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1056)

作品数:12 被引量:303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恒鹏杨桂山金洋黄文钰刘晓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流域
  • 6篇太湖
  • 5篇太湖流域
  • 5篇湖流
  • 4篇水文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污染
  • 4篇径流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面源
  • 3篇面源污染
  • 2篇氮素
  • 2篇地表径流
  • 2篇水文模型
  • 2篇污染特征
  • 2篇分布式水文模...
  • 2篇STREAM
  • 1篇氮素流失
  • 1篇以太
  • 1篇人均国内生产...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李恒鹏
  • 6篇杨桂山
  • 5篇金洋
  • 3篇黄文钰
  • 3篇刘晓玫
  • 3篇李兆富
  • 3篇李燕
  • 2篇李金莲
  • 1篇贺巧宁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被引量:8
2007年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2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扩展。全流域城镇扩展导致年平均地表径流增加1.14×10~8m^3,约为总径流量的2.9%。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导致苏锡常区和浦东浦西区,分别增加了6.01%和3.91%。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沪—苏锡常城市带,1985—2000年间城镇面积增加635.2 km^2,相应径流量增长6.5%。基于单元格网城市化水文效应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37.5%,50%和12.5%。
李燕李恒鹏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
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特征被引量:36
2006年
以太湖上游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面源污染为主子流域和城镇地表径流进行监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域林地、耕地及城镇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2.987±1.582,1.690±0.349,0.019±0.009mg/L;耕地的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9.874±5.146,2.534±2.459,0.185±0.149mg/L;小城镇的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7.729,1.790,0.117mg/L.蠡河流域的面源污染COD、TN和TP负荷量分别为919.9,306.0,13.5t/a.
李恒鹏黄文钰杨桂山刘晓玫
关键词:面源污染土地利用
基于Geodatabase模型的流域水文系统数据组织与实现被引量:11
2005年
简要介绍了构建流域水文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技术支撑,提出应用Geodatabase模型来进行流域数据组织的观点。以Geodatabase为基础,集成流域中各种要素,定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流域数据库。特别是对河流网络,水文数据组织,水文数据建模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其技术流程,为流域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新的思路。
李金莲刘晓玫贺巧宁
关键词:GISGEODATABASE流域河网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被引量:27
2007年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5、1995和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资料,应用区域尺度单元格网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长序列水文模拟,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特征,为流域用地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数.研究显示,自1985年到2000年,太湖流域城镇面积扩展了40.38%,增加量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3.88%.在1980-2000年的雨情下,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4.11%,约为7.56×10~8m^3,最高值为11.76%,约为10.0×10~8m^3.受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影响,产流量增加具有较大区域差异,城镇快速扩展的苏锡常地区和浦东浦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为10.07%和7.03%,最高增量达20%-30%.
李恒鹏杨桂山金洋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径流STREAM
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氮素入湖量模拟研究被引量:39
2007年
以太湖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M/ETM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应用IDRISI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对太湖上游地区进行流域划分,选择代表性小流域进行野外监测,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联系,估算林地、耕地产出径流的面源污染总氮浓度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代表性流域实测参数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思路,开发基于单元格网的面源污染模拟模型,应用1980~2000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校验,模拟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总氮的空间分布及入湖量。研究结果显示,太湖上游地区林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0.778mgL^-1,耕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2.518mgL^-1。模型及参数在太湖上游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验证区径流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3%,总氮输出量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1.6%。应用模型估算太湖上游面源污染总氮入湖量为7632ta^-1,约占总入湖量的40.8%。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总氮输出差异较大,其中耕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为4289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56.20%;林地和城镇用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分别为1849ta^-1和1270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24.22%和16.64%。
李恒鹏杨桂山黄文钰李兆富金洋
关键词:太湖流域面源污染
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湖州市及所辖县市区50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湖州市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长后递减的变化过程,其中有3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人均耕地面积则呈持续递减趋势;耕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拟合的指数方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人均GDP水平下的耕地面积;在人均GDP分别为500~1000元、1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20000元、20000~30000元阶段,湖州市GDP每增加100亿元,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91.41km^2、81.18km^2、12.24km^2、0.77km2、0.01km^2,表明耕地面积占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少,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
李兆富杨桂山
关键词:耕地资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07年
以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选取1985年和2000年的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应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水文模型,模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量与营养盐负荷的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与1985年比较,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城镇用地向耕地扩张,由此导致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79%;城镇用地的TN和TP分别增加467.952t和30.587t,耕地的TN、TP的减少量分别为384.885t和30.112t;林地的TN、TP有少量增加,分别增加了3.437t和0.093t;整个太湖流域的TN、TP分别增加了86.503t,0.568t。受土地利用变化分布特征的影响,苏锡常区、湖西区和浦东浦西区TN、TP负荷量变化最为显著,其城镇用地TN、TP分别增加了37.10%、34.81%和24.3%。
金洋李恒鹏李金莲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径流量
基于单元格网的STREAM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应用——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STREAM模型是基于单元格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利用易于获取的地理信息,揭示气候变化及下垫面改变对水循环的复杂影响。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1999年的26个降水站实测序列和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流域分析方法与空间插值技术建立300m的流域格网信息,并通过BLAISE脚本语言实现STREAM模型与GIS的集成,应用1979-1999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模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1980-1988年模型率定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8,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6,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1989-1999年模型验证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5,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2,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为9.5%。研究证实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流域管理与决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恒鹏王旭强杨桂山金洋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STREAM西苕溪流域水量平衡
太湖上游典型城镇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特征被引量:26
2006年
选择太湖上游典型城镇,在不同临前降雨条件下,对城镇地表径流系统地进行空间采样,分析采样样本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受城镇复杂人类活动的影响,城镇地表径流面源污染输出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针对典型城镇整体的空间采样样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基于样本频率分布特征,统计城镇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浓度,其中COD为7.729(7.299,8.184)mg.L-1,TN和TP分别为1.790(1.752,1.829)mg.L-1和0.117(0.107,0.129)mg.L-1。对不同临前降雨条件下、不同用地类型的样本分别进行统计,获得不同临前降雨条件、不同城镇用地类型的地表径流面源污染浓度统计特征,证实了临前降雨条件、城镇用地类型对城镇地表径流面源污染输出有较大影响。
李恒鹏黄文钰杨桂山李兆富
关键词:面源污染径流
SPOT5影像纹理特征提取与土地利用信息识别方法被引量:43
2006年
本文以太湖流域西苕溪上游安吉地区SPOT5影像600像元×600像元为试验区,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对SPOT5影像进行数据压缩和几何信息增强,再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影像进行滤波和噪音处理,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高分辨率图像的纹理信息进行分析,以对比度和熵为统计指标,确定对比度和熵的最佳阈值,进行边界匹配和图像的分割,将此分割结果与NDVI阈值法分类结果进行叠合,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将纹理分析方法应用于图像分类中可区分光谱混淆的地物,光谱与纹理特征结合得到的分类精度高于单纯依靠光谱特征进行分类和单纯依靠纹理分类的分类精度。
李金莲刘晓玫李恒鹏
关键词:纹理分析小波变换灰度共生矩阵阈值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