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Z004)
-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4
- 相关作者:夏晓丽王常柱蔡伟红杨萍更多>>
-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代际传递、理论延展与政治实验:西方协商民主研究三十年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对自由民主制纠偏而兴起的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代际传递特点,理论研究主题也从民主决策延展到公民参与再到公共治理。近年,协商民主理论逐渐向协商政治实验发展,并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具体的政治操演。厘清当代西方协商民主近三十年发展的基本进路,我们发现,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乌托邦"的批评,目前也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理论架构,不同理论派别之间也存在诸多分歧,但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求突破西方代议民主困境的多种可能出路。作为一种正在发展和完善中的理论,我们不能赋予其太多的民主期待,而应该将其视为对西方民主体制进行补充完善的新探索。这是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态度,也有助于我们在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同时,正确理解与区分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
- 夏晓丽
- 关键词:协商民主代际传递民主决策公民参与公共治理
- 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与民主价值被引量:25
- 2014年
- 城市基层民主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层,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结构为公民参与基层民主创新提供了制度平台,而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价值,也推动着城市基层民主的实际运转,是现代民主在社区微观层面的实现。在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公民利益与权利得到实现,理性协商的公民精神得以培育,现代公民的主体性得到彰显,社区公民组织成长起来,民主不再抽象,不再陌生,而首先在社区范围内成为公民触手可及的真实生活。
- 夏晓丽
-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民精神
- 创新型城市之公共精神成长路径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彰显一种城市公共精神,城市公共精神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精神基石。本文从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的视角考察城市社区公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政治知识储备、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等对城市公共精神成长的影响,以寻求创新型城市公共精神成长的多元路径。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政府和社区组织应承担培育公共精神的责任。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便利的社区服务,创新社区教育手段等方式培育公共精神;社区组织则在培育社区公民参与意识和自治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践层面则应扩大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通过公民"在场"和"出场"等真实的参与行为不断体认和提升公共精神;公民参与实践也有利于化解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个体利益与城市公共利益的冲突;同时公民参与实践也历炼了创新型城市建设所需要的现代理性公民。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公共精神的成长是个系统的长期过程,有赖于国家、政府的制度创新和社区组织及公民个体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 夏晓丽
-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公共精神
- 群体性事件中的公权力价值取向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社会的公权力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的,但由于代理人的自然人属性,某些地方、部门、行业的公权力又具有产生价值取向异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表现出价值取向的异化属性。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异化属性可划分为自大化、本位化、商品化、私利化、怠慢化等五个类型,表现为威权压制、回避"凉办"、妥协掩盖、臆想解决、理性谈判应对等五种形式异化选择。在现实社会中,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异化属性是利益冲突性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产生根源,而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异化选择则是此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更是此类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高发的重要推手。因此,实现公权力从异化选择到应然选择的价值取向回归,是解决群体性事件问题的根本之道。
- 王常柱夏晓丽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L市社区的问卷调查被引量:16
- 2017年
-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公民参与能力是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前提。城市社区治理中构成和影响公民参与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观意识,公民所具备的基本政治知识,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选择等。我们从上述三个维度对L市公民参与能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目前L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能力总体不足,影响了社区治理的实际成效。因此,地方政府应转变传统治理理念,多渠道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建设;同时充分开展公开、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和促进公民参与的实践历练,亦是提升公民参与能力的重要举措。
- 夏晓丽蔡伟红
- 关键词:政治知识利益表达渠道信息公开社会组织
- 公权力尴尬:维稳与维权之间的价值迷失——基于群体性事件中公权力价值取向的研究视角被引量:4
- 2014年
- 现实社会中,公权力既须增进公共利益,也须增进私人利益,既须维护社会稳定即维稳,也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即维权。在群体性事件持续高发的形势下,维稳已成为公权力的重要职能,同时与维权发生着某种关联。在维稳与维权的关联中,当公权力代理人的自然属性与其私利性相遇并结合在一起时,公权力代理人必然迫使公权力做出利己的价值选择,于是形成了公权力尴尬现象。公权力尴尬与群体性事件高度相关,且是群体性事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推手。在公权力尴尬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公权力价值取向。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消解公权力尴尬,进而化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难题。
- 王常柱夏晓丽
- 关键词:公权力维稳维权群体性事件价值迷失
- 20世纪后期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的价值分歧与论争被引量:1
- 2014年
- 复兴于20世纪后期的现代西方公民身份理论交织着自由主义、共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分歧与论争。以批判个体权利至上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为起点,新共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极力挖掘自由正义规则之外的公民德性的现代价值,主张复兴公民责任与义务,倡导公民直接参与公共生活,主张基于社群认同的共同善优先于个体权利,主张培育公民美德,试图构建积极的公民身份理论。三者的争论加大了公民身份理论的内部张力,助推了当下西方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 夏晓丽
- 关键词:公民身份共和主义社群主义个体权利共同善公民德性
- 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形式的创新——基于公民参与的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从公民参与的视角研究社区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我们发现各具特点的选举民主、自治民主、协商民主等都在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中得到真实体现。基层民主形式的创新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授权与公民参与自下而上增权的良性互动。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形式的实践不存在对与错的价值判断,只是在探索过程中的初步经验积累,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其差异化的发展。
- 夏晓丽
- 关键词: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良性互动
- 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厘定
- 2014年
- 在全球化、网络化和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及人们政治参与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参与方式。深刻认识网络政治参与首先应准确把握其概念,网络政治参与是对传统政治参与的新发展,是不同参与动机的普通公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发挥网络的诸多特性试图影响各种类型和层级的政治组织构成、运行及决策的行为。
- 杨萍
-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厘定
- 网络舆论挑战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
- 2017年
- 网络舆论是网民主体的共同意见或言论形成以及其产生影响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网络舆论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蕴,并以其科学技术性、主体互动性、领域全面性、舆论即时性、舆论民意性、影响普遍性等特征,从科学技术、民意判定、舆论应对、和平演变等方面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方面应当突出能力要求,另一方面还应突出如下政治伦理要求: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信仰;树立为民用权、为民谋利的责任意识;突出遵纪守法、庸下能上的管理机制;加强学习科技、学习管控的学习理念。
- 王常柱夏晓丽
- 关键词:网络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