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25)
- 作品数:15 被引量:71H指数:7
- 相关作者:许乐仁杨冬梅王开功欧德渊陈红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外源性激素对雄性牛蛙睾丸中肥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解外源性激素对雄性牛蛙生殖器官睾丸的作用,试验将复方甲地孕酮、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注入雄牛蛙体内,饲养牛蛙7 d,用Bouin氏固定液固定,最后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睾丸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睾丸组织的被膜下、睾丸间质和输出小管内;睾丸肥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可见肥大细胞的胞浆中充满紫红色颗粒;接受复方甲地孕酮、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处理的雄性牛蛙,睾丸肥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用丙酸睾酮处理的睾丸肥大细胞数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 姚红艳高登慧欧德渊熊凤兰陈淑平许乐仁
- 关键词:肥大细胞外源性激素
- 牛蛙肥大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外周神经的关系被引量:2
- 2007年
- 杨冬梅许乐仁欧德渊付学智
- 关键词:肥大细胞超微结构外周神经
- 免疫组化法证实牛蛙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
- 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牛蛙的舌、肠和脾以及人食道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首次证实了牛蛙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醇的存在,且单克隆抗体AA1 与牛蛙肥大细胞...
- 杨冬梅许乐仁
- 关键词:牛蛙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
- 文献传递
- 低等脊椎动物血细胞研究概况被引量:8
- 2008年
- 对低等脊椎动物血细胞分类、发生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低等脊椎动物血细胞分红细胞和白细胞2类。其中白细胞又可分为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浆细胞等。有关低等脊椎动物血细胞发生的研究报道较少,并主要集中在鱼类。鱼类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包括胸腺、头肾、体肾、脾脏、肝脏和肠粘膜下层等。血细胞的功能与维持动物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低等脊椎动物的血细胞还具有吞噬、分泌等功能,并参与了机体伤口的修复和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
- 周贤君代应贵王开功许乐仁
- 关键词:鱼类爬行类血细胞
- 两栖类动物肥大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5年
- 文章对两栖类动物,特别是蛙科动物肥大细胞的个体发生、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其与外周神经和某些激素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 杨冬梅欧德渊许乐仁
- 关键词:两栖类动物肥大细胞生物学
- 牛蛙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的证实被引量:8
- 2008年
- 类胰蛋白酶已被作为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标志。为检测蛙科动物肥大细胞胞浆中是否含有类胰蛋白酶,采用了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牛蛙的舌,肠和脾以及人食道鳞癌组织(用作阳性对照)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首次在Bouin氏液固定的牛蛙组织中证实了牛蛙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且单克隆抗体AA1与牛蛙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可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多位于牛蛙肠黏膜固有层,少量见于肠绒毛基底部及舌粘膜下腺体周围,而未见于脾组织中。人食道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研究证实,与人类肥大细胞相似的是牛蛙肥大细胞也含有这种特有的类胰蛋白酶,牛蛙有可能是用作肥大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
- 杨冬梅许乐仁
- 关键词:牛蛙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
- 牛蛙的解剖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0
- 2007年
- 杨冬梅许乐仁谢华兴吴东军
- 关键词:牛蛙组织器官
- 黑斑蛙裂头蚴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对黑斑蛙裂头蚴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方法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供组织学检查。结果特征性的病变包括裂头蚴虫体移行性囊腔性坏死和以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肉芽肿性反应。少数病例中囊腔内裂头蚴虫体的死亡及完全解体和裂头蚴虫体中石灰小体的逸出是本研究的新发现。首次注意到裂头蚴病形成的虫体移行性肉芽肿囊腔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沿着囊腔周围分布并弥漫分布在肉芽肿性病变组织浸润的炎性细胞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中。结论蛙裂头蚴病病变中的肥大细胞反应显然与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有关。
- 许乐仁陈红王开功杨冬梅
- 关键词:黑斑蛙裂头蚴病病理组织学肥大细胞
- 黑斑蛙裂头蚴病病变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反应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黑斑蛙裂头蚴病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进一步认识肥大细胞在裂头蚴病变形成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18只黑斑蛙,逐只检查裂头蚴寄生情况。采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裂头蚴病灶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蛙裂头蚴特征性的病变包括裂头蚴虫体移行性囊腔性坏死和以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肉芽肿性反应。裂头蚴病形成的虫体移行性肉芽肿囊胞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沿囊腔周围分布并弥漫分布在肉芽肿性病变组织中。感染蛙病灶周围肌肉组织中肥大细胞密度(86±15)个/mm2,显著高于未感染蛙(9±3)个/mm2,(P<0.001)。少数病例中囊腔内可见裂头蚴虫体的死亡及完全解体。结论提示了蛙裂头蚴病病变中的肥大细胞反应与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有关并可能参与了机体的抗寄生虫免疫反应。
- 许乐仁陈红王开功
- 关键词:黑斑蛙肥大细胞裂头蚴病病理组织学
- 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学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陈红王开功许乐仁
- 关键词:裂头蚴病流行病学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