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留学基金([2007]3045)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刚毛小妮杨甫丁超陈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过程
  • 1篇断褶带
  • 1篇新生代
  • 1篇演化史
  • 1篇中国旅游
  • 1篇中国旅游研究
  • 1篇山前
  • 1篇盆地
  • 1篇热演化
  • 1篇热演化史
  • 1篇中新生代
  • 1篇褶带
  • 1篇褶皱
  • 1篇褶皱冲断带
  • 1篇裂变径迹
  • 1篇裂变径迹分析
  • 1篇磷灰石
  • 1篇磷灰石裂变径...
  • 1篇磷灰石裂变径...

机构

  • 2篇西北大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作者

  • 2篇丁超
  • 2篇杨甫
  • 2篇毛小妮
  • 2篇陈刚
  • 1篇李振华
  • 1篇杨红
  • 1篇李楠
  • 1篇李岩
  • 1篇陈刚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00~2010年中国旅游研究国外期刊文献统计分析初步被引量:17
2011年
本文以2000~2010年期间在11种国际权威旅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旅游研究的196篇文献为样本,从年度载文量、文献作者国家和地区分布、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旅游的关注增多,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语言障碍、研究规范的缺失,以及在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上与国际旅游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国内很多的研究成果仍然无法充分展现给外界,学术交流虽然有很大的增进,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杨红Paul Brunt
关键词:中国旅游研究
山前断褶带构造变形与横向河道作用关系研究
2011年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之间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较小空间尺度上的山前褶皱冲断带变形与地表过程耦合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横向河流的切割作用影响背斜构造变形的新认识,改变了构造变形对地表作用单向控制的传统认识。背斜变形样式受地表过程和构造变形共同影响,背斜变形与横向河流切割之间存在双向耦合关系。山前带背斜构造变形区的地表河流是通过改变上覆物质的分布影响褶皱变形。在山前带背斜构造变形和河流作用关系时,不仅应考虑构造变形对河流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以及相应时间内气候因素的影响,这为盆山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杨甫陈刚丁超毛小妮李楠李岩
关键词:褶皱冲断带地表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构造热演化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不同区段中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历史,为盆地东北部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沉积能源矿产的勘探预测提供新的约束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盆地东北部经历了250~150 Ma缓慢埋藏增温过程,平均增温速率为0.9℃/Ma;150~120 Ma为快速增温阶段,平均增温速率高达2.1℃/Ma,地层温度达到最高,且均大于130℃。之后不同区段经历差异降温过程:北缘露头区经历了120~65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1.3℃/Ma;65~1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4℃/Ma。南缘露头区及盆地沉降区则经历了120~3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9℃/Ma;30~10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1.5℃/Ma。10 Ma以来,盆地东北部整体抬升冷却,平均冷却速率约6.5℃/Ma。分析结果认为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之最高热增温作用的关键时刻为(120±10)Ma,促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熟生烃和大规模油气成藏。在后期的差异抬升冷却过程中,北缘露头区在65 Ma±通过了110℃等温面,南缘露头区及盆地的沉降区在30 Ma±通过了110℃等温面,有利于相邻地区原生油气藏的积聚和保存,古近纪晚期(30 Ma)尤其是新近纪晚期近10 Ma以来的强烈构造抬升作用有可能是引发原生油气藏调整—改造和次生成藏的关键因素。
丁超陈刚陈刚李振华毛小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