胞在三维支架的内部生长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0~8 d龄SD大鼠的颌下腺,对大鼠颌下腺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纯化并传代;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8)及淀粉酶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选取传至第二代的对数生长期的RSMGs作为种子细胞,选取SFCs共混膜(5×5×2)m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结构。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并分别于倒置显微镜、SEM、荧光显微镜和LSCM下观察二者复合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方法简单易行。SEM可以较精确的展示细胞支架复合生长的表面超微结构。经过荧光染料的着色,荧光显微镜和LSCM都可以观察到支架上锚定的种子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核的荧光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孔隙内。LSCM通过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较厚的标本获取图像;并可以通过旋转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的三维剖面或整体结构,得到更为准确的定位信息。结论四种显微技术均可应用于RSMGs与SFCs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观测。LSCM的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荧光染料标记可以较好地获得RSMGs与SFCs复合生长的情况,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刘焱谭学新李波易新矫贞涛何洋洋
关键词:颌下腺显微技术
颌下入路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临床解剖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颌下入路解离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尸体(男女不限)15具(30侧),模拟颌下入路,显露颌下三角区;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解剖分离方法来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结果方法一:无法直视面神经下颌缘支,仅在颌下腺表面可以分离;方法二与方法三均可直视下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但以方法三最为可靠、安全。结论在颈阔肌浅面掀起皮瓣,在下颌骨下缘1.5~2.0cm以下切开颈阔肌,在颈阔肌深面逐层解剖显露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方法较为可靠。
谭学新李波刘纯义马丽
关键词:面神经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与颌下腺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丝素-壳聚糖共混膜(silk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与颌下腺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 RSMG-cell)并传代,将浓度为2.0×104个/ml的第2代颌下腺细胞接种于5mm×5mm×2mm丝素-壳聚糖共混膜上体外复合培养。观察颌下腺细胞附着率和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分别取复合培养1~10d的培养上清液,测定淀粉酶含量。结果颌下腺细胞24h附着率大于90%,生长、增殖情况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复合培养7d的颌下腺细胞在丝素-壳聚糖共混膜上伸展充分,表面有许多分泌颗粒。随着复合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颌下腺细胞与丝素-壳聚糖共混膜复合培养,颌下腺细胞附着、增殖能力及分泌功能良好,丝素-壳聚糖共混膜可以作为颌下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王哲谭学新黄巍巍马丽李欣宇
关键词:颌下腺细胞
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神经电生理变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能。方法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10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将丝素-壳聚糖混合膜制作成神经导管,用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面神经修复段的解剖形态,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随时间推移,兔面神经缺损成功再生。结论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可有效促进兔面神经缺损修复并引导神经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有效地反映神经缺损修复的功能性变化。
谭学新马丽李波王哲刘纯义
关键词:面神经缺损神经再生神经导管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RSGC)的方法与细胞生长的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RSGC,使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细胞角蛋白-8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来源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取第2代RSGC,FDA-PI双色荧光法检测细胞活力,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细胞角蛋白-8染色阳性。倒置显微镜下,细胞主要呈3种形态,为圆形亮细胞、多角形暗细胞、梭形暗细胞。细胞活力>95%,生长曲线表示细胞5d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此方法简便,易操作,获得了大量的RSGC,为颌下腺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颌下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黄巍巍谭学新李波王哲李欣宇马丽黄丹丹
关键词:颌下腺细胞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