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2009A020700003)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汪勇赵谋明赵强忠曹茜王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单甘酯
  • 5篇稳定性
  • 4篇蒸馏
  • 4篇酯化
  • 4篇磷脂酶A1
  • 4篇分子蒸馏
  • 4篇甘油
  • 3篇酯化制备
  • 3篇ULTRA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大豆油
  • 2篇低聚
  • 2篇油酯
  • 2篇乳浊液
  • 2篇色谱
  • 2篇强酸
  • 2篇相色谱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优化
  • 2篇聚甘油

机构

  • 12篇暨南大学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安捷伦科技有...

作者

  • 10篇汪勇
  • 8篇赵谋明
  • 7篇赵强忠
  • 4篇曹茜
  • 4篇王丽丽
  • 3篇唐书泽
  • 3篇张震
  • 2篇龙肇
  • 2篇张广文
  • 2篇胡长鹰
  • 2篇肖伊莎
  • 2篇刘宁
  • 1篇曾羲
  • 1篇王尔佩
  • 1篇邹玲
  • 1篇黄惠华
  • 1篇欧仕益
  • 1篇马顺
  • 1篇蔡子哲
  • 1篇方敏

传媒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中国油脂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农业机械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7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甘酯对酪蛋白乳浊液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在酪蛋白乳浊液体系中研究了单甘酯用量对乳浊液界面乳化剂浓度、液相蛋白浓度、粒度分布、脂肪部分聚结率及离心乳析率的影响,探讨了单甘酯对酪蛋白乳浊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单甘酯用量的增加,单甘酯在界面膜上的竞争吸附作用增强,界面单甘酯浓度和液相蛋白浓度均逐渐增高;表面积平均直径D(3,2)、体积平均直径D(4,3)、脂肪部分聚结率和离心乳析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单甘酯用量为0.6%时达到最小值,乳浊液稳定性最好。
邝婉湄赵谋明赵强忠
关键词:乳浊液单甘酯酪蛋白稳定性
响应面优化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制备甘油二酯研究
以大豆油脂肪酸和甘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反应制备甘油二酯。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加酶...
王丽丽汪勇曹茜胡长鹰赵谋明黄惠华
关键词:甘油二酯响应面磷脂酶A1酯化
文献传递
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对复原乳稳定性的影响
2013年
研究了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对复原乳的pH值、流变特性、粒径、乳析率和离心沉淀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贮存过程中乳浊液粒径与乳析率、离心沉淀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复原乳的pH值与表观黏度逐渐降低,而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二者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25℃和37℃下贮存在第15天时达到最大值,而55℃下贮存在第7天时达最大值;贮存过程中乳浊液顶部粒径d4,3与乳析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二者均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和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贮存过程中乳浊液底部粒径d4,3与离心沉淀率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二者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7℃时达最大值,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均有所增大。
刘丹龙肇赵谋明赵强忠
关键词:复原乳贮存温度
甘油钠催化大豆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甘油钠催化大豆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甘油钠添加量和底物物质的量比进行了研究,得到选定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175℃、甘油钠添加量(油重)为2.4%、底物物质的量比(大豆油和甘油)为1∶4和甘油解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反应得到的甘油酯混合物中,单甘酯质量分数为53.1%。采用二级分子蒸馏纯化单甘酯产品,粗甘油酯在Ⅰ级分子蒸馏(140℃)除去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在Ⅱ级分子蒸馏(190℃)纯化单甘酯,得到纯度为93.0%的单甘酯产品,单甘酯回收率为96.8%。
张震汪勇蔡子哲王尔佩邹玲
关键词:分子蒸馏单甘酯
固体超强酸催化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酯化与酯交换制备单甘酯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和酯交换制备单甘酯,通过二级分子蒸馏纯化单甘酯。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大豆油30.0 g,大豆油脂肪酸20.0 g,反应温度200℃,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添加量0.26%(占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质量),甘油添加量12.66g和反应时间4.81 h。在最佳条件下,反应得到的甘油酯混合物中,单甘酯含量达到69.82%。甘油酯混合物在Ⅰ级135℃分子蒸馏除去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在Ⅱ级185℃分子蒸馏蒸出单甘酯,得到产品中单甘酯含量为96.54%。
张震曹茜汪勇马顺王丽丽唐书泽
关键词:大豆油固体超强酸单甘酯
磷脂酶Lecitase Ultra的固定化、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固定化酶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DA-201吸附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的效果较好,得到固定化酶的酶活...
刘宁赵谋明汪勇付敏
关键词:固定化大孔树脂红外光谱稳定性
文献传递
响应面优化磷脂酶A1催化酯化制备甘油二酯被引量:3
2010年
以大豆油脂肪酸和甘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制备甘油二酯。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研究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摩尔比值(甘油与脂肪酸摩尔比值)、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加酶量90 U/g,底物摩尔比值2.2,反应时间12 h。最佳条件下平均酯化率81.12%。反应混合液经过静置分层,采用分子蒸馏法除去油层中未反应的游离脂肪酸和副产物甘油单酯,得到甘油二酯产品,产品得率为51.32%,产品甘油二酯含量为72.62%。
王丽丽汪勇曹茜胡长鹰赵谋明黄惠华
关键词:甘油二酯响应面法磷脂酶A1酯化
磷脂酶A_1(Lecitase Ultra)大孔树脂固定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选用9种树脂对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进行固定化,比较得出最适合的固定化载体为D101型号的大孔树脂。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固定化最优的条件为:酶液和树脂液料比1∶1(mL/g),磷酸盐缓冲液pH为6.5,室温下固定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的得到的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为750.0 U/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固定化前后,树脂表面特征的变化。
曹茜汪勇唐书泽
关键词:磷脂酶A1固定化大孔树脂
高温气相色谱分析甘油酯的研究被引量:38
2011年
建立了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油脂样品中脂肪酸和甘油酯含量的方法。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定性定量准确。得到的脂肪酸、单甘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的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范围0.5~20.0 mg/mL内峰面积与被测物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试验表明,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69%~105.78%之间,RSD在0.27%~2.98%之间。用该方法分析各种脂肪酸和甘油酯均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王丽丽汪勇胡长鹰张云
关键词:甘油酯毛细管柱
无水奶油和BL-41的比例对淡奶油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无水奶油和BL-41两种油脂之间不同的比例对淡奶油粒径分布、界面蛋白含量、脂肪部分聚结率及表观粘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L-41比例的不断增大,淡奶油的上层粒径d3,2、脂肪部分聚结率和表观粘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无水奶油∶BL-41为17.5∶17.5时达到最大值,而界面蛋白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在无水奶油∶BL-41为17.5∶17.5时达到最小值。此外,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上层粒径d3,2、脂肪部分聚结率和表观粘度均逐渐增大,而界面蛋白含量则逐渐降低。
徐巨才龙肇赵谋明赵强忠
关键词:粒径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