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526)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4
相关作者:姚瑞芹王兴启刘轩杨丽华于红丽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教育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血
  • 7篇缺氧
  • 7篇细胞
  • 6篇胶质
  • 5篇缺血缺氧
  • 4篇少突胶质前体...
  • 4篇体细胞
  • 4篇皮素
  • 4篇前体
  • 4篇前体细胞
  • 4篇槲皮素
  • 4篇脑缺血
  • 3篇新生鼠
  • 3篇幼鼠
  • 3篇缺血缺氧性
  • 3篇缺氧性
  • 2篇新生大鼠
  • 2篇灶性
  • 2篇增殖
  • 2篇山茱萸

机构

  • 10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姚瑞芹
  • 7篇杨丽华
  • 7篇刘轩
  • 7篇王兴启
  • 5篇戚大石
  • 5篇于红丽
  • 4篇黄晶晶
  • 4篇曾田
  • 4篇刘静
  • 2篇董富兴
  • 2篇袁红花
  • 2篇李林
  • 1篇陈彦
  • 1篇张兰
  • 1篇张丽
  • 1篇张如意
  • 1篇周洁洁
  • 1篇何荣
  • 1篇高殿帅
  • 1篇徐俊

传媒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3日龄幼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行为发育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观察缺血缺氧对新生3日龄SD大鼠生长发育、学习记忆以及情感行为等的影响。方法:结扎幼鼠右侧颈总动脉,2h后再置缺氧仓缺氧处理2 h;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术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存活大鼠进行生长发育评价;术后第6w开始分...
姚瑞芹曾田杨丽华黄晶晶戚大石王兴启刘轩
关键词:缺血缺氧新生鼠
文献传递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对新生3日龄幼鼠学习记忆及情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对新生3日龄SD大鼠生长发育、学习记忆以及情感行为等的影响,建立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结扎幼鼠右侧颈总动脉,2 h后再置缺氧仓缺氧处理2 h;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术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存活大鼠进行生长发育评价;术后第6周开始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和开场实验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情感行为进行测评。结果模型组大鼠存活率为80.6%,体重增长缓慢,从生后8~28 d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1.0%模型组大鼠于7周内存在右侧眼睑持续闭合,对照组则无;同日龄8 d前翻正反射模型组大鼠所需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上台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逃避潜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开场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后肢站立次数和中央区域驻留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缺血缺氧损伤可导致新生幼鼠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记忆以及情感行为等障碍,用此法制作的动物模型可用于模拟新生儿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研究。
曾田杨丽华黄晶晶戚大石王兴启刘轩姚瑞芹
关键词:缺血缺氧学习记忆新生鼠
新生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低糖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利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低糖缺氧损伤模型。方法:取新生1 d Sprague-Dawley(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混合及纯化培养获得OPCs,O4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纯化2 d的OPCs,分为正常组和Na2S2O4损伤组,Na2S2O4损伤组又分为0.5、1 h和1.5 h三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显示纯化的细胞绝大部分为O4阳性;形态学观察显示,缺氧0.5 h,大部分细胞突起回缩,胞体变圆,颜色变暗,随低糖缺氧损伤时间的延长OPCs逐渐脱壁,1.5 h时只有少数贴壁细胞;CCK-8法检测显示损伤0.5、1 h和1.5 h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损伤后1.5 h与0.5 h比较,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损伤1.5 h后的细胞,线粒体肿胀,有些细胞胞核固缩成块,细胞器破碎。结论:用浓度为2mmol/L Na2S2O4的低糖培养基处理OPCs 1.5 h可以建立有效的低糖缺氧损伤模型。
姚瑞芹王兴启刘轩于红丽袁红花杨丽华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细胞培养连二亚硫酸钠低糖
槲皮素对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黄酮类化合物)对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生后3 d 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QUE处理组(20 mg/kg和40 mg/kg),每组15只。模型组和QUE处理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处理以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模型。QUE处理组每日给药一次,连续6周。第6周时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及开场试验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情感。结果从训练的第2天开始,模型组逃避潜伏时间(EL)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0和40 mg/kg QUE处理组EL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及两个QUE组(P<0.05)。开场试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后肢站立次数较对照组增加,中央区域驻留时间较对照组延长,QUE处理后大鼠后肢站立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中央区域驻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QUE可以明显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及行为情感障碍,对中枢神经系统脑白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黄晶晶刘轩王兴启杨丽华戚大石姚瑞芹
关键词:槲皮素缺血缺氧脑白质损伤MORRIS水迷宫新生大鼠
新生幼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超微结构的变化
2010年
目的:探索3日龄幼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造成脑白质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日龄未成熟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置8%O2和92%N2混合气体的缺氧装置2h后,取出返笼饲养。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并未结扎及缺氧实验。术后28d透射电镜观察胼胝体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超微结构。结果:对照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器结构完整;髓鞘厚度及数目均正常;实验组大鼠部分少突胶质细胞核固缩、核破碎,细胞器广泛缺失;与对照组相比髓鞘厚度变薄,数目明显减少。结论:3日龄幼鼠脑缺血缺氧28d后,脑白质少突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坏死性病理改变,髓鞘形成能力减弱,髓鞘化轴突的数目减少。
姚瑞芹曾田于红丽刘静袁红花董富兴高殿帅
关键词:脑缺血缺氧少突胶质细胞髓鞘新生鼠
高纯度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改良培养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方法新生1~2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8d后,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结合条件限定培养基纯化培养细胞,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纯化培养2d后进行A2B5和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和细胞纯度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化培养细胞的胞膜完整,细胞无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纯度分析显示,A2B5染色阳性细胞占DAPI染核细胞的百分比为98.14%。结论通过对传统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及振荡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改进,能够培养出高纯度的OPCs。
王兴启刘轩杨丽华戚大石刘静姚瑞芹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细胞培养纯化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IG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20、60和180mg/kg剂量组,每组23只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3h开始灌胃给药。造模后7、14和28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K-1的mRNA表达。结果①造模后7、14和28d,与模型组相比,CIG 60和180mg/kg组大鼠mNSS均显著降低(F=2.832,F=4.970,F=2.661,均P〈0.05);②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VEGF蛋白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变化,14和28d时,VEGF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7、14和28d时,CIG 60和180mg/kg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F=1.202,F=1.705,F=2.189,均P〈0.05);③造模后28d,CIG 60和180mg/kg组大鼠VEGF阳性细胞染色面积显著增加(F=13.249,均P〈0.05);④造模后7d,与模型组相比,CIG 60和180mg/kg组大鼠大脑皮质VEGF-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F=2.389,均P〈0.05);CIG 60和180mg/kg组FLK-1 mRNA的表达也显著增加(F=3.657,均P〈0.05)。结论CIG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CIG促进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姚瑞芹张如意张丽王文李林
关键词:山茱萸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槲皮素保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缺氧低糖损伤的体外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QUE)对Na2S2O4联合低糖培养基诱导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缺氧低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OPCs缺氧低糖损伤模型(OGD);在所建模型基础上,通过检测OPCs相对存活率、LDH漏出率及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槲皮素对OPCs缺氧低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QUE共孵育和预孵育对OPCs的保护效果。结果随OPCs损伤时间延长细胞凋亡数量增多,而QUE能提高OPCs相对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并改善其形态学变化,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剂量效应,且共孵育比预孵育的保护效果更明显。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提高OPCs相对存活率及减少LDH漏出率对缺氧低糖损伤的OPCs发挥保护作用。
王兴启刘轩杨丽华于红丽翟玥刘静姚瑞芹
关键词:槲皮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外研究
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特点被引量:61
2012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仅针对单靶点或单致病途径的药物不易取得好的疗效.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预时机太晚,当诊断出痴呆时患者脑内已有大量神经元死亡.因此,应当针对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同时将治疗时机提前到痴呆发生前,才有可能在AD的药物干预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本文综述了作者近十多年来在中药治疗AD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中药新复方参乌胶囊、中药提取物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山茱萸环烯醚萜苷、淫羊藿黄酮和淫羊藿苷对多种拟AD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些中药的特点是作用在AD复杂发病机制的多靶点和多途径,尤其是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再生作用,且对线粒体和突触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望用于AD的早期干预或轻度认知障碍期(MCI)的治疗,从而阻止或延缓痴呆的发生与进程.
李林张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参乌胶囊山茱萸环烯醚萜苷淫羊藿黄酮淫羊藿苷细胞模型
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GDNF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情况及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各6只,后三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 d处死;假手术组除不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外,其他操作与模型1组相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细胞及巢蛋白(Nestin)、GDNF阳性细胞表达,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SCs变化。结果模型2组损伤侧脑室下层(SVZ)BrdU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3组与假手术组相似;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1、0.05);模型1、2组皮层梗死灶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1),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显示BrdU阳性细胞几乎均为Nestin阳性;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G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14 d内源性NSCs增殖加快,GDNF表达增加可能对其起促进作用。
于红丽陈彦戚大石刘佩刘朋飞姚瑞芹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