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111) 作品数:13 被引量:149 H指数:6 相关作者: 李连城 陈明 徐兆师 马有志 傅永福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Evaluation of Putative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Normalization in Soybean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正>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qRT-PCR) data needs to be normalized for its proper inter... Ruibo Hu1, Chengming Fan1, Hongyu Li1, Qingzhu Zhang1, Chentao Lin1,2*, Yongfu Fu1* 1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National Key Facility of Crop Gene Resource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PR China 2Department of Molecular,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90095, USA关键词:SOYBEAN 文献传递 Association of the circadian rhythmic expression of GmCRY1a with a latitudinal cline in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of soybean <正>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flowering time is believed to affect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 The blue ... Qingzhu Zhang1,2,*, Hongyu Li1,*, Rui Li1,*, Ruibo Hu1, Chengming Fan1, Fulu Chen1, Zonghua Wang2, Xu Liu1,Yongfu Fu1,2, and Chentao Lin1,c,2 1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National Key Facility for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关键词:CRYPTOCHROME PHOTOPERIODISM 文献传递 植物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74 2009年 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 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具有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和高通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分析。常规qRT-PCR采用相对定量进行分析,其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稳定内参基因进行校正和标准化。持家基因被广泛用作内参基因,但在所有生理条件下均稳定表达的理想内参基因并不存在。大多数传统内参基因已不能满足qRT-PCR准确定量的要求。基于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和EST数据库并结合qRT-PCR,可以筛选稳定性好的新的内参基因。简要综述了植物qRT-PCR内参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就内参基因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胡瑞波 范成明 傅永福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内参基因 GENORM 基因表达 病毒复制酶基因Nib8和ERF转录因子W17基因枪法共转化小麦 被引量:14 2007年 将对小麦黄花叶病毒表现高抗的复制酶基因Nib8和具有广谱抗病性的ERF基因W17分别构建到单子叶高效组成型表达载体上,采用基因枪共转化法转化到小麦品种扬麦12和扬麦16中,PCR检测共获得Nib8基因的阳性转基因植株42株,W17基因的阳性转基因植株48株,及两个功能基因均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6株。以扬麦12为受体的转化率分别为1.53%(Nib8)、4.87%(W17)和0.42%(Nib8+W17);以扬麦16为受体的转化率分别为2.05%(Nib8)、0.86%(W17)和0.20%(Nib8+W17)。对2个功能基因都呈阳性的6个植株进行Southern blotting分析,进一步证实功能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本研究为获得具有综合抗病性的小麦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刘永伟 徐兆师 杜丽璞 徐惠君 李连城 马有志 陈明关键词:小麦 基因枪 ERF转录因子 复制酶基因 大豆转录因子GmNAC2a基因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NTT(核蛋白筛选系统)从大豆耐盐品种铁丰八号中克隆到1个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GmNAC2a,该基因DNA片段长度为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N端包含1个NAM保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NAC2a属于ATAF亚族,GmNAC2a与花生AhNAC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76.47%.GmNAC2a蛋白经亚细胞定位分析定位于细胞核中.基因表达分析发现,GmNAC2a基因对干旱、高温、低温、高盐、ABA、乙烯等多种胁迫均有响应,其中对乙烯响应最为敏感.研究表明GmNAC2a基因可能作为交叉点,不仅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途径,而且可能参与乙烯相关的生物响应途径. 韩巧玲 曹新有 陈明 陈耀锋 李连城关键词:大豆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大豆(Glycine max)GmDREB5互作蛋白GmGβ1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2008年 从大豆(Glycine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DREB5蛋白73~226位氨基酸区段为诱饵筛选干旱处理的大豆cDNA文库,发现一个互作蛋白含有保守的WD40结构域,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蛋白β亚基分别具有61%和52%的同源性,说明蛋白可能是一类新的大豆G蛋白β亚基,将其定名为GmGβ1。将GmDREB5与GmGβ1共转化酵母菌株AH109,转化的酵母能够在四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SD/trp^-leu^-his^-ade^-)正常生长,而对照不能生长;同时,共转化的酵母能够激活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证明GmGβ1与GmDREB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达特性分析表明,GmGβ1基因受干旱、低温、高盐等胁迫和激素ABA处理的诱导而表达,证明GmGβ1不仅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同时参与对GmDREB5蛋白水平的调控。 于月华 陈明 李连城 徐兆师 刘阳娜 曲延英 曹新有 马有志关键词:大豆 DREB基因 酵母双杂交系统 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焦磷酸化酶基因EdHP1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从抗逆性优良的牧草中挖掘新的耐盐、抗旱基因,进而为作物分子育种提供优良的基因资源,采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克隆了披碱草的焦磷酸化酶基因EdHP1,其全长序列包含2 310 bp,编码770个氨基酸,含有14个跨膜区,是一个典型的膜蛋白,同时包含三个保守区(CS1、CS2和CS3)。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EdHP1与来自大麦等10种高等植物的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同源性大于86%。EdHP1基因的表达受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诱导。功能分析证明,EdHP1基因能够显著提高转基因烟草对干旱、高盐胁迫的抗性,可用于作物的抗逆遗传改良。 董建辉 陈明 徐兆师 张晓科 李连城 马有志关键词:披碱草 抗旱性 耐盐性 大豆抗逆基因GmDREB3启动子的克隆及调控区段分析 被引量:12 2008年 GmDREB3基因能提高转基因烟草和拟南芥的抗逆性。利用SiteFinding-PCR技术,从大豆品种铁丰8号基因组中分离到大豆抗逆基因GmDREB3启动子片段,长度1648bp。该片段富含A/T碱基,还含有TATA-box、低温响应元件MYC及其他顺式元件MYB、CAAT-box等。将该启动子分区段与GUS报告基因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愈伤组织,并进行干旱、高盐、低温等处理,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GUS荧光定量测定分析各区段调控元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干旱和低温的诱导下,该启动子能激活下游GUS基因的表达,在–285~–1117区域存在与低温和干旱应答有关的重要调控元件,在–1464~–1648区域内存在抑制启动子活性的调控元件。由此推断,在逆境条件下通过启动子区域正、负调控元件的共同作用,使GmDREB3基因的表达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 孙啸 董建辉 陈明 徐兆师 叶兴国 李连城 曲延英 马有志关键词: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大豆MIKC型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16 2009年 根据拟南芥的MIKC型MADS—box蛋白序列构建HMM(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在大豆基因组中确定了57个MIKC型MADS-box同源基因。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57个大豆MIKC型MADS-box基因分为14个亚类,而MIKC^+型基因又分为两个进化支。控制花形态建成的ABCDE同源异型基因(如AP1,AG,AP3和PI等)和重要的控制开花时间的基因(如SVP和SOCl)在大豆基因组中表现出多拷贝的特征。MEME和SMART分析表明,大豆和拟南芥MIKC型MADS—box基因具有保守的MADS和K-box基序,还有一些亚类具有特异的基序。MIKC型MADS—box基因结构较为保守,多数基因具有7~8个外显子。本研究得到的MIKC型MADS—box基因为下一步研究大豆花形态建成和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胡瑞波 范成明 李宏宇 林辰涛 傅永福关键词:大豆 核蛋白筛选系统(NTT)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研究植物核蛋白的组成及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利用核蛋白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LS)筛选编码核蛋白的基因,建立了一套快速、省力、低成本的核蛋白筛选系统(nuclear transportation trap,NTT)。通过鉴定发现,将合成的SV40蛋白大T抗原的核定位信号序列插入筛选载体的多克隆位点,转化酵母EGY48,插入核定位信号的筛选载体转化酵母后可以在选择性培养基(SD/His-/Leu-)上生长,而没有插入核定位信号的筛选载体转化酵母后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从而证明此核蛋白筛选系统有效。比较实验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核蛋白筛选系统与已报道的系统相比筛选效率更高。利用此系统从cDNA文库中分离编码核蛋白的基因,对于研究核蛋白的动态组成、了解核蛋白基因在调控细胞发育及其环境胁迫条件下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阳娜 陈明 李连城 张晓科 徐兆师 马有志关键词:核蛋白 核定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