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1028)

作品数:7 被引量:184H指数:5
相关作者:周涛史培军邵振艳龚道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土壤呼吸
  • 2篇温度敏感性
  • 1篇遥感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中国土壤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循环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异常
  • 1篇气溶胶
  • 1篇全球变暖
  • 1篇污染
  • 1篇厄尔尼诺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周涛
  • 4篇史培军
  • 2篇邵振艳
  • 1篇龚道溢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遥感学报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与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被引量:37
2007年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学者之间的估算值差异较大。从估算方法看,主要有基于土壤剖面的直接估算法和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的间接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估算法由于只反映了不同土壤或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的差异,因而空间分辨率较低。而间接估算法由于参数的简化,影响了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精度。作者将遥感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反映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变化的过程模型、实际测量的土壤有机碳结合起来,以求提高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分辨率。考虑到受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不好,而土壤基础呼吸由于剔除了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从而使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测定系数R2可达0.78。采用了结合遥感和碳循环过程的CASA模型及Van’tHoff土壤呼吸模型,首先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基础呼吸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的土壤有机碳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周涛史培军罗巾英邵振艳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遥感
大气CO2浓度变化与生物群系气候异常之间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持续升高,但大气中CO2的增长速率却并没有相应地增加。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尤其是造成大气CO2浓度年际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其空间位置,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基于全球气候数据及相关的遥感数据,对1986-1995年大气CO2浓度增长速率(CGR)与生物群系气候异常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C4森林草地、C4草地以及针叶林与林地这4种生物群系是主要的气候异常敏感区域,其碳源,碳汇的年际变化影响着大气CO2浓度的增长速率。虽然这些影响在特征和数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有时也会对大气CO2浓度增长速率表现出共同的作用。如厄尔尼诺年(1987年)大气CO2浓度的增长速率非常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热带生物群系(常绿阔叶林、C4森林草地、C4草地)对于厄尔尼诺年温度变化的响应。
周涛仪垂祥P.S.BakwinL.Zhu
关键词:碳循环气候异常NDVI厄尔尼诺
大气污染对中国重点城市地面总辐射影响的时空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2000年6月—2003年12月全国33个重点城市的PM10日监测数据与地面总辐射日观测数据,结合总云量、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质与地面总辐射的关系,并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面总辐射减少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点的总辐射随着PM10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其空间特征表现为西北、华北和华中地区的重点城市所受的影响较大,而华南、西南地区的重点城市所受影响较小;其时间特征表现为春、秋季影响较大,而夏、冬季影响相对较小。总的来说,在2001—2003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使我国晴天地面总辐射减少20.1±1.9 W.m-2。
邵振艳周涛史培军龚道溢
关键词:PM10气溶胶城市
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土壤碳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被引量:100
2006年
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是影响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直接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类型,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及相应的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潜在地改变了土壤的理化属性,从而改变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常用Q10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Q10值的改变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碳释放的强度。利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CASA模型)反演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Q10值,并评价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与草地转换成耕地后将增大土壤呼吸的Q10值,此外,人类通过灌溉、氮肥的施用也能增大土壤呼吸的Q10值,从而使得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呼吸的碳通量有所增强。
周涛史培军
关键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CASA模型
Spatial patterns i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respiration in China: Estimation with inverse modeling被引量:5
2009年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respiration (Q10)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ecosystem carbon releas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soil respiration have ubiquitously indicated that Q10 has high spatial heterogeneity. However, most biogeochemical models still use a constant Q10 in projecting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no spatial pattern of Q10 values at large scales has been derived.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n inverse modeling analysis to retriev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Q10 in China at 8 km spatial resolution by assimilating data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to a proc-ess-based terrestrial carbon model (CASA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ized Q10 values are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and consistent to the values derived from soil respiration observations. The mean Q10 values of different soil types range from 1.09 to 2.38, with the highest value in volcanic soil, and the lowest value in cold brown calcic soi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Q10 i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especially precipitation and top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verse modeling is a useful tool in deriv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Q10 at large scales, with which being incorporated into biogeochemical models, uncertainty in the projection of future carbon dynamics could be potentially reduced.
ZHOU Tao1,2, SHI PeiJun1,2, HUI DaFeng3 & LUO YiQi4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关键词:SOILRESPIRATIONGLOBALWARMINGINVERSE
中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空间格局的反演被引量:16
2009年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是模拟全球变暖与生态系统碳释放之间反馈强度的重要参数.虽然实验研究表明Q10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但由于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数据的缺乏,目前绝大多数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将其简化成一个常数,并以此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土壤有机碳的实测数据,并结合碳循环过程模型(CASA模型),利用反演分析方法估算了8km空间分辨率下中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Q10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与实验方法估算的Q10值具有一致性;不同土壤类型的Q10值在1.09~2.38之间变化,其中火山灰土的Q10值最大,冷棕钙土的值最小;Q10值的空间分布与降水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反演Q10值的空间分布,从而有助于揭示碳循环规律并降低未来大气CO2浓度及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周涛史培军惠大丰骆亦其
关键词:温度敏感性Q10值土壤呼吸全球变暖反演分析
Links between global CO_2 variability and climate anomalies of biomes被引量:1
2008年
The global rate of fossil fuel combustion continues to rise, but the amount of CO2 accumulating in the atmosphere has not increased accordingly. The causes for this discrepancy are widely debated. Par- ticularly, the location and drivers for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CO2 are highly uncertain. Here we examine links between global atmospheric CO2 growth rate (CGR) and the climate anomalies of biomes based on (1986―1995) global climate data of ten years and accompanying satellite data se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four biomes,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tropical savanna, C4 grassland and boreal forest,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anomalies, are the major climate-sensitive CO2 sinks/sources that control the CGR. The nature and magnitude by which these biomes respond to climate anomalies are generally not the same. However, one common influence did emerge from our analysis; the ex- tremely high CGR observed for the one extreme El Nio year was caused by the response of the tropical biomes (rainforest, savanna and C4 grassland) to temperature.
Peter S. BAKWIN
关键词:BIOMESCYCLECLIMATEANOMALY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