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K69B15)

作品数:16 被引量:136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开运仲启铖陈振楼王东启高艳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芦苇
  • 3篇通量
  • 3篇土壤
  • 2篇地下水
  • 2篇生命周期评价
  • 2篇湿地
  • 2篇垦区
  • 2篇CO2通量
  • 2篇CO_2排放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去除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稻麦轮作系统
  • 1篇稻田
  • 1篇地下水埋深
  • 1篇地下水位
  • 1篇电力
  • 1篇电力生产
  • 1篇电力消费

机构

  • 13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市城市化...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园林科...

作者

  • 8篇王开运
  • 4篇仲启铖
  • 3篇王东启
  • 3篇陈振楼
  • 3篇张超
  • 3篇高艳娜
  • 3篇李沙沙
  • 2篇曹流芳
  • 2篇李小平
  • 2篇刘倩
  • 2篇刘晓臣
  • 2篇周剑虹
  • 2篇邓焕广
  • 2篇张超
  • 2篇王江涛
  • 2篇王璐
  • 2篇姜雪
  • 2篇董珑丽
  • 2篇陆颖
  • 2篇欧强

传媒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崇明岛水稻生产能耗与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上海崇明岛水稻生产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两类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该LCA模型由水稻生产原料部分、农资部分和种植部分三个子系统组成,分段进行了清单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每生产1 t崇明岛水稻的能耗为4 039.32 MJ,能量耗竭环境影响指数为0.001 6;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973.11 kg,温室效应环境影响指数为0.141 7。造成水稻生产能量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施用过量的尿素,而造成水稻生产碳足迹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生长过程中CH4和N2O的排放,以及尿素的施用。情景分析建议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提高N的利用效率,改进耕作方式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LCA方法不仅可以认识水稻生产的环境影响,还能够确认水稻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和碳足迹的关键所在。
董珑丽李小平姜雪刘晓臣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水稻碳足迹能耗
上海市电力CO_2排放特征及减排途径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不同发电方式和发电技术的电力CO2排放系数差别很大。研究发现,上海市2009年电力消费侧的CO2排放高于电力生产侧1 551万t,即上海市净调入电力的CO2排放为1 551万t,可见外来电CO2排放的正确测算对全市及各终端消费部门的CO2排放有重要影响。从排放系数来看,消费侧的CO2排放系数只有生产侧排放系数的81%,得益于外来电中可再生能源比例高于本地电力。2009年由于外来电的引入,上海市电力消费避免了178万t的CO2排放。就火力发电而言,上海市单位发电能耗和CO2排放略低于华东电网平均值,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下降空间。基于以上研究,从提高火力发电的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分布式供能和其他新能源技术、建设智能电网等方面提出上海市减缓电力CO2排放的途径。
汤庆合
关键词:电力消费电力生产CO2排放
长江口滨海湿地芦苇和白茅形态和生长特征对地下水位的响应被引量:10
2016年
芦苇是长江口地区滨海滩涂湿地主要建群种,如何控制白茅扩散、维持原生植被已成为滨海湿地管理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之一.以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滨海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种群特征,比较3个不同地下水位(低、中、高水位)条件下芦苇与白茅幼苗和成株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对幼苗而言,地下水位对芦苇单株生长特征影响不显著,地下水位升高会促进芦苇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限制白茅种群密度增加;对成株而言,在单株水平,中水位芦苇株高、基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低水位和高水位,并且芦苇相对于白茅的生长优势在中水位条件下最为明显.除株高和基径以外,白茅的其它生长指标在3个地下水位梯度间均无明显差异;在种群水平,芦苇种群植株密度,叶面积指数,叶、茎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地下水位升高而逐渐升高,在高水位达到最优.与芦苇相反,白茅种群植株密度,叶面积指数,叶、茎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地下水位升高而逐渐降低,在低水位生长最好.虽然白茅在单株水平上生长不如芦苇,但是凭借其极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在芦苇群落中迅速扩散,与芦苇竞争光照、水分等资源,并且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条件下白茅种群生长尤为旺盛.因此,在植物幼苗阶段通过人工水位调控适当提高地下水位可以抑制中生性植物白茅的生长,从而有助于恢复东滩湿地以芦苇为单优势种的湿地群落结构和功能.
戚志伟高艳娜李沙沙樊同管桐王开运张超
关键词:滨海湿地芦苇白茅水位管理
LCA在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以碳钢喷涂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采用GaBi6软件中的CML2001模型,结合初级能源消耗情况对研究对象的资源消耗(ADP)、全球变暖(GWP)、酸化(AP)、富营养化(EP)、臭氧损耗(ODP)、光化学臭氧合成(POCP)等环境影响类别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碳钢喷涂产品,EP最为显著,黑坯加工阶段的初级能源消耗量最大,该阶段对POCP、AP和GWP的影响贡献率均在80%以上。
姜雪李小平董珑丽刘晓臣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
改造滤岸对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去除的中试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选择煤渣、锯末、沸石、麦饭石、土壤和马尼拉草构建了城市河岸带改造滤岸中试模型,并对其去除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污染物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造滤岸对表面径流和下渗径流中NH4+-N和T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和较强的去除能力;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5%和83.7%,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6%和96.2%,出水水质分别可达国家地表水Ⅳ类和Ⅲ类水标准,模型稳定后对表层径流和下渗径流中TN的去除率可达20%左右;模型对NH4+-N、TN和TP的处理负荷分别为634.1~1114.5mg·m-·2h-1、102.2~594.2mg·m-·2h-1和20.6~209.0mg·m-·2h-1,表面径流大于下渗径流.模型内碳源(锯末)以及其他介质的添加虽然能够提高氮的转化能力,但也会影响模型对TN的去除率;下凹断面和末端断面对氮磷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随着模型的稳定其差异逐渐降低.模型对氮磷的处理负荷与入水氮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邓焕广王东启陈振楼周栋陶征楷张菊
关键词:降雨径流
基于能源平衡表的CO_2排放核算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碳排放核算是低碳经济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该研究以中国经济发达且面临低碳转型的上海市为例,探讨利用能源平衡表核算CO2排放的方法及排放部门特征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与能源平衡表部门分类不一致的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研究了其排放核算方法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生产地与消费地可能不在同一地区,其CO2排放核算对终端部门排放特征影响很大,此外,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的CO2排放作为快速增长的排放源,CO2排放核算对两个部门的排放特征分析和低碳发展路线制定至关重要。
赵敏胡静戴洁李立峰
关键词:能源平衡表交通领域建筑领域
滨海围垦区几种耐盐乔灌木的光合特性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讨几种耐盐乔木和灌木对滨海围垦区盐碱化土壤的适应能力,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植物生长旺季对崇明东滩围垦区同期栽种的9种耐盐碱陆生植物物种的叶片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var.serrulata)、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蜀桧柏(Sabina komarovii)4种乔木物种中,刺槐的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饱和点最高,分别为21.28μmol·m-2·s-1、0.049μmol·μmol-1和2 031μmol·m-2·s-1,但光补偿点却较低(13.60μmol·m-2·s-1)。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伞房决明(Cassia sopher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海滨木槿(Hibiscus syriacus)和慈孝竹(Bambusa multiplex)5种灌木物种中,紫穗槐的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饱和点最高,分别为20.92μmol·m-2·s-1、0.048μmol·μmol-1和1 980.67μmol·m-2·s-1,但光补偿点却最低(2.95μmol·m-2·s-1)。在这些灌木物种中,紫穗槐具有最高的水分利用率(10.58μmol·mol-1)和较低的蒸腾速率(1.86 mmol·m-2·s-1)。因此,就叶片光合特性而言,刺槐和紫穗槐分别是对滨海围垦区盐碱化土壤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刘倩仲启铖曹流芳王璐陆颖王开运
关键词:光响应曲线光合参数灌木耐盐
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CO2通量贡献区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通量贡献区模型(FSAM)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CO2通量贡献区(Footprin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35°~225°方向为生长季主风向,而315°~45°方向为非生长季主风向.(2)在生长季主风向,大气稳定状态下的Footprint 函数取得最大值时的位置(Xm)为96. 84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41. 04~378. 20 m、垂直迎风向-79. 73~79. 73 m 范围内;而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Xm 为75. 28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33. 83~257. 07 m、垂直迎风向-82. 29~82. 29 m 范围内.在非生长季主风向,大气稳定状态下的Xm 为82. 68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36. 73~282. 49 m、垂直迎风向-120. 31~120. 31 m 范围内;而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Xm为56. 49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25. 90~179. 90 m、垂直迎风向-76. 30~76. 30 m 范围内.(3) 非主风向贡献区分布与主风向有相似的规律.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大气稳定状态下的贡献区面积均要大于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贡献区面积;而在相同的大气稳定状态下,生长季的贡献区面积要大于非生长季.(4)在非生长季,主风向观测的垂直迎风向范围要远大于其他风向,这可能和该条件下的横向风速脉动标准差与摩擦风速的比值(σv / u?)较大有关.
王江涛周剑虹欧强仲启铖王开运
长江口芦苇和互花米草叶面积生长对立地增温的响应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s,OTCs)模拟立地增温的方法(4个OTC,4个对照),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实生苗顶叶面积、单株总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LAI)对增温(OTC内空气年平均气温增加了2.00±0.17℃)的响应.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一年生长后芦苇和互花米草LAI分别显著增加.芦苇LAI于9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5.40%;而互花米草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于10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7.00%(P <0.05).(2)芦苇顶叶面积于8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12.94%;互花米草于9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23.96%.同时增温使互花米草顶叶面积伸展延后3 d.(3)芦苇单株总叶面积于9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9.36%;而互花米草于10月份达到峰值,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0.26%.上述结果表明在未来大气增温条件下,互花米草叶生长对大气增温的响应比芦苇更加敏感.
李沙沙樊同张超朱红雨周婷南吴悦琦贺贵书王开运李海禹毕星
关键词:互花米草芦苇
滨海围垦区不同陆生植物配置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陆生植物配置模式对滨海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在崇明东滩围垦湿地公园栽植了8a的湿地松纯林、湿地松-紫穗槐混交林及紫穗槐纯林3种典型陆生植物配置模式,以裸地作为对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的土壤呼吸叶室对其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期间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容重,影响土壤呼吸的土壤微气候因子、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土层0~4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范围为2.96~6.91kg/m2:湿地松-紫穗槐混交林>裸地>紫穗槐纯林>湿地松纯林,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改善不同,湿地松与紫穗槐混交配置比纯林更有利于增加滨海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呼吸速率年平均值变化范围为2.74~5.19μmol/(m2·s):紫穗槐纯林>湿地松-紫穗槐混交林>湿地松纯林>裸地,土壤温度是影响滨海围垦区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各配置模式土壤呼吸的差异可能与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植物叶面积指数有关。可为滨海围垦区进行以增汇为目的人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曹流芳仲启铖刘倩王璐陆颖王开运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储量植物配置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