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105)

作品数:18 被引量:139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东风刘蕴韬高玉魁高建波李峻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篇中子
  • 8篇残余应力
  • 7篇中子衍射
  • 4篇研究堆
  • 4篇中国先进研究...
  • 3篇有限元
  • 3篇残余应力场
  • 2篇单色器
  • 2篇亚胺
  • 2篇喷丸
  • 2篇喷丸强化
  • 2篇中子衍射研究
  • 2篇酰亚胺
  • 2篇微观结构
  • 2篇金属
  • 2篇金属间化合物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2篇聚酰亚胺
  • 2篇高强度钢

机构

  • 13篇中国原子能科...
  • 6篇同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航商用航空...

作者

  • 12篇陈东风
  • 11篇刘蕴韬
  • 9篇李峻宏
  • 8篇高建波
  • 7篇高玉魁
  • 4篇胡瑞
  • 4篇李天富
  • 3篇刘晓龙
  • 3篇刘荣灯
  • 3篇李际周
  • 3篇仲政
  • 3篇韩文泽
  • 3篇张莉
  • 2篇赵艳丽
  • 2篇王洪立
  • 2篇王玮
  • 1篇李眉娟
  • 1篇王子军
  • 1篇田庚方
  • 1篇杜红林

传媒

  • 5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无损检测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力学季刊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单相冷包方案可行性分析
2013年
在现有的冷源设计中,两相氢循环因其换热能力强而被广泛采用,但它最大的缺点是存在含气率影响慢化的稳定性。能否采用单相循环代替两相循环实现高热流密度的热量输出,是待研究的重点。为兼顾循环流量等宏观特性和流场、温度场分布等细节参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的耦合算法,将一维理论公式与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相结合,用于分析中国先进研究堆单相冷包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单相循环只能带走约30%的核发热,但由于冷包增加了氦冷却套,其余热量全部通过氦气对冷包壁面的直接冷却带走。温度场的分析显示液氢和壁面的最高温度分别为21.7和23.7K。这说明冷包得到了充分冷却,单相循环及单相冷包结构可满足工程需要。
孙硕刘蕴涛王洪立陈东风冯全科
关键词:冷中子源热分析
X-ray Analysis on Crystal Structures of Crystalline Polyimides
A high performance engineering plastic material based on crystalline polyimide was prepared by hot-press metho...
WANG WeiLI Jun-hongHAN Song-baiSUN KaiWANG Hong-liLIU Yun-taoCHEN Dong-feng
文献传递
齿轮的表面完整性与抗疲劳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被引量:45
2014年
从齿轮的失效形式讲述了表面完整性制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论述了国内外齿轮表面完整性制造的现状与抗疲劳制造未来发展趋势,指出齿轮的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是提升我国齿轮行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和产品升级的核心技术,更是齿轮制造从大到强必须克服的瓶颈。抗疲劳制造技术是在表面完整性制造基础上为得到更佳的齿轮抗疲劳性能而发展的新技术。发展齿轮的表面完整性制造与抗疲劳造技术需要政、产、学、研、用的密切配合共同克服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以推动我国长寿命高端齿轮产品的研制和应用。
高玉魁赵振业
关键词:齿轮使用寿命
孔挤压强化残余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孔挤压强化残余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厚度7050-T7451铝合金构件孔挤压强化的三维残余应力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孔边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入口残余压应力最小,是易于产生裂纹的部位;入口残余压应力随构件厚度增加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厚度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值。同时,使用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技术测量了实际试样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入口表面的残余压应力明显小于出口表面,并且实验测量值与有限元模拟值吻合较好。
刘晓龙高玉魁刘蕴韬陈东风
关键词:残余应力场有限元X射线衍射分析
中子反射及其在界面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2011年
中子反射是一种先进的界面和薄膜材料表征手段。其技术特点使之能在众多研究领域,包括界面氧化腐蚀等工业相关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中子反射技术,综述其在界面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和展望相关研究的前景。
李天富刘蕴韬陈东风李峻宏高建波韩文泽胡瑞刘荣灯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织构衍射仪的研制与调试被引量:5
2014年
中子衍射技术作为研究多晶材料内部织构的标准技术之一,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中子织构衍射仪目前已成为中子散射实验室的常规谱仪。针对国内织构测量分析需求而建的中子织构衍射仪作为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批建设谱仪之一,现已完成设计、建造和初步调试工作。本文结合谱仪建造的实际工作,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子织构衍射仪的测量原理与优势,以及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织构衍射仪的特点、基本组成、性能指标和调试情况。
李眉娟刘晓龙刘蕴韬田庚方吴立齐孙凯陈东风
关键词:织构中子衍射
NdFe_(10.5)Mo_(1.5)微观结构变温中子衍射研究
在室温和液氮温度(77K)下,利用中子粉末衍射方法研究了NdFe10.5Mo1.5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采用Rietveld峰形精修方法对衍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NdFe10.5Mo1.5在77K时晶胞参数...
李峻宏刘蕴韬李天富张莉韩文泽高建波陈东风杜红林
关键词:中子衍射金属间化合物微观结构
文献传递
中子衍射残余应力无损测量技术及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中子衍射作为一门实验技术,在描述材料内部残余应力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是允许工程师或材料科学家进行三维、无损、深度地获取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少数技术之一。回顾了中子衍射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历史,概述了中子衍射残余应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并简单介绍了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根据国际国内中子源及中子谱仪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此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未来前景。
李峻宏高建波李际周刘蕴韬陈东风
关键词:中子衍射残余应力
表面强化对A-100钢带孔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对超高强度钢A-100带孔构件进行喷丸和孔挤压等表面强化处理,对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疲劳性能,计算分析表面强化延寿增长系数和疲劳极限的提高幅度,获得了超高强度钢A-100带孔构件疲劳的应力集中特性与表面强化改性效果。结果表明,A-100超高强度钢具有很高的应力集中敏感性;表面强化可显著延长带孔构件的疲劳寿命和提高其疲劳极限,表面强化效果主要取决于表面强化层内的残余压应力;疲劳断口分析表明表面强化构件的疲劳源不再位于孔边而是在孔边与内部的过渡部位。由于孔挤压强化在引入较深残余压应力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孔边的粗糙度,因此其强化效果优于喷丸强化。喷丸和挤压分别使疲劳极限提高了35%和38%,有效缓解了孔边应力集中对疲劳性能的不利影响。
高玉魁
关键词:残余应力
冲击强化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选用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喷丸强化和表面机械研磨等硬球冲击强化。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测定304奥氏体不锈钢冲击强化形成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并进行室温下的拉伸实验,研究冲击强化对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强化导致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而且表层晶粒明显细化,这提高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拉伸性能。
高玉魁
关键词:喷丸强化表面机械研磨相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