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S002)

作品数:29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徐国利徐国利李天星潘云成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史学
  • 9篇中国传统史学
  • 9篇传统史学
  • 4篇史家
  • 3篇学术
  • 3篇侯外庐
  • 3篇陈寅恪
  • 2篇新史学
  • 2篇上半叶
  • 2篇史观
  • 2篇史料
  • 2篇史学观
  • 2篇视域
  • 2篇通史
  • 2篇翦伯赞
  • 2篇文化保守主义
  • 2篇柳诒徵
  • 2篇马克思主义史...
  • 2篇马克思主义史...
  • 2篇考据

机构

  • 25篇上海财经大学
  • 4篇安徽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徐国利
  • 4篇徐国利
  • 1篇潘云成
  • 1篇李天星

传媒

  • 3篇河北学刊
  • 3篇安徽史学
  • 3篇南开学报(哲...
  • 2篇江淮论坛
  • 2篇理论与史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界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阜阳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郭沫若的“人民本位”史观及儒家民本思想意蕴被引量:3
2018年
"人民本位"论是郭沫若提出的重要思想,广泛运用于史学研究、文学创作和现实批判领域。作为史学范畴的"人民本位"论,基本内涵是视人民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历史发展的推动力,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必须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原则,亦可称为"人民本位"史观。郭沫若运用"人民本位"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先秦诸子思想和评价历史人物。20世纪上半叶,郭沫若重视将传统优秀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其"人民本位"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为指导,对儒家民本思想加以批判性继承的产物,有浓厚的儒家民本思想意蕴;两者在有关人民的国家和社会主体地位、人民的社会历史作用和如何衡量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或相似性。
徐国利
关键词:民本思想
继承与发展:侯外庐“谨守考证辨伪”的内蕴和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被中国现代各派史家从不同层面予以继承和发展。侯外庐既“谨守考证辨伪”,又对清代考据作了历史和辩证的分析评判。侯外庐将考证辨伪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相统一,赋予其诸多新内涵,使之成为他史学方法论体系的有机组织部分。侯外庐的“谨守考证辨伪”,既与新考据派对清代考据的现代发展不同,又与文化保守主义史家的清代考据论相异,亦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的清代考据观有别。侯外庐的“谨守考证辨伪”为传统考据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范式,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实证与义理、求真与致用相结合的中国史学大传统。
徐国利
关键词:侯外庐马克思主义史学
柳诒徵论中国传统史学的治史原则与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柳诒徵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学大师结合西方新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大量阐述。他对中国传统治史原则和方法的阐述尤为丰富和精深,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治史之必本于德"的原则;二、国史书写的道德评判准则;三、史识与史德、史法的关系和治史重在求取史识;四、注重史事普遍联系的史学记载和表述;五、正确看待考据在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史学思想体现了柳诒徵史学通贯古今和兼融中西的基本特征。
徐国利徐焜尧
关键词:柳诒徵中国传统史学治史方法
张荫麟的史学艺术论及其思想来源与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张荫麟为了纠正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唯科学主义弊病,提出史学兼为科学和艺术,并从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价值论和历史编纂的角度较为系统和深入地阐发了史学艺术性问题。其史学艺术论直接吸取了柏格森、斯宾格勒、克罗齐、摩尔和斯密士等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家和史学家的相关思想。其史学艺术论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价值,在中国现代史家中,他最早从现代学科属性阐发史学艺术论,主张史学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将现代理论与传统思想相融合。张荫麟的史学艺术论及其实践为推动传统史学艺术论的现代转型和中国现代史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徐国利
陈垣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的继承和发展
2018年
陈垣是中国现代史家中在文献学方面最有成就和贡献的。他结合自己的文献目录学研究,吸收近代目录和索引编制方法对中国传统目录学作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编目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在史学实践上,他编制了大量史学目录,其中以《四库全书》的目录编制、佛教史籍目录和敦煌文献编目贡献最大。陈垣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目录体所作的继承和创新,为传统目录学的现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徐国利
关键词:目录学
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
2022年
民国时期顾颉刚的学术价值观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向,与传统经世致用观有较复杂的离合关系,在中国现代史家中最具典型性。顾颉刚早年接受传统经世观和梁启超等今文家的经世思想,赋予经世致用论诸多新内涵;后受章太炎等古文家学术价值观影响,主张为学只当求真而不问致用,其学术价值观具有二元性。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接受实用主义价值观,既强调学术旨在求真而非致用,主张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又认为学术有间接之用和无用之用,对史学的社会功用多有阐述。三四十年代,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使顾颉刚回归经世致用之学,他致力边疆史地研究和大众文化普及,以服务救亡图存的抗日大业。可见,顾颉刚不同时期对传统经世致用观,或是继承中有批判,或是批判中有继承,却始终没有悖离它。究其根源,在于儒家经国济世传统和实践理性精神在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历史阐释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国利
关键词:民国时期学术价值观经世致用离合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对传统史学的新书写——以钱穆前期的传统中国史学研究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20世纪上半叶,如何认识和书写中国传统史学成为中国现代史学史的重要学术课题。在三、四十年代,钱穆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多角度的研究,从先秦典籍的类别《诗》、《书》、《春秋》和"礼"探讨中国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认为中国史学具有自由、人本和理性的精神;传统史学多样化的体裁扩大了历史记载的范围和内容,通史体裁的创立和完善则确立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国现代新史学变革指明了路向。钱穆对传统史学的内涵、特质和价值深入发掘,与反传统史家的主张相对立,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新认识和新书写,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徐国利
关键词:钱穆中国传统史学经史关系史学精神
现代科学观视域下的清学研究及其方法论得失——以新考据派史家胡适、傅斯年为中心被引量:4
2017年
胡适、傅斯年从进化史观角度,以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和史学观为依据对清代学术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胡适认为,清学是对宋学科学方法论的发扬,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清代朴学最具科学精神,但与西方科学相比则存在很大不足。傅斯年主张,清代学问是历代学问中最可信和最有条理的;近代中国史学盛于清代。他们着力发掘清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意义,以之作为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传统资源,体现了工具理性的价值观,为中国现代学术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们否认中国传统学术道德理性的价值及其对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的意义,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论,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探讨其学术方法论的得失对中国当代学术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徐国利
关键词:傅斯年方法论
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及历史解释学的阐释——以20世纪初梁启超和章太炎的新史学为中心被引量:1
2019年
20世纪初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实际上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史学的双重变奏中进行的。这在新史学的两位领袖梁启超、章太炎创建的新史学中有充分体现。他们引用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批判中国传统史学和创建近代新史学。然而,他们创建的新史学不仅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还多有直接或间接的继承,实为融合了传统史学的新史学。对于这种史学现象,伽达默尔的历史解释学和希尔斯的传统论可以提供有益的阐释新视角。他们都指出传统在历史认识中不仅具有主体性地位和决定性影响,而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相较而言,在看待传统史学与新史学的关系,梁启超持文化激进立场,章太炎则持文化保守立场。他们处理传统史学与新史学创建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徐国利
关键词:新史学传统史学章太炎
“生活儒学”的历史哲学述评被引量:2
2017年
"生活儒学"是中国当代儒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它通过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对话,返回原始儒学的生活本源论,提出"生活即是存在"的命题,指出生活是一切的本源,生活显现为生活情感(仁爱),生活所显现生活样式即生活方式;人是由生活生成的,故只有在回归生活本源(情感本源)的基础上才能重建当代儒学。"生活儒学"包含诸多历史哲学观念,深入阐述了历史本质、历史二重性、族类的历史、现代民族国家及其历史、历史与文化及其与传统的关系等历史哲学问题。其"溯源立新"的模式不仅是中国当代儒学的新建构,也为当代儒学历史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新思路。
徐国利
关键词:历史哲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