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3B01)

作品数:17 被引量:397H指数:9
相关作者:徐新良刘洛葛亚宁张学霞蔡红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遥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耕地
  • 3篇GA
  • 3篇草地
  • 3篇草地退化
  • 2篇遥感监测
  • 2篇时空演变特征
  • 2篇气候变化背景
  • 2篇气温
  • 2篇降水
  • 2篇耕地变化
  • 2篇分布数据
  • 2篇高寒草甸
  • 2篇草甸
  • 1篇地理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3篇徐新良
  • 7篇刘洛
  • 2篇张学霞
  • 2篇肖桐
  • 2篇蔡红艳
  • 2篇郭腾蛟
  • 2篇葛亚宁
  • 1篇刘纪远
  • 1篇赵晓丽
  • 1篇张增祥
  • 1篇徐进勇
  • 1篇王召海
  • 1篇张超
  • 1篇王靓
  • 1篇闵稀碧
  • 1篇翟俊
  • 1篇邵全琴
  • 1篇齐永青
  • 1篇易玲
  • 1篇温庆可

传媒

  • 4篇地理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1篇森林工程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田熟制资源地理分布数据被引量:3
2014年
多熟种植是中国农业种植制度的重要特征和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中国农田熟制资源地理分布数据(CropSysChina)是基于DEM数据、土壤数据、耕地分布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由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IIASA(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共同研发的GAEZ模型估算获得的。该数据包括灌溉和雨养两种情景下1960-2010年的逐年代中国农田潜在熟制空间分布数据。该数据有效反映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田熟制的时空差异,是掌握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状况、挖掘农业生产潜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数据和基础性数据。
徐新良刘洛
关键词:农田熟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被引量:3
2014年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发展、涵养水源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在季节性过度放牧和开矿采金等人为干扰因素,以及气候暖干化和鼠虫害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明显。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GLD_Tibet)是基于连续时间序列的AVHRR-NDVI数据和SPOT-NDVI数据,采用Sense趋势度和Mann-Kendall变化趋势检验的方法获取的。该数据集包括1991-2000年和2001-2012年两期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类型空间分布数据,有效反映了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空间差异,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影响下的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时空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靓徐新良刘洛
关键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空间数据
近30年东北亚南北样带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东北亚南北样带为研究区,基于NCDC气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分析法,对近30 a来东北亚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980~2010年,样带温度变化整体以升温态势为主,1996年后进入偏暖阶段,显著升温区年升温速率在0.05℃/a以上。降水变化整体表现为南减北增的空间分异格局,南部在1999年后进入偏少阶段,北部在2004年后进入偏多阶段,降水显著减少区,年降水量减少速率在5 mm/a以上;降水显著增加区,年降水量增加速率在5 mm/a以上。
徐新良赵美燕刘洛郭腾蛟
关键词:东北亚气温降水气候变化
中国乔木林碳储量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35年间的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分树种、分龄组的生物量—蓄积量拟合模型法,估算第一至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中国乔木林碳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林对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截止2008年我国乔木林碳储量已达60.9亿t,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较大,乔木林碳储量自第二次清查起呈稳步增长趋势。第七次清查结束,乔木林碳密度比20世纪70年代初增长了3.55 t/hm2,人工林碳储量达10.3亿t,占乔木林总量近17%,造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贡献显著。各龄组人工林面积、蓄积量以及碳储量亦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总体来讲,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在稳步增加,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固碳潜力巨大,乔木林的碳汇效益正在进一步提高和增强。
李妍徐新良张超
关键词:乔木林人工林碳储量碳密度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地理分布数据
2014年
近2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部分地区冬闲田的面积呈明显增长态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地理分布数据(WFL_MLYR)是利用长时间序列SPOT NDVI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空间分布和农作物在出苗期和成熟期NDVI变化特征,基于NDVI动态阈值法提取的。该数据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2007年农作物收获时间、2008年农作物播种时间以及2007-2008年冬闲田闲置时间。该数据是掌握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状况,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科学、合理及高效利用冬闲田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数据和基础性数据。
徐新良翟孟源刘洛
关键词:冬闲田遥感监测
三江源高寒草甸典型坡面草地退化特征综合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揭示坡面草甸退化梯度所处不同位置下土壤侵蚀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明晰坡面草地因人为载畜破坏发生退化后,自然侵蚀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坡面上与137 Cs比活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轻度退化与中度退化差异较小,中度退化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极度退化高于重度退化的分布特征(P<0.05);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下降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具有不同的坡面运移特征;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因退化梯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寒草甸退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递增,相应的土壤田间持水量表现为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降低。
肖桐邵全琴孙文义齐永青
关键词: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土壤侵蚀
城市扩展研究的主要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8
2014年
城市扩展是现阶段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它的时空特征、驱动机制、模拟和预测方法以及环境效益等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文章对城市扩展的研究体系、研究方法和尺度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城市扩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1)目前城市扩展的研究已经形成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局面,各学科为城市扩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方法支撑,但理论探索相对缺乏;(2)目前元胞自动机和分形理论在城市扩展的研究中应用较多,引入其他有效的数理方法深化城市扩展研究非常必要;(3)尺度在城市扩展研究中非常重要,慎重选择时空粒度能更好的反映和揭示城市扩展的特征和规律;(4)我国对城市扩展的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借鉴国外的居多,结合中国城市化实际进行理论探索,并深入对全国范围城市扩展特征和规律的全面认识,是中国未来城市扩展研究的重要方向。
徐新良赵美艳闵稀碧
关键词:研究方法
中国沿海不透水地表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海岸带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由于其便利的交通环境使得人类对该区域的利用程度逐渐增强。同时海岸带地区也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是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和过渡带,长期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势必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遥感获取的区域不透水地表分布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内不透水地表面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分析海岸带10km缓冲区内不透水地表扩展与生态用地之间的占补关系发现:(1)2000-2008年,中国海岸带不透水地表面积持续增加,与经济和人口要素呈正相关关系。总体来看,相比人口密度,沿海各县GDP密度与区域地表不透水率具有更好的相关性。9年间,沿海地区GDP密度明显提升,沿海各县平均增加了2986.8万元/km^2。人口密度平均增加了181人/km^2;(2)从2000-2008年,中国海岸带不透水地表的扩展包括新增不透水地表和不透水率增加。新增不透水地表主要以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为主。不透水地表的扩展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制约,例如地形、海拔、坡度等因素;(3)本研究选取的七个典型区海岸带不透水地表扩展均以占用耕地为主,但在不同缓冲区范围内,不透水地表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点。南部的三个典型区(北部湾、海峡西岸、珠三角)海岸带不透水地表的扩展占用生态用地强度高于北部三个典型区(京津唐、辽东湾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这主要由于这些区域生态用地面积比例较高而引起。在未来的海岸带保护与开发规划中,应综合考虑生态本底的区域差异,进而寻求更合理的生态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
翟俊肖桐杨旻孙晨曦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用地
1990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对土地利用影响的风险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在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灾害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199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台风灾害风险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在台风灾害危险性方面,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空间差异较大,灾次指数呈明显的带状特征,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台湾、广东省、福建省沿海地区,受灾次数在50次以上。在台风风险性方面,上海、杭州、南京、福州和广州等城市及周边县区,由于建设用地高度集中,风险指数高达1.0以上。在1990-2000以及2000-2008年间,由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风险指数变化较为显著。其中风险指数增高的地区多为林、草地转为居民地、建设用地和耕地,而风险指数降低的地区,多数为耕地转成林、草地。
郭腾蛟徐新良王召海
关键词:台风灾害土地利用风险评估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被引量:145
2014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各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和生态退耕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的耕地面积在持续减少。对中国耕地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其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的把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对于研究区域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在中国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动态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对中国1987年到2010年的耕地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中国近30 a来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自1987年以来,中国原有耕地不断减少,北方地区为主的新垦耕地持续增加。以2000年为转折点,1987年到2000年耕地总面积略有增加,2000年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逐步减少,近30 a间,耕地总量相对稳定。比较而言,2000年以前的耕地增加速度明显高于2000年以后的耕地减少速度。到2010年全国耕地总面积呈南减北增、减少速率最快的区域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增加速率最快的区域集中在新疆、黑龙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持续强烈并有加强趋势,生态建设占用耕地是生态脆弱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对耕地的占用比例仅次于建设用地。对草地、林地的开垦是全国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对未利用土地的占用有增强趋势,近年来,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甚至是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被改造成耕地,同时也会带来区域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尤应慎重。
赵晓丽张增祥汪潇左丽君刘斌易玲徐进勇温庆可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耕地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