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29)

作品数:7 被引量:135H指数:6
相关作者:马瑾郭彦双刘培洵陈顺云扈小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断层
  • 2篇地表
  • 2篇地表温度
  • 2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震研究
  • 1篇断块
  • 1篇断裂带
  • 1篇岩溶
  • 1篇遥感
  • 1篇应变场
  • 1篇应力
  • 1篇应力状态
  • 1篇震前
  • 1篇渗流
  • 1篇声发射
  • 1篇失稳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7篇马瑾
  • 3篇郭彦双
  • 1篇陈国强
  • 1篇刘力强
  • 1篇潘纪顺
  • 1篇扈小燕
  • 1篇张克亮
  • 1篇陈顺云
  • 1篇刘培洵
  • 1篇姜彤
  • 1篇刘远征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Geosci...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日本Mw9.0级地震同震位移数值模拟及重力变化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发生Mw9.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波形反演均表明本次地震是低角度逆冲型地震,上覆板块回跳产生的垂直位移造成了高达十几米的巨大海啸,不仅造成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还引发了与核电设施相关...
张克亮马瑾
文献传递
拐折断层黏滑过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位移、应变和声发射等测量手段,研究了预置5°拐折断层的房山花岗岩样品的黏滑过程,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5°拐折断层失稳的黏滑特征及相关物理场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5°拐折断层的黏滑周期与加载速率在数值上呈负对数相关关系;2)在不同的加载速率下,大多数的5°拐折断层失稳是双震事件,2次子事件的间隔时间大多在100~200ms之间;3)采用不同的观测手段,即使采样速率一致,其临震响应也存在差异性,如断层失稳前沿断层的应变测量结果呈现明显的应变弱化,断层位移则未见明显的变化;4)断层黏滑过程中的声发射事件呈现明显的沿断层迁移的特征。认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余震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断层失稳过程的动力学信息。
郭彦双马瑾云龙
遥感与实测地表温度的对比分析及在地震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16
2011年
伴随着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存在许多基础性工作亟待完善.本文以由卫星遥感影像与实际测量两种不同方法获取的地表温度为基础,选取2006年3月~2008年2月近2年的数据,进行遥感与实测地表温度之间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遥感与实测地表温度之间:夜间差值比白天要小,白天的相关性比夜间相关性差;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长周期信号相关性比短周期要好,对于几十天以上的变化,两者相关程度均极高.意味着分析地表温度的长周期变化时,选用白天或者夜间数据产品没有实质性区别.通过本文分析,初步明确了遥感地表温度与实测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选取合适的遥感资料开展地震研究.
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马瑾陈国强扈小燕
关键词:地表温度MODIS
断块大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构造物理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几乎涉及地震活动的各个方面:1)地震记录表明不但是强震,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也分布在构造块体边界上,构造块体控制了地震分布;2)地震活动规律体现在块体整体活动中。例如,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单个断陷带的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长短不一,无明显规律。但当把鄂尔多斯地块周边作为一个整体,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显示了准周期性;3)地块运动通过周边断层交替活动实现。从断层活动相互作用的时间间隔和错动形式出发可把它分为强震交替活动型(又可分长时间间隔和短时间间隔两类)和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交替活动型。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短的双震活动较早被发现。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长的类型虽然不易识别,但是依赖于中国历史地震目录,还是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山西断陷带与渭河断陷带在历史上的3次交替活动等;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型的交替活动型很不容易被发现,仅在台网较密,观测条件较好的北京地区观测到。4)利用一些实验结果讨论了交替活动的规律。此外,结合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对一些地震现象进行了讨论。
马瑾
关键词:断块地震活动
库水渗流与荷载对水库地震形成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文中从库区水文地质结构及库水重力对库区附近断层库仑应力的影响出发分别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当蓄水区域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且岩体存在较大、较深的饱和或非饱和溶洞、矿洞时,该洞穴被库水淹没后,容易形成快速响应型地震。2)通过数值计算可知,库水重力对库区附近断层库仑应力的影响,与区域背景应力场、断层产状及断层与水库的相对位置有关。当水库位于断层下降盘,且断层倾角较大时,对断层失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时,正倾滑断层局部与逆倾滑断层整体易出现库仑应力值增加。具有相似地表出露环境与产状的正倾滑断层库仑应力最大正增量大于逆倾滑断层库仑应力最大正增量。摩擦系数为0.6时,重力引起的断层库仑应力的最大正增量约为饱和溶洞内孔隙压力影响值的1/4。孔隙压力的作用更值得重视。
刘远征马瑾姜彤潘纪顺
关键词:水库地震库仑应力岩溶重力荷载
5°拐折断层在黏滑过程中物理场演化与交替活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在实验室利用96通道应变记录采集系统和分布式多通道瞬态信号采集系统,观测了预切5°拐折断层的标本在变形失稳过程中应变场和声发射事件的时空演化。实验在双轴伺服加载系统上进行。在Y方向按位移控制方式加载,位移速率先后取0.5μm/s、1μm/s、0.5μm/s和0.1μm/s。观测得到:1)标本沿断层发生周期性的黏滑失稳,不同加载速率下黏滑事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加载速率越小,周期越大,应力降也越大。2)断层失稳错动时伴随高能级的声发射事件,之前只发生能级很小的事件。定位结果显示,声发射事件主要分布在拐折部位周围、上断层中部和下断层中下部。断层失稳前声发射事件的迁移过程是:开始发生在拐折部位,随后在上、下断层段间交替活动,最终在下断层段发生失稳大事件。3)应变观测结果显示拐点和断层带附近是高应变集中部位。在应变积累阶段和释放阶段,应变增量场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拐点内外侧平均应变和最大剪应变的增减交替。4)平均应变在拐点和断层段先后释放可能是断层失稳的条件之一。对拐折构造部位进行观测十分重要,有利于判断断层活动状态的转变。
云龙郭彦双马瑾
关键词:声发射应变场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and present-day tectonic activity被引量:1
2010年
这研究试图从土地表面温度(LST ) 在西方的中国在构造活动获得信息地数据。根据在热和紧张之间的确定的关系,我们用卫星数据产品 MODIS/Terra 在西方的中国分析了 LST 分发。我们的结果显示出那:1。从在一些的 LST 的年度变化有离开区域,和那这些变化与一些活跃构造地区的活动被联系。2。当气候因素引起的年度变化的背景价值被移开时, LST 的温度剩余(T) 的长时期的部件(LSTLOW ) 能为构造活动用作指示物。我们发现了主要地震能在包围区域的 LST 领域上生产不同效果。这些效果被上升和落下在温度描绘。例如,有引人注目的温度衰落,在中央西藏的高原的 Bayan Har-Songpan 块与 2004 的 Sumatran M9 地震联系。3。在另一方面,一个单个区域的 LST 地可以对在包围中国的区域发生在不同区域的主要震动不同地作出回应。例如,, Kunlun M 8.1 事件在 Longmen 山差错地区增加以后做了 LST 宰桑·莱克· M 2003 的 7.9 地震,和 2004 的 Sumatran M 9 事件,在一样的区域 LST 的引起的减少。4。陆地表面温度(LST ) 的变化随着时间的过去在不同构造区域是不同的。这些现象可以为构造变丑过程的学习提供线索。根据这些现象,我们使用在与 GPS 大小获得的改变的深度,地区性的 seismicity 和紧张结果获得的温度数据的联合,到与构造活动有关的信息从 LST 领域的变化导出的测试,并且讨论它的含意到地区性的构造变丑的模型的创造。
Jin Ma Shunyun Chen Xiaoyan Hu Peixun Liu Liqiang Liu
关键词:地表温度温度场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地震活动
地震前亚失稳应力状态的识别--以5°拐折断层变形温度场演化的实验为例被引量:80
2012年
识别亚失稳应力状态,研究其力学机理及与之相关物理场的演化特性,对于分析地震潜在危险性以及危险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在实验室,标本进入亚失稳态的标志是应力的加速释放.能否利用实验结果去鉴别自然条件下的地震?一个台站的观测数据仅代表该台站的应力状况,如何通过众多台站的观测数据了解区域应力状态是识别亚失稳态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拐折断层一次粘滑事件中不同变形阶段温度场的演化为例,试图寻找物理量在进入亚失稳状态的响应特征.文中分别讨论了应力积累阶段、失稳前应力-时间过程中偏离线性阶段、峰值后亚失稳阶段、失稳阶段和失稳后阶段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断层的失稳错动是由断层各个部位独立活动向协同化活动的转化过程.失稳代表协同作用的完成.偏离线性阶段是应力释放的开始,也是协同作用的开始.在亚失稳阶段应力释放已占据优势,协同作用趋于完成.分析区域整体应力状态不能从单个台站出发,而是要从变形场的整体演化出发.
马瑾S I SHERMAN郭彦双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应力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