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E11G00)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6
相关作者:阎克路侯爱芹胡婷莉胡春艳姜娟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加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织物
  • 11篇棉织
  • 11篇棉织物
  • 7篇免烫
  • 5篇免烫整理
  • 4篇防皱
  • 4篇BTCA
  • 3篇丁烷四羧酸
  • 3篇无甲醛
  • 3篇防皱整理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压烫
  • 2篇耐久压烫
  • 2篇耐久压烫整理
  • 2篇抗菌
  • 2篇抗皱
  • 2篇抗皱整理
  • 2篇多元羧酸
  • 2篇纯棉

机构

  • 12篇东华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11篇阎克路
  • 5篇侯爱芹
  • 3篇胡婷莉
  • 3篇胡春艳
  • 2篇黄劲旭
  • 2篇姜娟
  • 1篇张伟敏
  • 1篇季学海
  • 1篇汪津
  • 1篇张新海
  • 1篇郝文波

传媒

  • 8篇印染
  • 3篇纺织学报
  • 1篇染整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抗菌复合功能整理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和几种抗菌剂(AEM5700、SCJ-2000、GC-G018W)及β-环糊精,对纯棉织物进行免烫/抗菌复合功能整理,测试了整理前后织物的免烫/抗菌性能,筛选出抗菌性能较好的抗菌剂SCJ-2000,免烫/抗菌整理的二浴二步法优化工艺为:BTCA 80 g/L,100℃预烘1.5 min,160℃焙烘3 min;SCJ2000 70 g/L,100℃烘干交联1.5 min。经该工艺整理后,织物折皱回复角达255°,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98%以上。
季学海黄劲旭阎克路
关键词:无甲醛免烫性抗微生物性棉织物
BTCA免烫整理对染色棉织物颜色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对不同活性染料染色的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探讨了染料品种、BTCA质量浓度、工作液pH值、焙烘条件和染色深度对染色棉织物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CA免烫整理后,织物颜色的变化程度与染料品种、BTCA质量浓度、染色深度、焙烘条件和工作液pH值等均有关。
徐文茹侯爱芹
关键词:免烫整理棉织物
棉织物低温免烫整理被引量:5
2014年
探讨含有金属镁离子、锌离子等六种催化剂对棉织物低温无甲醛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镁较适合作为棉织物低温无甲醛免烫整理的催化荆。以氯化镁为催化剂,乙二醛为整理剂,优化的免烫整理工艺:乙二醛100 g/L、催化剂氯化镁20 g/L,二浸二轧(带液率80%)、130℃焙烘2 min,焙烘张力3 kPa。在优化的整理工艺条件下,加入强力保护剂二甘醇,可大大提高整理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织物折皱回复角达到270°。
张伟敏胡春艳纪柏林阎克路侯爱芹
关键词:耐久压烫整理乙二醛催化剂棉织物
钠盐催化剂及其复配对棉织物免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为整理剂,次磷酸钠(SHP)、酒石酸钠、磷酸二氢钠为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每一种催化剂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WRA)、撕破强力(TS)和白度的影响,并将酒石酸钠和磷酸二氢钠分别与SHP以不同摩尔分数比进行复配,根据复配效果确定合适的复配配比。通过热重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从理论角度对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单一催化剂整理,次磷酸钠催化效果最好,酒石酸钠接近于次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略差;使用复配催化剂整理时,次磷酸钠与酒石酸钠或磷酸二氢钠复配最适摩尔分数比均为0.3∶0.2。
姜娟纪柏林胡春艳阎克路侯爱芹
关键词:免烫整理催化剂棉织物
棉织物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免水洗工艺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丁烷四羧酸(BTCA)为整理剂,次亚磷酸钠(SHP)与不含磷催化剂HD-SP为复合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该体系对织物表面pH值及抗皱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离子相对浓度计算,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整理后的织物表面pH值可达到国标的要求,可省去焙烘后的水洗工序;与使用质量浓度16 g/L SHP相比,以10 g/L SHP、20 g/L HD-SP复合时,整理织物的抗皱性能相差不大,但SHP的用量减少了37.5%。根据FT-IR结果,复合催化剂与纯SHP相比,BTCA与纤维素纤维酯化交联程度相当;根据离子相对浓度计算,更多羧基被复合催化剂转化成了羧酸盐,织物表面pH值得以提高。
汪津纪柏林胡婷莉阎克路
关键词:抗皱整理免水洗复合催化剂
纯棉织物的无甲醛免烫整理被引量:14
2014年
采用丁烷四羧酸(BTCA)整理剂/次亚磷酸钠(SHP)催化剂体系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通过热重和差示量热扫描法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测试分析,优选焙烘温度;考察丁烷四羧酸和次亚磷酸钠的用量、整理液pH值对整理后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撕破强力的影响。实验室试验证明,以丁烷四羧酸质量分数为7.0%、次亚磷酸钠质量分数为1.6%整理平纹和斜纹棉织物时,其免烫效果明显;工业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织物的撕破强力在符合ASTM D2262标准的前提下,其DP等级达到3.0,手感柔软,无甲醛释放;由于撕破强力保留率还有下降空间,因此DP等级有望进一步提高。
严玮琛刘建薪胡婷莉纪柏林侯爱芹阎克路
关键词:耐久压烫整理BTCA无甲醛棉织物
次亚磷酸钠对BTCA与棉纤维分步反应的催化机理被引量:2
2017年
设计新的试验条件,深入研究了棉织物丁烷四羧酸(BTCA)免烫整理的交联机理和次亚磷酸钠(SHP)的催化机理。通过FTIR、热重分析和Gaussian计算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通过减弱BTCA分子间氢键作用使其成酐温度降低,而SHP阴离子通过移除反应中间体的质子促进了酸酐和纤维素的成酯反应;BTCA与纤维素的反应是一个分步成酐成酯的过程。
纪柏林孙刚阎克路
关键词:免烫交联分步反应
纯棉织物的多元羧酸免烫整理被引量:14
2014年
研究了二元羧酸(苹果酸MA、酒石酸TA、)、三元羧酸(柠檬酸CA)、四元羧酸(丁烷四羧酸BTCA)及其复配在棉织物免烫整理中的应用。采用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较单一多元羧酸及复配多元羧酸对棉织物免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一多元羧酸的抗折皱整理效果,BTCA>CA>MA>TA;多元羧酸复配整理时,四元羧酸BTCA与三元羧酸CA复配最具可行性,且羧基浓度的适用量为BTCA 0.86 mol/L和CA 0.34 mol/L。
姜娟胡春艳阎克路侯爱芹
关键词:免烫整理多元羧酸棉织物
壳聚糖与丁烷四羧酸对棉织物的抗菌/防皱复合整理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过氧化氢/醋酸体系降解壳聚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8×10^(-5),2×10^(-5),1.44×10^(-5),7.2×10^(-4),3.2×10^(-4),1.1×10^(-4),4×10^(-3)的降解壳聚糖,将其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与丁烷四羧酸(BTCA)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讨论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质量浓度对整理织物抗菌/防皱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一浴一步法,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10^5的壳聚糖,以1.0 g/L的质量浓度与BTCA复配整理棉织物,织物的防皱、抗菌性均佳,此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64.3°,强力保留率为经向77.3%、纬向63.5%,白度为68.3%,抑菌率为68.7%;再加入10.0 g/L的抗菌剂AGP,织物的抑菌率可提高至98.5%,折皱回复角为263.0°,强力保留率经向为83.5%,纬向为76.4%,白度为69.1%。
郝文波阎克路陈永邦黄劲旭
关键词:壳聚糖棉织物防皱抗菌
棉织物的微波辅助无甲醛抗皱整理被引量:4
2016年
使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作为抗皱整理剂,次亚磷酸钠(SHP)作为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讨论微波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BTCA和SHP用量、整理液p H值,得到微波辅助无甲醛抗皱整理优化工艺,即BTCA质量浓度为80 g/L,n(SHP)∶n(BTCA)为0.5,整理液p H值为3.0,高功率微波焙烘15 min。与传统焙烘工艺相比,微波加热的抗皱整理棉织物具有较好的强力保留率。
张新海胡婷莉纪柏林阎克路
关键词:防皱整理无甲醛BTCA棉织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