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0917)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蔚邵宪辉张海峰刘晓为田丽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导
  • 1篇电导检测
  • 1篇电极
  • 1篇电极结构
  • 1篇电流
  • 1篇电流监测
  • 1篇阳极键合
  • 1篇毛细管
  • 1篇毛细管电泳
  • 1篇教学实验
  • 1篇键合
  • 1篇教学
  • 1篇仿真
  • 1篇非接触电导检...
  • 1篇边界元素法

机构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篇王蔚
  • 1篇刘晓为
  • 1篇田丽
  • 1篇张海峰
  • 1篇邵宪辉

传媒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多功能键合仪研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7年
对硅/玻璃阳极键合进行了实验技术研究,阐述了实验设计思路;确定了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据此研制出能直观显示硅/玻璃界面键合情况以及键合电流-时间曲线的多功能键合实验仪。通过键合操作、现象观察和深入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键合机理、掌握影响键合效果与效率的主要因素。该实验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王蔚封迪田丽
关键词:阳极键合教学实验电流监测
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电极结构的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电极间的寄生电容对检测信号的影响,研究了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电极的结构。采用边界元素法研究了毛细管电泳非接触检测电极间的寄生电容,通过静电场软件仿真了两电极之间的电场分布,优化了非接触电导检测的电极结构。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三明治式电极结构,其有效电极长度为200μm,解决了传统电极结构寄生电容较大的问题,也克服了传统三电极结构检测电极易于折断的缺点。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电极结构,三明治式电极结构检测器的寄生电容为10-15 F,减小了一个数量级。另外,该检测器在220V/cm的分离场强下两种无机离子可在40s内实现完全的分离检测。得到的结果显示三明治式电极结构适合于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可以提高非接触电导检测法的灵敏度。
张海峰邵宪辉刘晓为王蔚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边界元素法电极结构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