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2B031800074)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方建培许吕宏叶启翔许威曾蒨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信号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致敏受者
  • 2篇受者
  • 2篇共刺激
  • 2篇共刺激信号
  • 2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刺激信号
  • 1篇单抗
  • 1篇信号途径
  • 1篇性疾病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后淋巴组...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疾病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4篇方建培
  • 3篇许吕宏
  • 2篇叶启翔
  • 1篇洪冬玲
  • 1篇黄科
  • 1篇郭海霞
  • 1篇周敦华
  • 1篇翁文俊
  • 1篇吴燕峰
  • 1篇曾蒨红
  • 1篇许威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阻断共刺激信号途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受者免疫耐受排斥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旨在应用CTLA4Ig及anti-CD154分别阻断致敏小鼠的B7/CD28及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途径,探讨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SC)植入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致敏受者免疫排斥提供实验基础。实验将BALB/c小鼠分为4组:①移植前7 d致敏组;②移植前7d致敏同时应用CTLA4Ig+anti-CD154组;③正常小鼠应用CTLA4Ig及anti-CD154的鼠源性对照抗体;④正常小鼠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于移植当天给小鼠8 Gy照射,然后将荧光标记的C57BL/6小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进行移植,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或器官组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细胞归巢,同时记录生存状况,监测其造血重建水平。结果表明,与致敏鼠相比,CTLA4Ig+anti-CD154能促进异基因HSC在致敏受者体内植入,诱导免疫耐受,延长其生存期并在28 d内完成造血重建。结论:应用CTLA4Ig及anti-CD15能诱导致敏受者对异基因HSC的免疫耐受,促进其植入,并完成造血重建。
叶启翔翁文俊许吕宏方建培
关键词:共刺激信号造血干细胞致敏受者免疫耐受
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本实验拟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BALB/c小鼠骨髓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获得MSC,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通过异基因脾细胞输注方法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骨髓MSC,分别移植到非致敏及致敏受者体内,并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MSC的归巢情况。致敏BALB/c小鼠经照射预处理,联合应用同基因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每日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第4代MSC表现为长梭形,阴性表达造血细胞表面分子而阳性表达粘附分子。动物体内实验发现移植后第48小时,MSC在非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骨髓,而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中,致敏小鼠接受同基因骨髓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结果发现致敏小鼠在移植后第12~16天全部死亡,生存中位数时间是14 d。【结论】成功培养小鼠骨髓MSC;移植后MSC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组织;联合应用MSC移植并不能有效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在致敏受者体内植入。
许吕宏洪冬玲吴燕峰方建培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诊断,以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HSCT移植后PTLD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非血缘异基因HSCT后发生PTLD的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2例,女性为2例;年龄为3.4~7.1岁。本研究纳入标准:接受非血缘异基因HSCT的患儿,根据PTLD诊断标准,通过临床经验或活组织检查确诊为PTLD者;排除标准:异基因HSCT后原有疾病复发或继发第二肿瘤患儿。4例患儿诊断为PTLD后,均予以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mg/m^2×1次/周×4周)治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监测患儿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水平。采集4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EBV载量及淋巴结、扁桃体肿大等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4例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EBV-DNA强阳性;1例合并进行性加重鼻塞、呼吸困难,2例合并发热;活组织检查诊断结果:1例为单形性PTLD,1例为多形性PTLD,1例呈朗格罕细胞样改变,1例未进行活组织检查,其中3例活组织检查标本均为EBV阳性。4例患儿诊断为PTLD后,2例迅速减停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停用环孢素A(CsA)后改用他克莫司,1例短期停用他克莫司1.5个月。本组4例患儿接受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4例患儿淋巴结、扁桃体肿大等临床症状均消失,EBV-DNA转为阴性。其中,1例患儿于利妥昔单抗治疗后6个月,PTLD复发,再次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仍有效。结论利用利妥昔单抗治疗PTLD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于PTLD复发患儿再次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同样有效。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小,未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曾蒨红黄科周敦华郭海霞方建培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造血干细胞移植
阻断B7/CD28及CD40/CD154共刺激信号对致敏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阻断致敏小鼠的B7/CD28及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途径,探讨其免疫功能的变化,为应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将致敏的BALB/c小鼠分成4组:①CTLA4Ig+anti-CD154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②anti-CD154单克隆抗体+CTLA4Ig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③CTLA4Ig+anti-CD154单克隆抗体;④CTLA4Ig及anti-CD154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正常BALB/c小鼠应用CTLA4Ig及antiCD154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给予每只小鼠CTLA4 Ig和anti-CD154单克隆抗体或相对应的同型对照抗体各500μg,于移植前7天尾静脉输注,每组小鼠各5只。移植当天处死各组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CD19+CD69+B细胞数量、CD44high/CD62Lhigh及CD44high/CD62Llow/-T细胞数量。用流式细胞仪或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致敏后CD19+CD69+B细胞数量与正常小鼠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断B7/CD28或/和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通路后可见抑制效应(P<0.01),两者同时阻断具有协同作用(P<0.01)。小鼠致敏后记忆性T细胞CD44high/CD62Lhigh及效应性T细胞CD44high/CD62Llow/-与正常相比亦明显增多(P<0.01)。阻断共刺激信号通路后可使其明显抑制,CTLA4 Ig和anti-CD154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P<0.01)。各组小鼠细胞因子及IgG、IgM抗体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中致敏抗体检测显示致敏后特异性抗体升高,阻断共刺激信号通路后其明显被抑制(P<0.01)。结论:阻断B7/CD28或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途径均能抑制致敏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同时阻断有协同作用。
叶启翔许吕宏许威方建培
关键词:共刺激信号CTLA4IG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