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4-37)

作品数:284 被引量:1,159H指数:14
相关作者:章非敏李琥谢海峰汤春波邱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0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6篇细胞
  • 48篇口腔
  • 20篇下颌
  • 18篇牙周
  • 17篇根管
  • 17篇成骨
  • 16篇氧化锆
  • 16篇干细胞
  • 15篇鳞癌
  • 13篇蛋白
  • 13篇念珠
  • 13篇念珠菌
  • 13篇种植体
  • 13篇激光
  • 12篇上颌
  • 12篇矫治
  • 11篇牙髓
  • 11篇颌面
  • 10篇牙颌
  • 6篇上皮

机构

  • 27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55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东南大学
  • 4篇东台市人民医...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常州市儿童医...
  • 3篇常州市口腔医...
  • 3篇南通市口腔医...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 2篇绍兴市人民医...
  • 2篇南京市第一医...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27篇章非敏
  • 20篇吴煜农
  • 19篇李琥
  • 19篇江宏兵
  • 19篇谢海峰
  • 18篇汤春波
  • 18篇叶金海
  • 17篇邱憬
  • 17篇张怀勤
  • 16篇李怀奇
  • 13篇梅予锋
  • 13篇陈文静
  • 13篇陈晨
  • 12篇魏昕
  • 11篇夏阳
  • 11篇丁旭
  • 10篇马俊青
  • 10篇陈亚明
  • 9篇武和明
  • 8篇宋晓萌

传媒

  • 105篇口腔医学
  • 94篇口腔生物医学
  • 22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上海口腔医学
  • 5篇牙体牙髓牙周...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2017全国...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5篇2018
  • 55篇2017
  • 75篇2016
  • 68篇2015
  • 39篇2014
2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BCT对江苏地区人群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分析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避免在外科手术中损伤下牙槽血管神经束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收集90例(男45例,女45例)江苏地区人群(20-79岁)下颌骨的CBCT数据,将其导入NNT 4.6软件中,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分析性别和左右侧对其位置的影响。结果由近中向远中,下颌神经管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先增大再减小;到下颌骨颊侧的平均距离逐渐增加;两者在男女间和左右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下缘和舌侧的平均距离逐渐减小,在颏孔后2 mm处两者在左侧的平均距离小于右侧(P〈0.05),且前者在女性左侧的平均距离小于男性(P〈0.05)。下颌管距下颌后牙牙根的平均距离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减小,两者在男女间和左右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结论江苏地区人群的下颌神经管到牙槽嵴顶和下颌骨颊侧距离男女相似,且左右对称性较好;到下颌骨下缘和舌侧的距离有性别差异,且左右间不太对称;位置在颏孔远中2 mm后相对恒定,在颏孔后2 mm以内的变化较大。
彭莎莎张昊夏阳马俊青章非敏
关键词:CBCT下颌骨下颌神经管颏孔
椅旁CAD/CAM系统修复失败的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椅旁CAD/CAM系统(CEREC?)全瓷修复病例的失败原因,以期提高临床成功率。方法收集行椅旁CAD/CAM全瓷修复病例资料1 129例,通过临床检查和瓷睿刻生物再造软件,对其中失败病例的修复类型和失败原因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61例失败的椅旁CAD/CAM全瓷修复体,失败率为5.4%。失败病例的修复体类型为,嵌体10例,高嵌体38例,嵌体冠2例,全冠11例。失败形式表现为,修复体折裂33例、修复体失粘结13例、基牙折裂15例。失败原因主要为咬合面瓷层厚度不足、预备体线角过锐,牙体缺损过多,以及基牙预备时抗力、固位设计不佳。结论咬合面瓷层厚度不足是椅旁CAD/CAM全瓷修复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马骏驰李谨曾晓燕胡建
关键词:全瓷修复高嵌体
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患者软硬组织改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分析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的颌骨生长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3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12例;第1组(R组)使用头帽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2组(T组)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3组(C组)为对照组,选择同样条件的初诊检查后未治疗者。3组纳入标准相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4.5°,前牙覆盖≥6 mm,覆≥3 mm,下颌后缩。分别于治疗前后或观察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T组相比,R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唇审美平面距(Ls-E)、下唇审美平面距(Li-E)、上切牙露齿度(U1-Stms)、上颌6到FHp距离(U6-FHp)的减少量△R更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6到CFH距离(U6-CFH)、下颌平面角(SN-MP)、上颌平面角(PP-SN)的增加量更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帽Twin-block矫治器能促进下颌骨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改善上下颌骨关系,改善患者面型。
吕冬顾鑫宇李琥邵胜王震东林汤毅侯伟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
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滕荣林赵宇骁宋晓萌丁旭陈洁浦丽飞吴煜农
关键词:骨量不足
口腔白斑、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及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和...
杨丽群
关键词: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
文献传递
数字化全景片测量江苏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冠根长度的研究
2017年
目的分析总结江苏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冠部和根部的长度,为上颌中切牙的桩冠修复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收集114例(男57例,女57例)江苏地区人群(年龄15~79岁)的数字化全景片,以近远中牙槽嵴顶连线为界,测量上颌中切牙冠部和根部的长度,并分析性别、年龄和左右侧对数值的影响。结果上颌中切牙冠部长度为(9.20±0.27)mm,根部为(12.28±0.31)mm;男性的冠根长度都长于女性(P<0.05),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左右侧和年龄对上颌中切牙冠根长度影响的不大(P>0.05);骨内桩长度达到6~8mm才能满足有效的固位支持。结论江苏地区人群中切牙冠根长度左右对称,在不同年龄组间长度也相似,男性的冠根长度均长于女性。
刘磊秦天牧陈汉帮夏阳刘兴平章非敏
关键词:上颌中切牙桩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矿化诱导14 d后,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BMSCs矿化能力的变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刺激转染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BMSCs,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SA刺激前后过表达HDAC8的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HDAC8过表达组经矿化诱导7 d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经14 d矿化诱导后,HDAC8过表达组茜素红钙结节的着色程度及范围低于空白对照组。TSA刺激的HDAC8过表达组矿化诱导7 d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加刺激组(P<0.05)。结论:HDAC8对大鼠BMSCs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周华傅瑜戈杰周培培江宏兵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估不同参考线处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及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探究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牙冠唇面形态、牙槽骨厚度以及与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位受试者进行CBCT扫描,测量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使用牙周探针法测量上述受试者的牙龈生物型,记录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中切牙唇面形态无明显相关性;上颌中切牙的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为(2.63±0.98)mm,牙龈生物型与该距离无相关性(r=-0.051,P>0.05),27.1%的唇侧骨板部分缺失;牙龈生物型与距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5 mm处唇侧骨板厚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7、0.281(P<0.05)结论 (1)上颌中切牙接近1/3的唇侧骨板伴有部分缺失,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与牙龈生物型无相关性;(2)当患者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完整时,牙龈生物型与唇侧骨板厚度呈正相关。
赵宇骁周延浦丽飞陈洁丁旭宋晓萌滕荣林吴煜农
关键词:CBCT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同期血管化组织瓣修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同期血管化组织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6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综合措施,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根据不同组织瓣修复术,将其分成股前外侧皮瓣组、小腿内侧皮瓣组、前臂皮瓣组及游离腓骨瓣组,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患者体内组织瓣的存活率为95.31%(61/64),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无死亡发生等恶性事件,顺利出院。麻醉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平均动脉血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血管吻合时间、术后皮瓣危象率及术后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吐字发音和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口腔额面部肿瘤类型较多,病情复杂,合理适宜且有针对性的血管化组织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修复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口腔功能恢复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李怀奇叶金海丁旭刘莉武和明
持续性根尖周炎根尖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持续性根尖周炎患牙根尖段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方法:在根尖外科手术过程中采集13例持续性根尖周炎患牙根尖段样本,提取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的总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对DGGE图谱上的条带进行割胶测序。结果:根尖段微生物群落为多菌种组成的细菌群落。但各样本间的相似度不高,菌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从DGGE凝胶上共获得26条可辨认的条带,检出菌种包括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和需氧菌。其中,口腔放线菌属和口腔丙酸菌属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84.6%和61.5%。结论:持续性根尖周炎患牙根尖段微生物群落为由多菌种组成的细菌群落。口腔放线菌属和口腔丙酸菌属有可能是持续性根尖周炎的条件致病菌。
周耀王娟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