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Z061)
-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锋郭哲张长立祝天智白现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的开拓者——夏书章先生行政管理思想述论被引量:4
- 2015年
- 夏书章的名字与中国行政管理学紧密相联。作为新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夏书章力主倡导中国行政管理学的恢复与重建,在学科体系、师资队伍、专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尤其行政管理学研究方面,以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为主题,以构建系统的行政学研究体系为核心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联系实际为主要研究方法,建构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科体系,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 王锋郭哲
- 人的解放与边界意识被引量:1
- 2013年
- 实现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承担的神圣使命。然而,解放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解放是解放的第一步,也是人的解放的基础。当代政治范式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性转变,为人的全面解放提供了现实条件。当代中国由于历时性向共时性的转变,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道德使命过程中,执政党与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边界意识,即必须恪守权力行为的边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
- 王锋
- 合作治理中的道德能力被引量:6
- 2017年
- 合作治理要求多元治理主体具有与治理复杂公共事务相应的治理能力,而道德能力则是治理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后工业社会复杂性的日益增长以及服务关系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内在地要求唤醒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能力。这就需要公共管理者在处理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时,要有相应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及道德行动能力。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能力必须通过制度重构来实现,这即是说,通过道德的制度设置使得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能力及道德感得以唤醒,并成为其普遍的行动范式,这就要通过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改变其生活秩序与心灵秩序,而制度重构对公共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生活秩序与心灵秩序同构的过程。
- 王锋
- 关键词:道德能力效果论
- 论平等作为我国的核心价值
- 2016年
- 核心价值不同于基本价值,二者往往被混淆。基本价值不是惟一的,而核心价值只能是一个。以平等作为我国的核心价值是由于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现实所决定的。多元利益主体能够承认的共识性价值就在于相互平等。以平等作为我国的核心价值还在于对外交往的需要。要致力于构建不同于西方的新的世界秩序,就必须有明确的价值目标,以平等为国家的核心价值指号,无疑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能具有更强的号召力。以平等作为我国的核心价值还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因而,我们需要以平等为核心价值进行自觉的建构,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 王锋杨刘秀子
- 关键词:社会分层对外交往社会性质
- 合作制组织为社会治理增活力被引量:1
- 2017年
- 从管理到治理反映了人类在公共事务方面取得的巨大变化。合作治理则回答了后工业社会公共管理主体如何治理的问题。合作治理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治理形式,意味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载体——合作制组织,才能使合作愿景变为现实。
- 王锋杨刘秀子
- 关键词:社会治理
- 合作治理中的组织边界被引量:16
- 2015年
- 组织通过边界将自己与环境以及其他组织明确区别开来。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边界使组织之间壁垒森严,等级秩序分明,而合作治理的出现则使组织边界发生了变化。合作治理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组织边界的模糊化,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之间不再是壁垒森严,而是日益呈现出相互渗透的趋势。但是边界的模糊化并不意味着组织边界完全消失于无形,至少组织的边界形态发生了变化。组织变得更灵活、更积极、更主动、更具有适应性,这样,组织边界就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说物理边界、有形的边界可以改变,但作为一个组织,无形的、心理上的边界并不会消失。
- 王锋
- 关键词:无边界组织
- 合作制组织建设与治理方式变革被引量:5
- 2016年
- 从管理到治理反映了人类在管理公共事务方面的巨大变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标示出公共管理关系的变化,但多元治理主体只表明政府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它并没有说明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方式。合作治理则回答了后工业社会公共管理主体如何治理的问题。而合作治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形式,意味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才能使合作变为现实。合作制组织的网络式结构、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的开放性以及差异性原则向我们展示出其可能的图景。在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合作治理过程中,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合作制组织建设来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
- 王锋
- 关键词:社会治理
- 试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性实现的困境及启示被引量:3
- 2018年
-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性考量的两个主要维度分别是供给和需求。在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性的过程中,将面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平衡、人才队伍基础薄弱、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尚不完善等困境。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念转变、制度设计、人才匹配、执行监督等方面来应对各种挑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昭示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精准契合;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及时嵌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元素。
- 李诺张长立
- 关键词:公共物品
- 公共管理中的他者被引量:5
- 2016年
- 他者与自我相对而言。只有承认公共管理是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的主体时,他者才有意义。公共管理所面对的他者首先是既定的制度、习惯以及伦理道德等,这构成他们行动的背景性框架。而当公共管理在既定的背景下开展行动时,他所服务的对象构成另一层面的他者。公共管理所面对的他者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在场者又是不在场者。后工业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使得这种不在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网络技术的普及又为众多不在场成为在场者提供了技术上的坚实基础。但这种技术基础只是为旁观者成为在场者提供了可能。要使旁观者从不在场变成在场者,从参与者变为行动者,更重要的来自于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及其基础上的制度重构。
- 王锋
- 关键词:公共管理自我他者不在场在场
- 行政精神的历史类型被引量:1
- 2014年
- 行政精神是技术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根据科学精神与价值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构成,可以把行政精神划分为经验性的行政精神、理性化的行政精神及超理性的行政精神三种基本类型。经验性的行政精神既不体现出人们共享的社会价值及政治价值,也没有科学的行政方法及途径,它立足于个人经验来处理社会事务。在这种初级形式的行政精神中,一切都处于混沌未分的状态,行政精神的理性化及价值性都还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在事实与价值二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化行政精神,把行政当作一种科学及技术而得以片面发展,并且在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化的过程中孕育出公共行政的科学精神、专业精神,理性化的行政精神由此得到充分展开。超理性的行政精神适应服务行政的历史性要求,是价值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并且在行政实践中得到充分呈现。
- 王锋
- 关键词:行政精神历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