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09231203300)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宝成刘韬张瑞虎谢建磊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水下岸坡
  • 1篇水下三角洲
  • 1篇环境演化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演化
  • 1篇长江口
  • 1篇沉积物记录
  • 1篇磁化率

机构

  • 2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赵宝成
  • 1篇谢建磊
  • 1篇张瑞虎
  • 1篇刘韬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被引量:18
2011年
旁侧声纳图像和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清晰地揭示了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4种微地貌形态,分别为冲沟、凹坑、沙波、光滑海底。金山深槽内海底扰动、切割十分强烈,微地貌以冲沟、凹坑为主,局部成沙波片发育。深槽外缘的水下平地微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光滑海底和冲沟交替出现,局部也有沙波分布。旁侧声纳图像和底质综合分析表明杭州湾北岸水下地貌面貌是水动力和泥沙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冲沟、凹坑和沙波代表的水流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指示了强劲的潮流对海床的侵蚀和改造;另一方面,由于底流水动力较强、底质沉积物粒径较细,冲沟得以普遍发育,而沙波仅在局部的砂质海床中出现。水下岸坡微地貌分布显示了海床侵蚀与地貌格局和水深条件密切相关,表现为主槽内冲刷和改造后再沉积作用较强,主槽外缘的水下平地冲刷作用明显变弱,出现弱能条件下的光滑海底;水下平地中,浅水区冲沟较为发育,深水区则以光滑海底为主。总体而言,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侵蚀性微地貌广泛分布,海床处于侵蚀状态。
赵宝成
关键词:水下岸坡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记录的古环境演化被引量:5
2011年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60m的HYZK5钻孔,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河流相、滨海湖沼相、河口湾-浅海相(前三角洲相)和水下汊道相的沉积环境演化。泥炭层形成于末次冰期的冷湿气候环境;有孔虫丰度的变化反映了12 000cal.aBP以来海平面迅速上升,但在11 200~10 000cal.aBP出现短暂的停顿。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氮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在不同沉积相中存在明显的差异。磁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水动力的强弱,间接反映沉积环境的演变,但难以反映气候的变化。河口湾-浅海(前三角洲)相粒度、磁化率和有机碳氮指标的变化均很小,反映了其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最上层粒径的粗化、磁化率的增大、有机碳氮的减少以及三者波动幅度的加剧,均反映了其处于潮流、波浪、径流等动力相互作用的高能沉积环境,也是长江口北支及其口外水下三角洲衰退的重要证据。虽然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氮和有孔虫丰度指标在较大的沉积环境变化中均有所反映,但由于海陆交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环境和动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揭示河口地区冰后期以来的气候演化特征,还需要寻找其他可靠的环境代用指标作更深入的研究。
张瑞虎谢建磊刘韬赵宝成
关键词:古环境磁化率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