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2-02-02A)

作品数:8 被引量:116H指数:4
相关作者:郭文善朱新开彭永欣高德荣封超年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4篇弱筋小麦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含量
  • 2篇淀粉
  • 2篇栽培
  • 2篇籽粒
  • 1篇淀粉积累
  • 1篇育种
  • 1篇栽培措施
  • 1篇栽培模式
  • 1篇栽培模式研究
  • 1篇穗发芽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结构
  • 1篇农业结构调整
  • 1篇糯小麦
  • 1篇燃料酒精
  • 1篇种植密度
  • 1篇株高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 3篇国家小麦改良...
  • 2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扬州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省金坛市...
  • 1篇金坛市酿酒有...

作者

  • 5篇彭永欣
  • 5篇朱新开
  • 5篇郭文善
  • 5篇高德荣
  • 4篇封超年
  • 4篇程顺和
  • 4篇张伯桥
  • 3篇陆成彬
  • 2篇范金平
  • 1篇雷雨晴
  • 1篇吕国锋
  • 1篇刘萍
  • 1篇徐月明
  • 1篇郭凯泉
  • 1篇陶红娟
  • 1篇吴宏亚
  • 1篇周影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Wx蛋白缺失类型小麦穗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以11份Wx蛋白全部缺失类型(糯性),11份Wx蛋白部分缺失类型(非糯性)和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扬麦12(非糯性)为试验材料,以白皮品种豫麦47为穗发芽对照,研究了它们的穗发芽特性、α-淀粉酶活性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糯小麦的穗发芽率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糯小麦,而α-淀粉酶活性与非糯小麦差异不显著。α-淀粉酶活性高是非糯小麦穗发芽的原因之一,两者呈指数关系,y=0.4145e0.4864x(R2=0.3513*);对于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高可能是其穗发芽严重的诱导因素,两者亦呈指数关系,y=0.0001e2.5599x(R2=0.5338**)。
高德荣郭文善程顺和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WX蛋白穗发芽Α-淀粉酶可溶性糖
糯小麦籽粒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扬麦9号,其中13个糯小麦品系低于扬麦158。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研究表明花后10~17d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小,开花17d后3个糯小麦品系先后都经历一个淀粉含量增长的相对"停滞"阶段。【结论】糯小麦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可能与其灌浆前期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低,淀粉积累中后期经历一个相对"停滞"阶段有关,这主要是由于GBSS的缺失导致糯小麦不能合成直链淀粉改变了糯小麦糖转化和淀粉积累特性。在糯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花后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和淀粉积累动态的研究,选择灌浆前期糖转化效率高,淀粉含量增长"停滞"阶段出现较迟的品种,以改良糯小麦籽粒饱满度。
高德荣郭文善程顺和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关键词:糯小麦淀粉积累
江苏弱筋小麦转化生产燃料酒精的优势探讨
2006年
从拓展弱筋小麦产业化途径出发,论述了燃料酒精在汽车上应用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在江苏用弱筋小麦生产燃料酒精的优势。江苏省是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区域,已列入汽油醇试点省份。弱筋小麦淀粉含量高,酒精出率高。用弱筋小麦生产燃料酒精还可联产谷朊粉,经济效益高。目前江苏省具备采用弱筋小麦生产燃料酒精的条件,且生产燃料酒精可解决发展小麦生产的后顾之忧。
朱新开郭凯泉陶红娟周影郭文善彭永欣雷雨晴马国庆
关键词:弱筋小麦燃料酒精
栽培措施对弱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部分重复法进行播期、群体密度、肥料(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以及追肥时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因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弱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氮肥施用量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返青期以后追施氮肥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8.8叶龄期追施氮肥对产量形成影响最大,10.1叶龄期施用,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但增加磷肥施用量又能显著抑制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播期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起负向作用;群体密度大,钾肥施用水平高,能显著提高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
陆成彬张伯桥高德荣范金平
关键词:弱筋小麦栽培措施蛋白质含量
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茎型指标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为给优质高产小麦的育种和栽培建立茎型指标体系,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分别以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的小麦品种(系)71个和94个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株高、各节间长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研究了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株高和各节间长度等茎部性状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蛋白质含量类品种的株高、倒2节间长和倒3节间长显著大于低蛋白质含量类型品种;高蛋白高产类型小麦的适宜株高、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和倒3节间长分别为85-107 cm、27 cm以上、23 cm左右和14 cm左右,在适宜范围内以各项值稍大较为理想;低蛋白质含量、高产类型的品种则分别为85 cm以下、30 cm以下1、8.5 cm左右和12 cm左右,在适宜范围内各项值以稍小较为理想。
高德荣郭文善封超年张伯桥朱新开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株高蛋白质含量节间长度
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为给当前长江下游农业结构调整中弱筋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追肥时期等栽培试验因子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影响最为明显。播期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品质起负向作用。返青期以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获得产量5250kg/ha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大于11.5%、湿面筋含量不大于22.0%为目标,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理想模式为播期11月1日~11月3日,群体密度225万~232万/ha,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38~244、112~121和112~120kg/ha,三者比例控制为1:0.5:0.5,后期追肥时期控制在7.6~8.3叶龄期。
陆成彬张伯桥高德荣范金平程顺和
关键词:弱筋小麦栽培模式
种植密度对中、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7
2006年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弱筋品种扬麦9号和中筋品种扬麦1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中、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扬麦9号密度从105×10^4/ha增至240×10^4/ha时,产量、总淀粉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下降,密度再增加则呈相反趋势;扬麦12号密度从105×10^4/ha增至150×10^4/ha时,产量、总淀粉含量上升,密度再增加亦呈相反趋势。当密度增加至240×10^4/ha时,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密度再增加则蛋白质含量略有上升。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品种扬麦9号最优密度为240×10^4/ha,此密度下有利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协调发展,生产中采用200~250×10^4/ha基本苗较为适宜;中筋品种扬麦12号最优密度为150×10^4/ha,此密度下可实现优质高产,生产中采用130~170×10^4/ha基本苗较为适宜。
刘萍郭文善徐月明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南方小麦育种被引量:13
2003年
南方麦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小麦面积已阶段性调整到位。阐述了南方麦区小麦育种现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近期涌现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分析了南方麦区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点。讨论了南方麦区今后育种的近期与长期目标 ,以及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聚合育种体系。
程顺和吕国锋张伯桥吴宏亚陆成彬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小麦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