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14701)

作品数:45 被引量:517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卫华张继业林建辉肖世德孟祥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5篇机械工程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列车
  • 10篇高速列车
  • 8篇车辆
  • 7篇气动
  • 6篇气动力
  • 5篇动力学性能
  • 5篇空气动力
  • 5篇空气动力学
  • 5篇车辆工程
  • 4篇有限元
  • 4篇刚度
  • 3篇弹性车体
  • 3篇动力学
  • 3篇耦合动力学
  • 3篇轮对
  • 3篇机器人
  • 3篇减振
  • 3篇车辆动力
  • 3篇车辆动力学
  • 3篇车体

机构

  • 40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工程职业...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南车集团...
  • 1篇青岛四方车辆...

作者

  • 24篇张卫华
  • 10篇张继业
  • 8篇林建辉
  • 5篇王文玺
  • 5篇孟祥印
  • 5篇肖世德
  • 4篇池茂儒
  • 4篇陈建政
  • 3篇李田
  • 3篇黄彩虹
  • 3篇陈双喜
  • 3篇曾京
  • 3篇李雪冰
  • 2篇刘加利
  • 2篇邹益胜
  • 2篇孟文
  • 2篇张曙光
  • 2篇罗仁
  • 2篇刘丽
  • 2篇何邕

传媒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铁道学报
  • 3篇振动与冲击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铁道机车车辆
  • 1篇计算机集成制...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铁道车辆
  • 1篇机械强度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信息与控制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兵工自动化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15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分散制备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炭黑/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超声分散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碳纳米管(CNTs)/天然橡胶母料,利用母料制备了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炭黑(CB)/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通过比较常规搅拌、双辊混炼和超声分散三种方法对碳纳米管的分散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表明超声分散能实现碳纳米管在基体中均匀分散,CNTs和CB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CB/CNTs之比为37/3时力学性能最高,与未加CNTs增强的体系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6.4%。当CNTs含量为7phr,与未加CNTs的体系相比,压缩模量提高了20%。
战艳虎伍金奎闫宁夏和生
关键词: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天然胶乳碳纳米管超声分散
聚氨酯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3
2009年
通过三种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改性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研究了碳纳米管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增强、增韧效果。考察了TPU/CNT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有效地实现对TPU的增强和增韧,在CNT含量为1%时,拉伸强度从54.6 MPa提高到66.0 MPa,断裂伸长率从684%提高到801%。SEM表明CNT在TPU中分散性良好。通过XRD、DSC和TGA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能。
伍金奎王峰夏和生
关键词:碳纳米管聚氨酯弹性体
一种客观判定高速列车综合舒适度的方法被引量:11
2013年
提出了一种高速列车综合舒适度的客观评定方法,综合考虑了振动、噪声、压力、温度、湿度、照度6个影响因素。通过Delphi、AHP方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确定了上述影响因素的权重,并且利用模拟试验问卷调查给出了噪声、压力、温度、湿度、照度等几种舒适度影响因子建议判定标准的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得到了综合舒适度的计算方法。实车试验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评定效果,为今后列车综合舒适度的评定标准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林森林建辉刘璐
关键词:AHP高速列车
平地上高速列车的风致安全特性被引量:31
2011年
为研究高速列车在强侧风作用下安全行驶问题,基于空气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和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风向角、不同风速和不同车速下作用于车体上的侧风气动载荷.根据高速列车整车试验规范,以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和轮轨垂向力为运行安全指标,分析了头车、中间车和尾车的运行安全性.研究表明:头车的安全性最差,且风向角为90°时,横风情况下最危险.随着车速的增大,最大安全风速急剧减小.当车速为200km/h时,最大安全风速为29.61 m/s;当车速为400 km/h时,最大安全风速为18.87m/s.
于梦阁张继业张卫华
关键词: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风向角
车轮踏面外形及轮径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9
2010年
车轮踏面磨耗导致车轮外形改变,使其滚动圆直径产生偏差,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为了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表征,依据某动车组车型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磨耗程度下的稳定性、平稳性及安全性指标,研究踏面凹形磨耗对列车运行的影响。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随着车轮外形和轮径变化的加剧,产生轮轨接触的非对称现象,导致车辆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平稳性变差。因此,为了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应设法避免使用外形严重磨耗的车轮。
李艳张卫华池茂儒周文祥
关键词:踏面轮径稳定性
高速列车交会时气流诱发振动的仿真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建立了CRH2型动车组的简化几何模型和50个自由度的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三维瞬态可压缩雷诺时均N-S方程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多体动力学计算得到了列车的动力学响应。详细分析了列车交会过程中气动力的变化与两列车相对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气动力在列车交会的短时间内发生迅速变化,气动力在高速列车交会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导致列车剧烈振动,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明显降低。
李雪冰张继业张卫华
关键词:列车交会空气动力学CFD
梁结构的区间B样条小波混合有限元法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梁结构的广义变分原理和区间B样条小波(BSWI)插值,提出梁的区间B样条小波混合有限元法,建立了分析细长梁和弹性地基梁的静力弯曲、振动模态和稳定性问题的求解通式.根据BSWI函数区间边界的数值特征,得到了梁常见边界条件下的挠度和弯矩小波系数值.BSWI混合有限元法可同时直接求解梁结构的挠度和弯矩,克服了位移有限元法弯矩求解精度不高的缺点.算例结果表明,BSWI混合有限元法计算梁弯矩的精度比BSWI位移有限元法提高了10.9%,说明了BSWI混合有限元法在梁结构应用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郭世伟林建辉
关键词:区间B样条小波广义变分原理梁结构
基于约束阻尼层的高速客车车体弯曲振动的抑制被引量:21
2010年
为了降低车体的弹性振动,将车体考虑为两端自由等截面欧拉梁,建立了铁道客车刚柔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幅频特性分析计算了系统各部件固有模态以及车体模态损耗因子对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对车体表面局部进行约束阻尼处理,通过合理假设推导了含有约束阻尼层的车体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车体一阶弯曲自振频率接近人体振动敏感区域,为减小车体弹性振动,必须首先降低一阶弯曲振动。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可以通过增加车体结构的损耗因子来实现,车体局部贴附约束阻尼层可以增加车体结构阻尼。为了使车体结构获得最大的损耗因子,阻尼材料应该贴附在弯曲变形最大的位置,并且约束层和粘弹性层贴附长度和厚度有一个最佳值。只要选择合适的阻尼材料,就能获得很好的减振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高速客车乘坐舒适性的目的。
黄彩虹曾京
关键词:车辆工程弹性车体约束阻尼层减振
基于虚拟样机的产品设计进程反馈模型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加快产品设计进程朝设计目标收敛,提出了产品设计进程反馈模型,包括产品描述语义模型、分析视图语义模型和性能仿真语义模型,并将其融合在设计中.整个反馈模型是基于建立在CAD环境下的数字化样机模型,因此保证了产品设计目标的整体性和设计进程的一致性.以多体系统意义下机车车辆虚拟样机为例,给出了产品描述语义模型、分析视图语义模型和性能仿真语义模型的具体形式,以验证该反馈模型的正确性.
丁国富何邕邹益胜王珏张卫华
关键词:虚拟样机多体系统机车车辆
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的自适应控制
2008年
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自适应控制器,控制器是由模糊神经网络和PD控制器并行控制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在初始阶段,PD控制器控制路径跟踪并提供控制经验给模糊神经网络学习。在学习信号触发器的管理下,可以在线学习自适应调整模糊神经网络的参数。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既推理产生控制规律,也辩识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通过BP学习算法实时在线调整自身参数达到路径跟踪自适应控制目的。
向学辅张继业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移动机器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