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1004)

作品数:9 被引量:410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景光李新荣张志山谭会娟贾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植物
  • 2篇土壤
  • 1篇有机碳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珍稀濒危植物
  • 1篇蒸腾
  • 1篇蒸腾速率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群落
  • 1篇人体舒适度
  • 1篇沙冬青
  • 1篇沙区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价值
  • 1篇生态价值评估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5篇张景光
  • 4篇李新荣
  • 3篇谭会娟
  • 3篇张志山
  • 2篇贾晓红
  • 2篇郑敬刚
  • 1篇陈应武
  • 1篇王新平
  • 1篇赵金龙
  • 1篇樊恒文
  • 1篇黄培佑
  • 1篇努尔巴依
  • 1篇李爱霞
  • 1篇何明珠
  • 1篇何秉宇
  • 1篇李元寿
  • 1篇李有
  • 1篇马风云
  • 1篇周海燕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沙冬青灌丛地的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空间变异性分析被引量:55
2006年
通过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对土壤质地定量分析表明,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与沙粒含量(>0.1mm)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与粘粉粒含量(<0.05mm)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沙粒和粘粉粒含量每增加1﹪,分形维数则降低或升高0.022个单位,沙粒增加导致分形维数的降低和粘粉粒增加导致分形维数升高幅度一致,所以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评价土地沙质荒漠化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荒漠地带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沙生植被地段,地表土壤颗粒粗粒化和50~70cm土层土壤颗粒的细粒化,为该区有限降水的深层渗漏提供了基质,为沙冬青的存活提供了保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一些专家提出的概念模型,验证了粗质土壤质地支持以灌木为主的群落的假说.但从空间变异性分析来看,荒漠区沙冬青群落因地表物质的吹蚀和堆积过程频繁以及灌丛沙堆发育程度引起的分枝形态差异,导致了土壤颗粒含量空间变异尺度并未集中在冠幅范围,并不支持灌丛在沙漠生态系统对降尘等细粒物质拦截所形成的"沃岛"作用.正是因为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沙生植被地段土壤颗粒组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并且空间变异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灌木冠幅范围和冠幅间的裸地,没有为其它植物种的入侵创造土壤基质条件,才使得沙冬青群落在该区稳定存在,为荒漠残遗植物种--沙冬青的迁地保护和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以避免营林失败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贾晓红李新荣张景光张志山王新平谭会娟
关键词:沙冬青
沙漠人工植物群落的根系分布及动态被引量:43
2006年
2004年植物生长季,利用根钻取样研究了沙漠4种不同配置类型油蒿与柠条植物群落的根系分布及生长动态;另外,采用挖沟分层取样研究了半固定沙丘两种植物的粗根剖面结构,结果表明:尽管4个样地高峰值和低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但沙漠植物细根的生长动态表现为双峰型;整个生长季纯油蒿样地细根密集分布于0~40cm,其余样地密集分布于10~60cm;受一年生植物的影响,9月份4个样地表层(0~30cm)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均出现最大值。采用边灌水边取样的办法获得4个样地300cm深的根系数据,4个样地90%以上的细根分布在0~200cm层次,其中纯油蒿样地的根系的最大深度是270cm,其余3个样地均在300cm以下;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深度而减小且呈指数递减形式(P〈0.01)。除纯油蒿样地外的其他3个样地,根瘤的最高值出现在4月份;粗根的根长密度远远小于细根的根长密度。挖沟分层取样研究表明,与柠条相比油蒿具有较高的根冠比;柠条的粗根长主要分布于0~60cm,粗根重主要分布在0~40cm;油蒿的粗根分布比柠条的更浅,粗根长主要分布于0~40cm,粗根重主要分布在0~20cm。
张志山樊恒文赵金龙陈应武谭会娟
关键词:细根
郑州市热岛效应研究与人体舒适度评价被引量:33
2005年
采用网格式布点法设置观测点,监测导致郑州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子,揭示了郑州市热岛效应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状况,并对不同类型的绿化区域进行了人体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热岛效应的日变化大体上呈单峰型;不同季节的热岛效应强度相差很大,热岛强度的强弱顺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热岛中心的空间分布与其附近有无工业热源密切相关.就人体舒适度而言,以乔木绿化为主的人民公园的舒适度最好;而以草坪绿化为主的西流湖公园,其改善小气候的能力较乔木为差;火车站广场由于其空间开阔,空气流动性强,故最舒适的频率也有16%.
郑敬刚张景光李有
关键词:热岛效应热岛强度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被引量:76
2007年
测定了干旱沙区不同年限植被恢复区土壤0-5(包括结皮层)、5-10和10-20cm颗粒组成分布、土壤有机碳(Souk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分布中沙粒和粘粉粒含量变化与土壤SOC和氮含量间的关系,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SOC和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SOC和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固存效应,这种效应不仅表现在植被恢复的时间上,也表现在土壤垂直分布上。植被恢复区SOC和氮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降低趋势。土壤极细沙(0.1-0.05mm)和粘粉粒含量(〈0.05mm)的时间和空间变异与SOC和氮有着相似的趋势。而沙粒含量(0.5-0.1mm)则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土壤中极细沙粒(0.1-0.05mm)和粘粉粒含量(〈0.05mm)分别与SOC和氮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沙粒含量(0.5-0.1mm)与SOC和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从植被恢复或者荒漠化逆转角度阐明了干旱沙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的土壤保护性碳组分的增加是土壤碳储量汇功能增加的体现。在研究区域,有机碳和全氮因土壤粘粉粒和极细沙而积累的定量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很好地预测,从而为更好地估算荒漠化逆转过程中不同阶段碳汇量提供了依据。而植被恢复中土壤SOC和氮与土壤颗粒间的结论加深了荒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的理解,明确了我国广泛在干旱沙区实施区域治理对全球大气CO2汇的贡献。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征土壤肥力特征的SOC和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对植被演变的影响,以及土壤物理稳定性的增强对土壤抗风蚀能力的贡献。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和植被间的这种相互�
贾晓红李新荣李元寿
关键词:沙区植被恢复土壤有机碳全氮
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光合作用日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0
2005年
对半日花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表明: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半日花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型,在 9:00和15:00左右达到峰值。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 15:00 达到最大。数据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和气孔导度是半日花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叶绿素荧光作用参数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半日花受中午强光和高温的影响发生光抑制,使PSⅡ系统发生可逆失活,产生光合“午休”现象。
谭会娟周海燕李新荣张志山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合生理生态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珍稀濒危植物
和田河流域天然柽柳灌木林生态价值评估被引量:25
2005年
以分布于和田河流域的天然柽柳灌木林地为研究对象,使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评价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在和田河流域,面积为2.23万hm2的天然柽柳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 970.58~2 974.62 亿元·a-1之间,平均值为2 972.60 亿元·a-1.
杨丽文何秉宇黄培佑努尔巴依
关键词:柽柳灌木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价值和田河流域机会成本法
试论贺兰山植物多样性的若干特点被引量:24
2005年
通过实地考察,对贺兰山植物多样性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植物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山地植被垂直带类型多样和形态、生理生态适应性多样等一系列鲜明特点;根据中国植被分类标准,山体植被带分为山麓荒漠草原带、旱生乔灌木带、油松山杨林带和高山灌从带;不同植被带由不同的植被类型组成;植被类型除了受海拔梯度影响外,水分条件也成为影响植被坡向分异的关键因子,从山麓到山顶,阴坡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疏林灌丛、亚高山灌丛、高山灌丛草甸,而阳坡的植被类型依次为灌丛、湿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该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干旱区草原和荒漠过渡区的山地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郑敬刚张景光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海拔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被引量:72
2006年
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0~200cm之间的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相对变异较大的层是在160~180cm层和180~200cm层,变异系数分别为0.72和0.73.表层0~5cm层的相对变异也较大,变异系数为0.66.2)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水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各层土壤水分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程度很高,所占比例在87.7%~99.9%范围内.各层土壤水分的有效变程大小有较大差异,最小值出现在60~80cm层(7.04m),最大值出现在20~40cm层(19.71m),土壤水分有效变程从表层到深层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3)土壤水分插值图反映出0~140cm之间相邻各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140~200cm各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小;4)土壤水分在0°、45°、90°、135°四个方向的半方差函数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表明在这四个方向上半方差和距离的相关性较低,土壤水分变化是独立、随机的,是同质性的.
马风云李新荣张景光李爱霞
关键词:固沙植被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空间异质性
民勤荒漠植物枝系构型的分类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荒漠植物的枝系构型因素包括各级分枝角度、各级分枝长度、枝径比、逐步分枝率和总体分枝率、分枝分维数和计盒维数等16个指标.采用组内欧式距离法进行聚类,把荒漠植物依构型指标分为4个类型:第一类型包括霸王(Zyg ophy llum x anthoxy lum)、黄刺条(C arag ana f rutex)等14种荒漠植物;第二类型包括秦晋锦鸡儿(C.pur-d om ii)、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 i)等11种荒漠植物;第三类型包括网状沙拐枣(C a llig onum cancella tum)、黄花草木樨(M elilotus suaveolens)等9种荒漠植物;第四类型包括扁果木蓼(A traphax is rep licta)、洋白蜡(F rax inus am eri-cana)等14种荒漠植物.不同的枝系构型类型反映了不同荒漠植物对于空间资源与环境的长期适应对策.
何明珠王辉张景光
关键词:荒漠植物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