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49-2000)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1
- 相关作者:魏宝涛宋炳辉吕灿叶立文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文艺报》(1982—1984)与“社会主义新人”塑造
- 2016年
-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中的思想渊源,其中就包括马、恩、列、斯等人的讲话、发言和相关阐释。这充分体现出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有关人物形象塑造的探讨要早于新人形象的探讨,这是符合相关问题阐释的普遍逻辑的。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 魏宝涛
- 关键词:《文艺报》社会主义新人新人形象银幕形象国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
- 《文艺报》与“十七年”大众读者批评舆论建构
- 2012年
-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参与了读者批评舆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文艺报》建构人民大众读者批评空间的历史角色表现为:读者身份引入和存在的潜在策略需要;"双百"方针推广、整风运动和"反右派"等斗争中,《文艺报》积极建构人民大众读者批评空间,彰显权威建构批评规范及制造文化认同的媒介价值观。
- 魏宝涛
- 关键词:《文艺报》媒介建构文化认同
- 《文艺报》(1981-1988)与新时期“文艺家职责”观念演进
- 2016年
-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重新回顾习总书记提倡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讲话,还是会让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群情振奋。习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说起,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 魏宝涛
- 关键词:文艺家《文艺报》文艺工作者演进总书记
- 在“媒介、社会与文化”场景中观照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以《文艺报》为中心
- 2017年
-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紧密关联,从媒介、文化与社会的场景来观照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能够不断拓展学术界的认识和理解。文章提出并分析了文学批评资料文献整理的学术意义,其中的跨学科交叉视角研究是此种多维挖掘研究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以媒介阐释学、媒介生态学为中心多视角观照当代文学批评的可能与限度问题。
- 魏宝涛王爽
- 关键词:《文艺报》当代文学批评跨学科交叉
- 20世纪下半期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弱势民族文学在当代中国的译介,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的延续,又在选择和评价上显示了与现代时期不尽相同的特点,它与西方强势文学相对应,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发挥了独特的文化功能。
- 宋炳辉吕灿
- 关键词:译介
- 祛魅现代性与重写文学史——论以道家文化为中心的文学谱系学被引量:1
- 2011年
- 就当前文学史写作对道家文化的研究来说,最大的一个问题乃是文学史家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手段上的本末倒置。对道家文化的文学谱系学描述这一研究手段,自199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凌驾于祛魅现代性神话这一研究目标之上。既然历史真实在文学史家的叙述中无迹可寻,那么何妨在发扬道家文化对现代性神话的祛魅功能上大做文章?假若当今的文学史家,不再过度拘泥于对文学谱系这一类所谓"历史真实"的叙述,而是将自己投身于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在秉承道家文化的怀疑和否定精神前提下,方有可能真正实现对既往文学史神话的祛魅与重写。
- 叶立文
- 关键词:道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