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50291)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钟菁郭玲李玮周竹陈萌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肌力
  • 5篇抗骨折能力
  • 5篇骨折
  • 3篇体成分
  • 3篇下肢
  • 3篇下肢肌
  • 3篇下肢肌力
  • 3篇绝经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肥胖
  • 3篇妇女
  • 2篇全身振动
  • 2篇绝经后
  • 2篇骨密度
  • 2篇肥胖妇女
  • 1篇性别
  • 1篇中老年
  • 1篇绝经妇女
  • 1篇老年

机构

  • 6篇成都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钟菁
  • 3篇李玮
  • 3篇郭玲
  • 2篇张志焱
  • 2篇邱波
  • 2篇万德花
  • 2篇徐惠敏
  • 2篇徐惠明
  • 2篇陈萌
  • 2篇周竹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性别及年龄对骨质疏松患者应力式振动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应力式振动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方法纳入50~70岁的志愿者,共180人,体重指数(BMI)均≥23kg/m2,按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女性组按年龄分为50~59岁女性组和60~70岁女性组,各女性组及男性组分别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频率(32±3)Hz,加速度0.5~2.94m/s2的振动干预,每次10min,每周3次(隔日1次),共12w。观察三组骨密度(BMD)、下肢肌肉力量(MS)、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体脂含量(PB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肢MS均有增强(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腰椎BMD女性组(中位数为37.5)比男性组(中位数为49.50)增加明显,下肢MS60~70岁女性组(中位数为25.87)比50~59岁女性组(中位数为35.45)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力式振动防治骨质疏松对男女均有效,BMD越低MS越差获益可能更大。
万德花钟菁陈萌徐惠明周竹
关键词:下肢肌力骨密度抗骨折能力体成分
绝经妇女肌力改变对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流行病学显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患其可导致骨折,使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由于女性期望寿命长于男性,老年妇女发生慢性疾病如肌力异常和骨质疏松症增加,该文对高风险人群绝经妇女肌力改变对骨量影响进行分析,认为肌力衰变是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善肌力,可能是积极预防、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症的较好策略。
李玮钟菁
关键词:绝经肌力骨质疏松症骨量
中老年超重及肥胖人群对应力式振动治疗防治骨质疏松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肥胖程度对应力式振动治疗防治骨质疏松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60例研究对象,年龄为50-70岁,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超重组和肥胖组,各组均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振动治疗仪给予频率(32±3)Hz,加速度0.5-2.94m/s^2的振动,10min/次,每周3次(隔日1次),共12周。观察第2-4腰椎骨密度、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左下肢肌肉分布系数、左下肢肌肉力量,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的变化。结果超重及肥胖治疗组股骨颈骨密度、下肢肌力、下肢抗骨折能力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脂含量有降低(P〈0.05),而肥胖组脂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两个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力式振动可有效防治下肢骨质疏松,不受肥胖程度的影响。
万德花钟菁张志焱郭玲
关键词:下肢肌力抗骨折能力体成分
应力式振动对下肢肌力、骨密度、抗骨折能力及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应力式振动治疗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以及对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前瞻、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符合入、排标准者178人,其中女性118名,男性60名,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振动治疗仪给予频率(32±3)Hz,加速度0.5~2.94m/s2的振动,每次10min,每周3次(隔日1次),共12周。主要观察指标:第2~4腰椎骨密度、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左下肢肌肉分布系数、左下肢肌肉力量,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全身脂肪分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左下肢肌肉力量,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力式振动可有效防治下肢骨质疏松,对体成分无明显影响。
钟菁邱波徐惠明张志焱陈萌周竹郭玲
关键词:下肢肌力骨密度抗骨折能力体成分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肥胖妇女肌力及抗骨折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肥胖妇女肌力及抗骨折能力的影响。方法:100名绝经后妇女,体重指数≥23,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进行每周3次,每次10min,30Hz,低量2.0m/s的振动。12周后,双能X光骨密度仪扫描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运动功能分析仪检测双下肢肌肉含量,双下肢肌肉力量,股骨颈抗骨折能力。结果:96名妇女完成了12周的试验。治疗组L_2~L_4骨密度上升62.96%,骨量获益0.65%;对照组骨密度上升26.83%,骨量丢失0.8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上升率及骨量获益分别为72.22%、1.62%,19.51%、-1.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腿肌肉力量治疗组及对照组上升率及肌力获益分别为83.33%、12.14%,29.27%、-8.1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上升率及抗骨折能力获益分别为83.33%、2.65%,19.51%、-1.52%,治疗组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量高频率全身振动能有效阻止绝经后肥胖妇女的骨量丢失,明显提高肌力,增加抗骨折能力。
李玮钟菁徐惠敏郭玲
关键词:全身振动绝经肥胖肌力骨折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肥胖妇女抗骨折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肥胖妇女抗骨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进行短期低量高频率振动。12周后,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L2-4骨密度(BMD)、左侧股骨颈BMD;运动功能分析仪检测左下肢肌肉分布系数、左下肢肌力、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结果:95例妇女完成了试验。治疗组左下肢肌肉分布系数、L2—L4B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腿肌力、左侧股骨颈BMD及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组数据均较观察前降低,其中左腿肌力、左侧股骨颈BMD及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左腿肌力、L2—L4BMD左股骨颈BMD及左股骨颈抗骨折能力获益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量高频率全身振动能明显提高绝经后肥胖妇女肌力,有效阻止骨量丢失,增加抗骨折能力。
李玮钟菁徐惠敏邱波
关键词:全身振动绝经肥胖肌力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