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546)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汪芳裕杨妙芳杨钊张彦亮曾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脂肪
  • 7篇脂肪性
  • 7篇酒精
  • 7篇酒精性
  • 7篇非酒精性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脂肪性肝病
  • 6篇酒精性脂肪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肝病
  • 4篇菌群
  • 4篇肠道
  • 3篇粪便
  • 3篇粪便钙卫蛋白
  • 3篇钙卫蛋白
  • 3篇肠道菌群
  • 2篇道炎症
  • 2篇炎症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杨妙芳
  • 4篇汪芳裕
  • 3篇杨钊
  • 1篇陆恒
  • 1篇吴会玲
  • 1篇申玉英
  • 1篇魏娟
  • 1篇曾娟
  • 1篇张彦亮
  • 1篇吴晓辰
  • 1篇陈简
  • 1篇王少东
  • 1篇方放
  • 1篇王松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70例肝硬化合并SBP且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70例患者腹水中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1株占70.8%,革兰阳性菌18株占25.0%,真菌3株占4.2%,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6株占24.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株占11.1%;对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有效抗菌目的,并抑制或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曾娟张彦亮吴会玲申玉英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病原菌耐药
肠道菌群在慢性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随着肠-肝轴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肠道菌群通过肠道菌群失调、物质能量代谢改变及免疫反应激活等机制在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钊汪芳裕杨妙芳
关键词: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肠-肝轴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肠-肝轴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通过增加宿主能量摄入、调节胆碱及胆汁酸代谢、激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而促发炎症反应等机制,促使NAFLD的发生、发展;益生菌对NAFLD有一定疗效进一步证实肠道菌群在NAFL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在NAFLD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杨钊汪芳裕杨妙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模式识别受体益生菌
基于肝脏脂肪含量建立结直肠息肉发生概率的临床预测模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套索回归(LASSO)交叉验证法筛选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对结直肠息肉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肠镜和胸/腹部CT检查的体检人群,根据有无结直肠息肉,分为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按7∶3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使用LASSO交叉验证法筛选变量,经检验无多重共线性后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并绘制列线图(Nomogram)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内部验证:通过重复抽样的方法[bootstrap(n=1 000)]在训练队列中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绘制校准曲线。外部验证:将训练队列中得到的逻辑回归公式应用于验证队列中的所有患者,对该队列进行逻辑回归,得到C statistics和校准曲线。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预测模型的校准度。采用SPSS v25和R, v4.0.1(http://www.r-project.org/)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590例患者,其中结直肠息肉组353例,对照组237例。共24个变量经LASSO回归交叉验证法筛选出3个潜在预测因子,分别为年龄、性别和肝脏脂肪含量[CT(L/S)]。将潜在的预测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绘制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结直肠息肉预测概率的C统计量(C statistics)为0.662(95%CI:0.609~0.715)。内部验证: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靠近校准图对角线,表明模型的预测概率良好。外部验证:在验证队列中,列线图预测结直肠息肉概率的C statistics为0.708(95%CI:0.630~0.785),绘制的校准曲线同样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P=0.6477,χ^(2)=5.9961,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良好。结论我们的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肝脏脂肪含量建立结直肠息肉发生概率的临床预测模型,可客观、准确地预测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概率,为结直肠息肉的筛查提供了客观依据,进一步做好结直肠癌的二级预防工作。
周逸飞杨雅蓉杨妙芳汪芳裕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
NASH小鼠肠粘膜屏障损伤与肠粘膜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1.通过高脂饮食(HFD)和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模型,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两种NASH模型...
黄泽鑫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理机制肠粘膜屏障
粪便钙卫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筛查中的作用
2021年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以及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伴有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明显增高。文中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检测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脂肪肝联合专病门诊按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版)》确诊NAFLD的111例患者。自体检人群中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健康对照组155人。采用肝纤维化指标纤维化-4(FIB-4)区分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分析FC与FIB-4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患者FC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2.18±43.49)μg/g vs(29.61±21.03)μg/g,P<0.01]。NAFLD纤维化患者FC浓度显著高于NAFLD无纤维化患者(82.34±57.74 vs 58.54±39.69,P=0.037)。FC浓度与FIB-4指数呈正相关(r=0.31,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cut-off值为101.5μg/g,敏感度为82.98%、特异度为41.18%。结论NAFLD患者FC浓度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当FC浓度大于101.5μg/g时,NAFLD患者存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最高。FC可能成为NAFLD患者进行肝纤维化风险筛查的新指标。
周逸飞杨雅蓉杨钊杨妙芳汪芳裕
关键词:粪便钙卫蛋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炎症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NAFLD和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并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91例正常人和81例NAFLD患者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2.6±2.4)kg/m2和(28.5±4.0)kg/m2,腰围分别为(80.9±7.9)cm和(91.6±9.5)cm,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19.3±4.8)u/L和(33.7±18.7)u/L,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为(17.5±7.1)u/L和(55.0±44.5)u/L,甘油三酯(TG)分别为(0.9±0.3)mmol/L和(2.4±2.3)m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3±0.6)mmol/L和(5.1±1.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FC水平为43.0(18.8~87.0)μg/g,显著高于正常人的11.4(4.6~24.4)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NAFLD组和正常人FC水平大于50μg/g者分别为48例(59.3%)和6例(6.6%),两者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178,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NAFLD患者FC水平与BMI、腰围、血清GGT、TC水平呈正相关(r=0.725,r=0.570,r=0.292,r=0.40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低水平的HDL、高水平的TG、BMI和TC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11,OR=13.558,OR=1.821,OR=3.086,P值均<0.01)。结论 NAFLD患者粪便FC水平升高,反映肠道可能存在一定的炎症。
杨钊魏娟吴晓辰王少东汪芳裕杨妙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粪便钙卫蛋白肠道炎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文章旨在通过检测NAFLD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FC)及粪便菌群多样性,探讨NAFLD患者肠道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例NAFLD患者(NAFLD组)及12例健康对照(HC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C水平。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粪便样本菌群多样性,分析FC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的FC含量[(61.2±60.0)μg/g]明显高于HC组[(17.3±16.7)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与HC组肠道菌群在菌群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NAFLD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HC组增加(P<0.05),同时埃希菌属相对丰度也较HC组明显增加(P<0.01)。在NAFLD组中,FC含量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625,P<0.05),与埃希菌属相对丰度也呈正相关(r=0.629,P<0.01)。结论NAFLD患者存在肠道炎症及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变形菌门、埃希菌属的增多,可能是促进肠道炎症,导致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黄泽鑫杨妙芳杨钊杨雅蓉汪芳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粪便钙卫蛋白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其与结直肠息肉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但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NAFLD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无症状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NAFLD、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与体重指数(BMI)、hs-CRP、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的相关性。结果:与非NAFLD患者相比,NAFLD患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升高(66.3%对40.0%,P=0.003 9),BMI、三酰甘油、ALT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GGT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结直肠息肉患者相比,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升高(P=0.013),NAFLD检出率显著升高(72.6%对47.4%,P=0.003 9),而两组BMI、hs-CRP、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ALT、GG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AFLD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可能密切相关。
王松方放叶蕾陈简陆恒杨妙芳汪芳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息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