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46)

作品数:31 被引量:378H指数:19
相关作者:李才吴彦旺解超明董永胜王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0篇羌塘
  • 15篇羌塘中部
  • 12篇青藏
  • 12篇青藏高原
  • 8篇定年
  • 8篇北羌塘
  • 8篇藏北羌塘中部
  • 7篇锆石
  • 5篇岩石
  • 5篇岩石学
  • 5篇榴辉岩
  • 5篇辉岩
  • 5篇果干
  • 4篇蛇绿岩
  • 4篇绿岩
  • 4篇变质
  • 3篇新生代
  • 3篇早古生代
  • 3篇年代学
  • 3篇花岗岩

机构

  • 27篇吉林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西藏自治区国...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23篇李才
  • 12篇吴彦旺
  • 11篇解超明
  • 10篇董永胜
  • 10篇王明
  • 8篇翟庆国
  • 7篇胡培远
  • 6篇王军
  • 4篇王生云
  • 4篇施建荣
  • 3篇杨韩涛
  • 3篇张修政
  • 3篇陈文
  • 2篇王永
  • 2篇于红
  • 2篇张彦
  • 1篇夏军
  • 1篇王立全
  • 1篇纪战胜
  • 1篇苏黎

传媒

  • 26篇地质通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0篇2010
  • 18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研究重大进展--冈底斯地区寒武系和泛非造山不整合的发现被引量:63
2010年
在申扎地区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和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的"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南部发现的唯一确切的寒武纪地层,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而且也是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发现的唯一的下奥陶统与寒武系"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界面。通过对申扎"泛非运动"界面的研究,可以准确界定"泛非运动"的时限及其动力学过程,也是研究"泛非运动"之前冈瓦纳大陆北缘沉积作用不可替代的标本,对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李才吴彦旺王明杨韩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寒武系
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冰海杂砾岩的成因与物源——以冈玛错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2年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广泛分布的漂砾层、杂砾岩、含砾板岩等是一套特殊的冰海相沉积岩,称为冰海杂砾岩,前人已对它的成因环境做了初步的研究,但没有获得统一的结论。本次以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冈玛错地区冰海杂砾岩的砾石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的野外特征和镜下特点,并对与冰海杂砾岩互层产出的石英砂岩做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冰海杂砾岩是在冈瓦纳大陆冰川呈消融状的情况下,冰阀搬运沉积的产物。通过碎屑锆石和岩性对比,初步认为冰海杂砾岩的物源为冈瓦纳大陆,并简单论述了冰海杂砾岩各类砾石的可能来源。以上研究成果为探讨冈瓦纳大陆的沉积环境提供了依据。
范建军李才王明胡培远杨韩涛解超明吴彦旺
关键词:羌塘南部粒度分析冈瓦纳大陆
藏北安多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被引量:39
2010年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明显的韵律环带,Th/U比值范围为0.63~1.04,平均为0.85,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获得片麻岩中锆石LA-ICP-MSU-Pb原位同位素年龄488.0Ma±4.2Ma。定年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原岩侵位于泛非期,证实聂荣微陆块受到晚泛非热运动的影响,为解决聂荣微陆块基底性质和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解超明李才苏黎吴彦旺王明于红
关键词:青藏高原片麻岩泛非期锆石LA-ICP-MSU-PB定年
青藏高原羌塘南部晚古生代地幔柱?——来自基性—超基性岩的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1
2010年
羌塘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基性岩墙和玄武岩沿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到双湖地区,总长约800km,形成时代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84~318Ma),反映出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过程。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系列岩石,少数为亚碱性系列,Ti和Fe的含量均比较高,Mg#比较低,表明它们都是原始岩浆经不同程度分异结晶后的残余熔体。基性岩墙和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形成环境等均与板内玄武岩或典型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苦橄质岩石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主要为单斜辉石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物成分贫挥发性组分,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反映出其很可能代表了地幔柱原始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由此,初步认为羌塘南部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为地幔柱的头部减压熔融的产物,而苦橄质岩石为地幔柱尾柱通道熔融的产物。
王明李才翟庆国彭帅英解超明吴彦旺胡培远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地幔柱苦橄岩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二叠纪蛇绿岩岩石学和同位素定年被引量:18
2010年
果干加年山二叠纪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近期的新发现。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果干加年山地区二叠纪蛇绿岩出露规模较大,主要由堆晶辉长岩、基性岩墙群、玄武岩等组成。蛇绿岩辉长岩墙获得SIMS锆石年龄272.9Ma±1.8Ma,时代为早二叠世。果干加年山二叠纪蛇绿岩记录了二叠纪早期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构造事件,为探讨和建立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时空模型提供了重要信息。
吴彦旺李才解超明王明胡培远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定年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9
2010年
羌塘中部榴辉岩主要呈透镜状、块状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均为低温型榴辉岩。榴辉岩SiO2为45.83%~48.94%,Na2O+K2O为1.88%~3.91%,Al2O3为10.34%~15.02%,TiO2含量变化较大,大致可分为中Ti和高Ti两种类型,变化范围分别为1.62%~1.87%和3.96%~4.82%。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部分样品具有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原岩为拉斑玄武岩的样品大多具有中等TiO2含量和不明显的Eu异常、较缓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在大量判别图解上均投在MORB和E-MORB区域,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特征与典型的E-MORB相似而与N-MORB差别很大,其原岩很可能形成于E-MORB环境;少量原岩为碱性玄武岩的样品TiO2含量高、具有相对其他样品更高的∑REE和∑LREE含量,在大量判别图解上均投在OIB区域,其原岩可能形成于OIB环境。羌塘中部榴辉岩和区域内二叠纪蛇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样品同时具备E-MORB和OIB的特征,说明古特提斯洋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地幔柱岩浆和正常洋中脊亏损地幔岩浆的相互作用。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施建荣王生云
关键词:羌塘中部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OIB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不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其意义——来自榴辉岩及其围岩^(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25
2010年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目前已先后在片石山地区、果干加年山地区和冈玛错地区发现典型的榴辉岩,以片石山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为研究对象。片石山地区的榴辉岩为低温型榴辉岩,围岩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T=500℃,p=2.3GPa。已获得230~244Ma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石榴子石Lu-Hf等时线年龄,代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榴辉岩及其围岩在误差范围内具有相同的Ar-Ar年龄,为210~220Ma,代表了榴辉岩及其围岩冷却抬升至近地表的时代。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具有和片山地区榴辉岩相似的野外产状、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围岩。Ar-Ar年代学研究显示,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在240Ma左右即已折返并抬升至近地表,其变质作用峰期时代明显要早于片石山地区。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陈文施建荣张彦王生云
关键词:羌塘中部榴辉岩俯冲消减
藏东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时代讨论及初步认识被引量:25
2009年
吉塘岩群沿他念他翁—类乌齐—吉塘一线展布,是由大小不等、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组成的构造-岩石单位,原岩可能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等。已有的年代学资料从元古宙到晚古生代均有,存在巨大的时间跨度,除了年代学方法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对吉塘岩群的含义界定不一致。吉塘岩群可能是很多时代与性质差别很大的岩片集合体。吉塘岩群的岩性、成因、同位素年龄等差异巨大,将该岩群解体是必要的。对吉塘岩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藏东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李才谢尧武董永胜强巴扎西蒋光武
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发现榴辉岩被引量:23
2009年
果干加年山位于羌塘中部的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内,出露有蛇绿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等。新近在该区发现了榴辉岩,以透镜体的形式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矿物粒度极细,仅为0.05~0.1mm,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初步研究表明,榴辉岩相变质温压条件为470~520℃、2.21~2.51GPa,属于低温型榴辉岩。该榴辉岩的形成过程对探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董永胜李才
关键词:榴辉岩变质作用羌塘中部
藏北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中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的岩石学和变质特征被引量:34
2009年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其中的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多期次变质结晶的特征,保留了岩石多期次变质的信息。结合岩石组构特征,最终确定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3期次的变质作用。第一、二期均为绿片岩相,当时岩石不具定向构造且未达到高压;第三期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与区域上蓝片岩的形成及榴辉岩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大体同时,该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片理,最终成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时代为217Ma左右。
董永胜张修政施建荣王生云
关键词: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羌塘中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