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075)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果陈炎辉苏惠丽伍文俊张在杰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污泥
  • 8篇坡地
  • 7篇模拟降雨
  • 7篇降雨
  • 6篇施用
  • 6篇红壤
  • 4篇施用方式
  • 4篇红壤坡地
  • 4篇赤红壤
  • 4篇赤红壤坡地
  • 3篇径流
  • 2篇氮素
  • 2篇施用量
  • 2篇酸性土
  • 2篇坡度
  • 2篇污泥农用
  • 2篇磷素
  • 1篇地表径流
  • 1篇砂质
  • 1篇水土

机构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8篇陈炎辉
  • 8篇王果
  • 2篇苏惠丽
  • 1篇张在杰
  • 1篇伍文俊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用方式对赤红壤坡地上污泥铜随径流迁移的影响
2010年
研究了以撒施、撒施+草和穴施方式施用于赤红壤坡地上污泥中的Cu在人工降雨条件下随径流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污泥撒施后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混匀样总Cu(MTCu)、静置样总Cu(STCu)、颗粒态总Cu(TPCu)、悬浮态总Cu(TSCu)和可溶性总Cu(TDCu)浓度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其中MTCu、STCu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分别为1674.9μg·L-1、105.4μg·L-1和21.59mg·m-2、1.32mg·m-2,分别是穴施和撒施+草对应峰值的4.2~13.7倍和5.4~24.9倍;此后Cu浓度和流失量均逐渐降低。与撒施相比,撒施+草径流中各形态Cu浓度和流失量削减率可分别达72.8%~91.7%和91.4%~97.1%,穴施对应削减率则可分别达78.2%~89.9%和68.6%~82.9%。撒施、撒施+草和穴施MTCu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83%、0.03%和0.26%,穴施和撒施+草均可有效防止污泥Cu的流失,但以撒施+草效果最好。颗粒相Cu是Cu流失的重要形式。
陈炎辉黄瑞卿王果肖振林陈明华陈文祥柴鹏
关键词:赤红壤污泥农用施用方式模拟降雨坡地
干污泥和堆肥污泥施用于红壤中N素的释放特性
2014年
在红壤自然状况下,模拟了施肥沟,对红壤不同污泥施肥处理的N素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干污泥配比在10%~20%时,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累计释放量分别为:25.71%~33.48%,9.57%~14.85%和4.08%~7.65%。堆肥污泥配比在20%~33%时,其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3.55%~15.65%,2.03%~4.23%和3.11%~5.37%。干污泥处理的释放量大于堆肥污泥处理的释放量,释放过程变化较堆肥污泥剧烈,铵态氮和硝态氮均有明显峰值,铵态氮最大含量532.98±10mg/kg,释放量最大达10.95%;硝态氮含量最大为149.2±14mg/kg,释放量最大时为3.32%。无论是从氮的肥效角度,还是氮释放的环境风险角度考虑,污泥堆肥处理后施肥方式均优于干污泥处理施肥方式。
拜得珍
关键词:红壤
不同施用方式下酸性土坡地污泥磷素随径流迁移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野外原位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以撒施和穴施施用于酸性赤红壤坡地上的污泥磷在人工降雨条件下,随径流的迁移情况。历时近一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穴施处理的磷素径流流失比撒施明显降低,而污泥撒施后24h径流中TP、TDP和TPP浓度和流失量最高,其中TP浓度为8.94mg·L-1,TP流失量为167.4mg·m-2,占撒施TP累积流失量的65.2%,分别是穴施TP对应峰值的19倍和7倍,此后磷浓度和流失量逐渐降低,TP浓度和流失量最低值分别为0.50mg·L-1和4.0mg·m-2,为穴施最低值的1.9倍和1倍。TPP是TP流失的主要形式(>96%),各处理TP浓度和流失量随颗粒物浓度和流失量的增加而升高,撒施处理的升幅高于穴施和对照。
陈炎辉陈文祥王果杨舜成陈明华苏惠丽
关键词:施用方式坡地径流污泥
污泥对赤红壤坡地磷素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污泥施用量对赤红壤坡地磷随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撒施1d后的径流中混匀样总磷(MTP)、静置样总磷(STP)、颗粒态总磷(TPP)、悬浮态总磷(TSP)和可溶性总磷(TDP)浓度均达到峰值,撒施(60t/hm2)对应峰值分别为4.22,1.58,3.84,1.20,0.38mg/L,为撒施(120t/hm2)对应峰值的40%~96.8%,此后撒施径流磷素浓度呈递减趋势,施用量引起的撒施径流磷素浓度差异逐渐变小。模拟试验期内,随污泥用量的增加,撒施径流磷素平均浓度不同程度随之升高,但撒施径流磷素流失量未必随之升高;污泥用量对穴施径流磷素浓度和流失量无明显影响。撒施径流46.0%~67.8%MTP和62.2%~74.6%STP流失量发生在污泥施用前期(1d和18d)径流中。MTP径流流失系数依次为撒施(60t/hm2)>撒施(120t/hm2)>穴施(120t/hm2)>穴施(60t/hm2)。颗粒态磷是磷随径流流失的主要形式。
陈炎辉陈明华王果陈文祥杨舜成张在杰伍文俊
关键词:施用量模拟降雨坡地
不同污泥施用量条件下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
2010年
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污泥施用量对赤红壤坡地上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撒施后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各施用量处理的径流颗粒物浓度及流失量均达到峰值,撒施60t/hm2对应峰值分别为4517.0mg/L和79.3g/m2,为撒施120t/hm2对应峰值的83.8%和96.7%,此后撒施60t/hm2径流颗粒物浓度和流失量不同程度高出撒施120t/hm2处理,是同期对应值1.1~4.1倍。模拟试验期内,撒施60t/hm2径流量是撒施120t/hm2同期指标的1.2~2.3倍,撒施污泥用量越低,径流累积产生量和颗粒相(颗粒物和悬浮物)累积流失量越高,但污泥用量对穴施上述指标并无明显影响。
陈炎辉杨舜成王果陈明华陈文祥柴鹏
关键词:施用量模拟降雨坡地水土流失污泥
砂质红壤污泥农用后P垂直迁移规律研究
2014年
为了解污泥施肥于红壤中,P在剖面中的淋溶和迁移状况,通过田间试验分别对污泥不同类型、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在典型红壤坡地P垂直迁移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的污泥施用均可引起Kcl-P和Olsen-P在红砂壤上的垂直迁移,含量随剖面深度而降低,养分积累主要集中在0—50cm土层;(2)污泥类型、施肥量、施用方式都对P素迁移具有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剖面各层Kcl-P和Olsen-P含量增加,撒施处理比穴施更易造成Kcl-P和Olsen-P剖面深层迁移,干污泥养分含量随剖面深度变化更剧烈,更易造成Kcl-P深层迁移;(3)污泥撒施0—30cm土层Olsen-P累计量占0—80cm总累计量60%以上,基本可以反映剖面Olsen-P含量水平和迁移潜力。
拜得珍
关键词:污泥田间实验
坡度对酸性土坡地上污泥铜随径流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撒施于酸性赤红壤坡地的污泥铜随径流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污泥撒施1d后的径流中混匀样总铜(MTCu)、静置样总铜(STCu)、颗粒态总铜(TPCu)、悬浮态总铜(TSCu)浓度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大小依次为25°〉20°〉15°〉10°,其中25°MTCu、STCu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分别高达6475.8,300.2μg/L和90.78.4.32mg/m^2,分别是10°对应峰值的4.6,3.4倍和5.7,4.6倍。随时间推移,各坡度撒施径流MTCu,STCu,TPCu,TSCu浓度和流失量总体呈递减趋势,坡度引起的径流同期铜浓度和流失量差异逐渐变小。10°~25°处理径流中75.4%~92.9%MTCu和65.1%~73.5%STCu流失量发生在污泥撒施前期(1d和18d)径流中.MTCu径流流失系数为0.48%~1.75%,颗粒态铜是铜随径流流失的主要形式。
陈炎辉柴鹏王果陈文祥陈明华肖振林黄瑞卿
关键词:坡度模拟降雨坡地
不同污泥施用方式下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特征
2010年
研究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撒施、撒施+草和穴施3种污泥施用方式对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的前期(1和18 d)径流中,撒施、穴施与对照(不施污泥)间的径流量差异不明显,撒施颗粒物含量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387.7 mg.L-1和82.0 g.m-2,分别是对照和穴施对应峰值的1.1-2.0和1.2-2.0倍,此后撒施径流量、颗粒物含量和流失量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模拟试验期间,撒施+草处理降低径流量,削减径流颗粒物和悬浮物流失的效果最为显著;撒施降低径流量和削减颗粒物流失的效果仅次于撒施+草处理,但撒施径流悬浮物流失最为严重;穴施径流量和颗粒物流失量是3种污泥施用方式中最高的,而悬浮物流失量则仅次于撒施.
陈炎辉陈文祥王果陈明华杨舜成柴鹏
关键词:施用方式模拟降雨坡地径流颗粒相
不同坡度地表径流中污泥氮素流失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撒施于赤红壤坡地的污泥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影响.结果表明,各坡度污泥撒施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混匀样总氮(MTN)、静置样总氮(STN)、颗粒态总氮(TPN)、悬浮态总氮(TSN)、可溶性总氮(TDN)、NH4+-N浓度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氮素(MTN和STN)流失最为严重,对地表水的污染风险随坡度增大而升高,其中25°STN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分别为126.1mg·L-1和1788.6mg·m-2,分别是10°对应峰值的4.6和5.8倍.此后撒施径流氮素(NO3--N除外)浓度和流失量均呈先快速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坡度处理间的氮素浓度和流失量差异较小.10°~25°处理径流中68.6%~73.4%MTN和62.3%~66.7%STN流失量发生在污泥撒施前期(1d和18d)径流中,MTN径流流失系数大小依次为:20°>25°>15°>10°,TDN是氮素流失的主体,但相当比例NH4+-N是通过吸附于颗粒相随径流流失的.
陈炎辉陈明华王果陈文祥杨舜成柴鹏
关键词:坡度模拟降雨坡地径流
不同施用方式下酸性土坡地污泥氮素随径流迁移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了以撒施和穴施方式施用于酸性赤红壤坡地上的污泥氮素在人工降雨条件下随径流的迁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撒施后24 h径流中TN、TDN、TPN和NH4+-N的浓度和流失量最高,其中TN浓度为57.0 mg/L,TN流失量为1 086.5 mg/m2,占撒施TN累积流失量的70.6%,分别是穴施对应峰值的6.0倍和2.4倍,此后浓度和流失量均逐渐降低。穴施径流中氮素及撒施NO3--N浓度与流失量则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撒施和穴施TDN/TN累积流失量分别为38.7%和65.0%,NH4+-N是TDN流失的主要形式(≥55.7%)。控制颗粒物流失是防止氮流失的重要内容,此外,污泥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污泥对坡地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均影响着径流中氮的迁移。
陈炎辉杨舜成王果陈文祥陈明华苏惠丽
关键词:施用方式模拟降雨坡地污泥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