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53)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莹卫文陈宗宇刘君陈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流
  • 1篇地下水流系统
  • 1篇水层
  • 1篇松嫩平原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标记
  • 1篇环境同位素
  • 1篇含水
  • 1篇含水层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刘君
  • 2篇陈宗宇
  • 2篇卫文
  • 2篇王莹
  • 1篇陈江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的环境同位素标记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并结合传统水文地质方法,识别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地下水年龄分布表明该区地下水流动系统流动模式呈现出局部流、中间流和区域流系统。地下水中氚分布深度指示局部水流系统为现代水循环系统,以垂向运动为主要特征,循环深度一般小于50 m,山前区可达100m以下;区域流系统存在于深部承压含水层,以侧向水平径流为主要运动特征。松辽边界附近的环境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指示天然状态下可视为零通量边界。同位素示踪剂也反映出嫩江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齐齐哈尔以北,江水补给地下水;在齐齐哈尔以南,地下水向嫩江排泄。
陈宗宇刘君杨湘奎陈江王莹卫文
关键词:含水层地下水流系统环境同位素
近50年来我国北方典型区域地下水演化特征被引量:17
2010年
文章在总结中国北方地下水最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西北内陆盆地、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为典型区,对近50年来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北方盆地和平原地下水系统演化具有渐变性和突变性特征,但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区域地下水系统已经变得脆弱,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地下水补给演变表现为山前平原地带的补给能力减弱,河道补给减弱或消失,中下游农业区地下水补给强度增大,总补给量呈现减小的趋势;其中,西北内陆盆地下水补给的减少与上游水资源利用过度、渠系防渗程度提高有关;而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减少与降雨量的减少和山区河流拦蓄水量的增加有关。伴随着补给模式的改变,地下水流场演变表现为普遍出现持续性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西北干旱区表现为山前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泉流量减少、溢出带下移;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表现为溢出带消失、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并发展,区域地下水流被截断,形成以降落漏斗为中心的局部水流系统。地下水化学场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化学类型变化、矿化度增大,污染组分增加。自西北内陆盆地至华北平原、松嫩平原,水化学变化强度明显增加,以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最为明显。本文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地下水演变的适应性对策,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宗宇王莹刘君卫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