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034y14)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3
相关作者:曾炳芳王金武郭尚春范存义赵炳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人骨形态发生...
  • 3篇重组人骨形态...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固定术
  • 2篇药物
  • 2篇药物载体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重组人骨形态...
  • 2篇肱骨
  • 2篇肱骨近端
  • 2篇肱骨近端粉碎...
  • 2篇微创
  • 2篇近端
  • 2篇粉碎性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王金武
  • 7篇曾炳芳
  • 5篇范存义
  • 5篇郭尚春
  • 3篇孙贵新
  • 3篇倪伟峰
  • 3篇赵炳辉
  • 2篇谭瑞珍
  • 1篇高洪
  • 1篇罗从风
  • 1篇罗丛风
  • 1篇陈桂珠
  • 1篇孙玉强
  • 1篇于晓雯
  • 1篇王赤宇
  • 1篇翟伟韬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上海护理
  • 1篇2007年上...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探讨生物活性接骨板研制的动物实验模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生物活性接骨板修复骨折和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为研制不同强度的生物活性接骨板、观察骨折和骨缺损修复的机制提供实验对象。方法通过观察2.0cm兔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2.0cm兔胫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以及2.0cm兔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比较三种不同动物实验模型在兔节段性骨折和缺损实验修复中的大体标本及其术后4周的X线图片,了解三种动物实验模型在生物活性接骨板研制中的优缺点。结果2.0cm兔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组及2.0cm兔胫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组术后均出现固定石膏脱落,生物活性接骨板断裂,骨折和缺损部位移位等现象;而2.0cm兔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组术后4周X片发现生物活性接骨板的固定和复位良好,并且有骨痂形成。结论2.0cm兔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较好地模拟人体骨折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可能是研制生物活性接骨板的最佳动物实验模型之一。
郭尚春王金武范存义孙贵新赵炳辉曾炳芳李雪松刘啸
关键词:骨缺损骨折动物模型
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护理被引量:2
2006年
陈桂珠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微创内固定老年患者护理
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DL-乳酸接骨板修复骨折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利用可吸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DL-乳酸(PDLLA)接骨板作为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载体,通过体内活性实验来评估其固定骨折及修复缺损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制成双侧尺骨中段2.5mm骨及骨膜缺损模型,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PDLLA接骨板固定。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于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骨折与缺损的修复情况,以及固定效果与体内降解情况。结果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及X线片检查示两种生物活性接骨板均固定牢固,骨折端无移位,对位、对线良好。结合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术后8周,7只动物实验侧骨折及缺损区获得骨折修复,2只动物对照侧存在较少量骨痂相连,其余动物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术后12周,8只动物两种不同方法固定的骨折及缺损区均获得修复,但实验组固定板材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同时期内实验组骨小梁的生成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合rhBMP-2的可吸收PDLLA接骨板生物相容性好,对X线等成像检查无干扰,并具有良好骨诱导性和骨缺损修复能力,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王金武郭尚春孙贵新谭瑞珍赵炳辉范存义倪伟峰曾炳芳李雪松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骨折愈合药物载体
复合rhBMP-2聚-DL-乳酸接骨板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以聚-DL-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LA)为载体复合rhBMP-2接骨板的制备,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rhBMP-2以0.05mg/板与PDLLA真空负压抽吸复合,制备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新西兰大白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3.0±0.5)kg。制备双侧尺骨中段2.5mm骨及骨膜缺损模型。取右侧为实验组(n=32),采用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固定尺骨骨折处;左侧为对照组(n=32),采用普通PDLLA接骨板固定。于术后2、4、8和12周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与普通PDLLA接骨板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孔隙率为90%,孔径150μm,拉伸强度>50MPa,三点抗弯强度>90MPa,特性黏度1.6dL/g(氯仿溶剂)。动物切口均于1~2周Ⅰ期愈合,动物饮食及活动恢复正常,无肢体活动受限及跛行。两种接骨板均固定牢固,骨折端无移位,材料逐步降解,实验组接骨板降解较对照组快。X线片:实验组术后2、4、8及12周骨折修复的X线阻射密度值分别为39.22±2.48、48.79±1.26、63.78±1.78及78.60±1.25;对照组分别为33.83±1.13、41.28±1.25、55.23±0.68及66.54±1.33,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接骨板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4、8及12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106%±0.015%、0.292%±0.019%、0.457%±0.048%及0.601%±0.037%;对照组分别为0、0.193%±0.019%、0.339%±0.029%及0.574%±0.047%;不同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生物相容性良好,较之普通PDLLA接骨板具有更良好骨诱导性和骨折修复能力。
郭尚春王金武范存义倪伟峰曾炳芳李雪松
关键词:RHBMP-2生物相容性
双钢板结合经皮微创置入技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48
2006年
目的研究双钢板结合经皮微创置入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月收治23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9例,均采用小切口,术中先利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牵引和点状复位钳间接复位技术恢复膝关节的力学轴线,待恢复关节面平整后植骨,采用双钢板结合经皮微创置入技术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2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临床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2.6周,X线片检查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无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膝关节屈曲125°~135°(平均128.5°)。膝关节功能采用Iowa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对于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结合经皮微创置入技术进行内固定,既能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过分破坏,又能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二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是恢复患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王金武高洪王赤宇章■罗从风曾炳芳
关键词:胫骨平台双钢板微创
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聚-DL-乳酸接骨板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研究以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为载体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
王金武郭尚春范存义倪伟峰曾炳芳李雪松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相容性
文献传递
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接骨板修复骨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可吸收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接骨板作为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载体,通过体内活性实验来评估其对骨折固定与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
王金武郭尚春孙贵新谭瑞珍赵炳辉范存义曾炳芳李雪松刘啸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聚-DL-乳酸骨折固定术药物载体
文献传递
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探讨AOLPHP(lockingproximalhumerusplate,LPHP)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尽量暴露范围小的切口,应用AOLPHP锁定钢板进行可靠的内固定,对伴有肱骨头松质骨压缩缺损的患者同期进行植骨,对于伴有肩袖损伤的患者通过LPHP锁定钢板上定位孔利用胸骨缝线进行缝合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第1d即逐步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肱骨大结节均无移位,1例患者肱骨小结节轻度移位,但终获愈合,肩关节功能优16例,良8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3%。[结论]对于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早期恢复其肱骨近端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是恢复患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王金武罗丛风孙玉强翟伟韬于晓雯曾炳芳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肩关节功能锻炼肱骨大结节解剖学结构患肢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