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QN304)

作品数:8 被引量:139H指数:6
相关作者:赵井东王杰殷秀峰王世金郑本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冰川
  • 4篇第四纪冰川
  • 3篇地貌
  • 3篇第四纪
  • 3篇中国第四纪冰...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冰川地貌
  • 2篇青藏
  • 2篇末次冰期
  • 2篇冰期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山西北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背景
  • 1篇气候变暖
  • 1篇青藏高原东缘
  • 1篇西北部
  • 1篇西秦岭
  • 1篇现代冰川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赵井东
  • 4篇王杰
  • 3篇殷秀峰
  • 2篇王世金
  • 2篇苏珍
  • 2篇郑本兴
  • 2篇伍云飞
  • 1篇沈永平
  • 1篇黄茂桓
  • 1篇施雅风
  • 1篇易朝路
  • 1篇何元庆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西秦岭迭山西北部冰川地貌分布及其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迭山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属西秦岭山脉的西段.在海拔3 700m以上保存有类型较为齐全的冰蚀地形(冰斗、刃脊、U形谷、悬谷、粒雪盆、鲸背岩与基岩磨光面等)与冰碛地形(侧碛垄与终碛垄).采用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与填图等方法对该区的冰川地貌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基于研究区冰川地形分布与特征,结合青藏高原现代的抬升速率、邻近山地冰川地形的年代学资料以及其他古环境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的古冰川发育于末次冰期,末次冰期最盛期是其最主要的形成期.冰川最盛时面积约38km2,为具有暖底性质的冰帽冰川.
赵井东王杰沈永平殷秀峰伍云飞
关键词:冰川地貌末次冰期冰帽青藏高原东缘
中国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特征与末次冰期平衡线下降值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拥有地球上最高大且最广阔的高山高原,是除两极外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特征,在青藏高原上还呈不对称的环状.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估算,中国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冰川面积约为50×10^4km^2,是现代的8.4倍.基于平衡线处年降水量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之间的相关关系重建的中国西部(105°E以西)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分布图与现代的相似.在青藏高原内部与西北部,平衡线下降值在500m以内,小的仅为200~300m;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下降值约800m,最大可达1000~1200m.天山与阿尔泰山平衡线下降值均在500m左右.中国东部(105。E以东)没有发育现代冰川,仅有数处中高山地,如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与台湾山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地形,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下降800—900m,大于青藏高原、天山与阿尔泰山地区的下降值.根据中国东部末次冰期的平衡线分布图以及相关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资料,海拔20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都不具备冰川发育所需的地势条件.
苏珍赵井东郑本兴
关键词:末次冰期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地冰川旅游适应对策研究——以玉龙雪山冰川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14
2012年
相对于极地和高纬度冰川,山地冰川拥有更为优越的地理优势与客源市场条件,加之山地冰川极高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对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历来备受各国商业媒体、政府部门和旅游者的关注.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处山地冰川被成功开发为著名旅游目的地.然而,全球变暖却严重影响着山地冰川旅游及其周边环境,按照目前山地冰川的加速消融趋势,部分山地冰川的自然文化景观质量将明显减弱乃至消失.另外,气候变暖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山地生态系统、冰上旅游线路和冰川体验项目.同时,冰川消融或消失也将明显导致冰川旅游目的到访人数的下降和地方经济收益的缩减.基于以上原因,以玉龙雪山冰川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玉龙雪山典型冰川旅游资源的消退趋势,提出了未来玉龙雪山冰川旅游应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以期对国内外山地冰川旅游应对气候变暖有所裨益.
王世金赵井东何元庆
关键词:气候变暖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现状与争议——兼记首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被引量:13
2013年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最积极的外营力之一,对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中冰川进退留下的丰富且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的研究,不仅能重建古冰川时空演化的规律,在构造活跃的山区还可为山体抬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2012年8月,中国从事冰川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学者相聚兰州,总结了以技术定年为主要特征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新阶段取得的成绩与突破,并探讨了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会代表认为,可对冰川地形进行直接定年的测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现阶段及今后应着重加强与开展如下几个方面工作:1)精确年代学框架的建立是现阶段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重点;2)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最老冰碛的追溯及其年代测定是回答我国第四纪冰川开始发育的关键,也是理解青藏高原构造抬升与冰期气候耦合的内在要求;3)我国东部(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澄清,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赵井东王杰殷秀峰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冰川地貌青藏高原
东天山黑沟流域冰川沉积序列及OSL测年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黑沟源于东天山最大现代冰川作用中心博格达峰的南坡.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中,该流域的冰川均发生过多次规模较大的进退,在谷中留下了较为完整的冰川沉积序列.这些冰川地形包含有重要的古气候变化信息,对其研究可重建黑沟流域的冰川演化史.应用OSL对该流域的冰川沉积物进行定年,测定结果表明冰水沉积物(沙质透镜体)比冰碛物更适宜应用单片再生剂量(SAR)测年技术进行测定.基于测得的年龄并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可初步得出:晚第四纪期间,黑沟流域共发生了5次规模较大的冰川作用,分别为全新世期间的小冰期(16世纪以来冷期的冰进)与新冰期(距今3~4ka的冰进),末次冰期晚冰阶(MIS2)与早冰阶(MIS4)以及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
殷秀峰赵井东伍云飞
关键词:OSL测年冰川地貌第四纪冰川
中国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与MIS对比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64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多种可对冰川地形进行直接定年的测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较为突出的是获得了大量与地貌地层关系相符的年代学资料、建立了冰川演化若干典型范例以及进一步确立了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中国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MIS)比较经历了2000年、2002年两次立案与改进。笔者基于近年来新测得的年代学数据、已建立的冰川演化序列以及青藏高原隆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新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中国冰期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比较的2011年改进方案,包括近百万年冰川变化的15个特征时段及其对应的时间与中国冰期名称等信息。
赵井东施雅风王杰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
中国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其空间开发策略被引量:33
2011年
从区位交通、资源环境、基础开发及经济社会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中国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赋值与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冰川区32个地州市冰川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相应的空间开发策略。结果表明:(1)区位交通潜力较高地区集中于冰川进入性和通达性较好的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州市,以及具有明显地缘优势的区域;(2)资源环境潜力较高地区位于冰川资源禀赋高、规模大,冰川与周边景观组合条件优越,以及旅游资源富集区域;(3)基础开发潜力较高地区主要包括现已开展冰川旅游的地州市;(4)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较高地区集中于省会城市与工业基础较好地区,以及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州市。总体上,区位交通条件通达、冰川资源富集、经济社会条件优越,或拥有近域客源市场,或冰川进入性好,或隶属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地州市其冰川旅游发展潜力综合指数相对较高。
王世金赵井东
施雅风教授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贡献被引量:4
2012年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最基本的气候特征。第四纪期间规模较大的冰川进退留下了丰富、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将今论古"是地质学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基本思路。从20世纪50年代,在施雅风先生的领导下,以现代冰川研究为契机,开展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第四纪冰川研究,使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在对我国西部地区(105°E以西)第四纪冰川有了相当认识后,进行了我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的拨乱反正,将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引向正确的方向。目前,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进入了以定年为特征的定量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第四纪冰川将在测年技术的综合应用、老冰期冰川地形的定年、构造抬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赵井东易朝路郑本兴苏珍王杰黄茂桓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